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商业伦理精神既建立在对计划经济的商业伦理精神进行反思的基础之上,又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密切相关,本质上是对市场经济内在要求和规律的理性认识和价值提升。就其具体的表现形式而官,主要有规范经营的理性主义精神,以人为本的情感主义精神,百折不饶的奋斗主义精神,富国强民的功利主义精神,勤俭节约的实用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正确把握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价值取向问题实际上是历史上的“义利之辩”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延续,社会主义义利观科学地体现了义与利的辩证统一,因而成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社会应当共同坚持和遵循的正确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3.
我国当代商业伦理精神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商业主体伦理精神素质的缺失、商业诚信精神的匮乏、商业公平竞争精神的缺失、商品交换平等互利精神的缺失等四个方面,商业伦理精神缺失的主要成因是体制的缺陷、权力介入市场和市场机制作用不到位等四个方面;最后,探讨了商业伦理精神缺失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4.
教育管理伦理基础是指教育管理作为一种教育活动的有效组织方式所要求的“伦理价值取向模式”或“伦理范型”,它是在伦理方面对教育管理活动起主要支撑作用的观念和规范所构成的一种伦理价值体系。教育管理伦理基础从本质特性上而言,是教育性与管理性的有机统一、相对性与绝对性的辩证统一、现实性与理想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5.
建构与社会主义经济相适应的教师职业伦理精神,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教师职业伦理精神主要有:仁爱精神与责任精神之融合、功利精神与奉献精神之统一、求实精神与创新精神之合一及竞争精神与合作精神之结合。教师职业伦理精神,是当代中国教育伦理精神的集中表现,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在教育领域中的贯彻落实和具体应用。新型的教师职业伦理精神对提高教师职业精神境界和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全球政治伦理的可能性及当代中国政治伦理的发展趋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政治伦理在世界各政治文明形态的比较中发展 ,在多元化与一元化 ,普世性与本土化、区域化辩证统一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全球政治意识伦理”。各民族国家政治伦理的发展 ,既要纠偏西方现代性启蒙心态的政治伦理的一元强求 ,又要反对价值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全球化对中国当代政治伦理发展具有双重影响 ,我们应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伦理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时期,需要重建伦理文化,这是基于以下四点理由:中国传统儒家伦理文化因其不平等的内蕴及诸种负面效应,与现代化精神处于冲突之中,不可能再度成为当代伦理文化的支柱;作为工业文明产物的西方近代伦理精神以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系统为基础,开辟了人格自主和责任自觉的价值趋向,但由工业文明和技术理性所导致的普遍物化和人的异化状态以及对人的情感和精神的忽视,也使得感性主义和个人主义无限膨胀;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思想以共产主义为理想目标,以集体主义为价值核心,但要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伦理文化,仅靠原型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不够的,它在某些方面有待发展;现代化的大趋势导致了伦理道德多元化、现实化、自主化,但转型期的社会背景,也带来了道德失范,行为无序,亟需重构一种新的伦理文化,以规范和引导人们走向全面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现代法治精神的建构是以一定的国家独有传统法律精神为基础的。中国的传统法律精神是一种法律伦理精神,在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中,法律伦理精神与现代法治精神产生了强烈的碰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法治精神是中国迈向法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法治精神必须实现从法律伦理精神向现代法治精神的转型。  相似文献   

9.
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是有根本区别的,但从一定意义上说,宗教道德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体现着人类某种共同的精神追求,是人类精神宝库中的一笔财富,是构建现代伦理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其当代意义是:第一,宗教道德中属于人——神关系的道德层次,实质是对人自身神圣意义的追求,应该努力挖掘;第二,宗教伦理中属于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道德层次,大都与世俗道德内容交叉,可以强化世俗道德信仰的力量,提升世俗道德的功能;第三,宗教伦理中属于人与自身关系的道德,强调的是人们的自律,在很大程度上规范教徒对自身责任和义务的认同与履行。  相似文献   

10.
吕荧的美学思想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进一步发展吕荧的美学思想,应从以下方面着手考虑:一、从客观对象与人的现实联系上确定审美价值,使美所反映的内容落在实处;二,从实践与人本质的联系上确定审美实践,使审美价值问题获得科学具体理解;三,以审美价值为基础,从审美体验与审美评价的辩证统一关系上认识人类的审美欣赏;四、以审美价值作为逻辑起点,建构中国当代美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跨世纪的有中国特色现代伦理学的理论建构,要阐明道德在提高人的能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精神完善化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目标;要努力培植一种能够推动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科学的人文精神和价值理性;要认真分析和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社会生活特别是人的精神生活的矛盾,切实为促进这些矛盾向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创造伦理条件和提供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2.
经济活动伦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在漫长的经济活动中形成了规范经济活动和价值转换的伦理精神,这一伦理精神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特色。研究、继承历史形态的伦理精神的正确成分,将对当代中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限于文章篇幅,木文仅就生产伦理、交换伦理的历史生成及其精神内涵做了分析和考察,并就如何塑造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经济伦理精神做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是当代中国新世纪发展的根本要求。“三个代表”既分别从物质明建设上、精神明建设上和政治上是当代中国在新世纪发展的根本要求:“三个代表”作为辩证统一的整体,在坚持全面落实的过程中,又统一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统一于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必将指引我们在新世纪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  相似文献   

14.
从政治与伦理之间内在的价值关系看,政治伦理的基本问题一般表现为对政治伦理的工具正当性和价值合理性问题的探究;从政治伦理的理论结构看,它应该包含政治伦理价值理念、政治制度伦理、政治组织伦理和政治主体伦理等内容;从中国传统政治伦理的理论特征和影响看,实现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是当代中国社会政治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治伦理的现代建构看,确立新型的政治伦理价值观、加快制度伦理建设、树立全球政治伦理意识等,是当代中国政治伦理的主要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5.
论当代中国道德与法律互动的内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与法律作为两个社会规范系统,它们在起源、发展、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及实践意义上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内在逻辑联系性。当代中国的道德与法律作为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后盾,它们在经济基础、思想基础、政治基础、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及价值意义上存在极为明显的一致性。当代中国道德与法律的一致性为它们之间的内在互动提供了前提和基础,互动的具体类型有两种,一是当代中国道德对法律建设的促进或阻碍,二是当代中国法律对道德的促进或阻碍。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伦理哲学的首要问题,对此问题的解答是市场经济价值原则系统的理性基础。市场经济蕴涵有利已谋利性与利他性双重伦理属性,但这种属性不具有道德意义上的善或恶的本性。作为哲学的公设,它只提供一种能够容摄异质型伦理关系或道德价值的范式。具体道德价值的调适定位,主要取决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生产方式的性质和状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道德价值体系只能是新集体主义,它包括个体本位,群体至上,制度正义三个内在统一的环节。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立足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中国与世界的结合,基于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知,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发展进程中所呈现出的本质联系,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态界定普遍性与特殊性、目标指向科学性与价值性、发展趋向前进性与曲折性、发展过程长期性与阶段性、领导力量必然性与能动性等辩证统一的重大关系,对于准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质性特征和不断开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教师面临的教育伦理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代中国教育伦理体系的构建中,中国教师面临着诸多的教育伦理问题:需要形成民主化的教育伦理精神和结构;必须满足市场、社会对教师“伦理道德”的新要求;教师价值的实现有赖于其祟高的化使命和开放的化视野。  相似文献   

19.
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邓小平伦理价值观科学地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主体、价值原则、价值目标和实现途径,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伦理基础,保证了正确的前进方向,指出了实现的方法。邓小平伦理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根本价值取向,是其灵魂。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人学思想的历史生成及其价值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人学思想 ,是由马克思人学直接开启生成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科学与价值统一的当代转换。其价值指向敞开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空间。并引导当代中国人在现实与理想的辩证统一中 ,为理想而自觉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