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涉及到两国友好关系的翻译工作,不再是低标准的将异国语言翻译成本国语言即可,而是要考虑两国文化差异、两国习惯用语、两国特定的表达方式等因素,避免翻译出的译文出现较大差错,影响国家形象和两国友好关系。中日两国合作拍摄专业纪录片,在此合作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大量的翻译工作,如会议纪要的翻译工作、工作和生活接待的翻译工作、专业技术方面的翻译工作,以及拍摄成果涉及的翻译内容等。要做好这些翻译工作,需要翻译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同时也需要翻译人员注意翻译中应注意的事项。本文就该问题做了如下论述,先从了解翻译概念及其标准开始,进而分析中日文化差异,并由文化差异所引起的翻译问题说明中日合作拍摄项目中翻译工作所需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2.
不同的功能 不同的策略——从目的论看汉英旅游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翻译目的论的指导下,分析了旅游翻译的目的并对旅游资料进行文本分类,然后结合Nord提出的两种翻译策略,得出处理两种旅游文本中的文化因素的结论,即译旅游广告,可采取工具翻译;译导游词,可采取文献翻译。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彼得·纽马克提出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视角,以杨宪益和霍克斯《红楼梦》译本为基础,对红楼梦中的习语翻译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翻译习语时各自的利弊,提出两种方法应互为补充,灵活使用,最大限度实现汉语习语多层意义的传递。  相似文献   

4.
五四运动后,中国翻译界在介绍国外作品的同时出现了两种不同路线和方法的对立,并进而引发了对于翻译理论的第一次大讨论。其中以鲁迅和梁实秋对于翻译作品的选择、翻译的社会功能以及翻译方法的论战尤为激烈。  相似文献   

5.
吴德宇 《大观周刊》2010,(48):48-4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这个世界越来越需要文化交流.翻译是促进不同国家间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一般而言,翻译是双语言之间的交换活动.翻译理论家奈达认为"所谓的翻译是指在译语中使用自然而又最确切的对等语再现原语信息,首先在语义上,其次在文体上."因为英汉两种语言存在差异,所以这两种语言的转化不太容易.尽管关于翻译方面的书籍不少,但仍有深入研究的空间.这篇论文的目的就是拓展英语长句汉译的方法.这篇论文中的翻译法是在以意群为翻译单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6.
《译介学》增订本主要关注的是翻译研究不能只停留在“怎么译”的问题上,也不能停滞在两种语言翻译的问题上,而要更加高瞻远瞩地从文化层面上展开对翻译的结果、翻译的传播与接受等的研究。该书的研究为译介学和翻译文学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开拓了国内翻译研究的新领域,加速了翻译文学走向世界的进程,并为翻译文学找到了归属。  相似文献   

7.
电视广告翻译既是两种语言间的交流,又是两种文化间的交流,因此在电视广告翻译中要从文化心理的差异、文化审美的差异、价值观念的差异以及思维方式的差异等入手,使电视广告的译文保持原电视广告的对接,从而在电视广告翻译的转换上实现最大限度的等值。  相似文献   

8.
佛经翻译和圣经翻译均有悠久的历史,都对中国和西方社会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佛经翻译在唐朝达到巅峰,而西方圣经翻译则是在17世纪左右达到翻译高潮。两种翻译的繁荣与发展都与处于统治地位的政治权贵的支持密不可分,是他们权利操控下的产物。作为赞助者,他们可以操控译本的选取、翻译策略的主导以及译本的流通宣传。  相似文献   

9.
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转换。除语言本身对翻译构成障碍外,文化空缺对翻译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晓静  昌切 《出版科学》2002,(2):75-75,74
如果把文学翻译看成一门学问的话,那么研究文学翻译就应该是学问中的学问了。研究文学翻译需要熟练掌握两种以上的语言,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而由比较美学入手研究文学翻译,则需要研究者在此基础上熟谙两个语种以上的文学知识及其相关的知识背景,并熟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技术催生的网络翻译对传统翻译带来了挑战,传统翻译和网络翻译的关系是融合还是对抗,这是网络翻译兴起时代对两者关系提出的思考。传统翻译和网络翻译是翻译事业的两个主体,是相互借鉴影响的关系,两者整合是两者优势的互补选择,是实现翻译事业繁荣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黄敏芝 《大观周刊》2012,(37):19-20
张爱玲在文学写作方面的造诣众人皆知,曾一度在国内掀起一股“张热”。然而,张娴熟的外语能力在翻译领域的造诣相比之下却略显落寞,对其翻译领域的研究少有人问津。本文立足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从凸显女性主体性意识、打破两元对立模式和创新翻译策略等三个方面对张爱玲《海上花》英译本进行讨论,以期获得对张爱玲翻译方面更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芦婷婷 《大观周刊》2011,(44):163-164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无论在语言表达,还是情节描述上都达到了至高的水平。《红楼梦》的两个知名的英文译本——分别是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及大卫·霍克斯译本,亦是翻译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针对《红楼梦》第三回两个英文译本,从人名翻译的角度进行差异对比及赏析,对两个译本所选取的不同翻译策略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4.
邱艳璐 《大观周刊》2012,(7):17-17,27
翻译标准一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传统的翻译标准总是会有冲突,在翻译实践中互不相容,Dan Sperber 和 Deirdre Wilsont提出的关联理论却解决了这一问题。本文试从关联理论出发探讨翻译标准,并从关联理论的角度评析了柳宗元的《江雪》的两个英译版本。  相似文献   

15.
周浩 《新闻爱好者》2010,(10):46-47
翻译不仅是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形式上的转换,也是两种不同文化信息间的转换。中西方文化在文化背景、价值观以及社会习俗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因此我们在翻译的时候不能简单而机械地翻译。广告的目的是宣传产品,如果一则广告翻译不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出产品的特性和优点,就发挥不了其宣传的作用。因此广告翻译应根据广告语言本身以及目标市场采用各种翻译策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宣传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邓云方 《大观周刊》2011,(40):73-73
中英文化在翻译的过程中,由于两种语言的语法以及对文化意象的认识不同,因而在翻译的过程中,无法准确的对彼此语言中的文化意象翻译,甚至在翻译的过程中,无法准确的对文化意象进行描述。不仅影响了双方读者的交流与沟通,同时还影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在此,本文针对文化意象在英汉翻译中的处理,做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17.
外宣新闻翻译要旨及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闻翻译是对外宣传强有力的手段 新闻翻译是应用文体翻译中的重要类别,既担负着传播新闻资讯的使命,又在两种语言文化之间架起桥梁,是国际间信息和语言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李颖 《大观周刊》2011,(18):48-48,87
本文通过后殖民视角解读新闻翻译.分析新闻翻译当中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策略的选择所反映出的政治文化权力问题。  相似文献   

19.
韩春荣 《大观周刊》2012,(38):27-27,22
本文从传统文本类型和多媒体文本的区别出发,列出字幕翻译的独特性及其制约条件。基于此,作者继而以情景喜剧为案例分析了各种影响译者翻译字幕的各个因素,从而总结出翻译情景喜剧的两大原则和特殊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鲁译刍议     
王得后先生在《〈鲁迅译文全集〉终于出版了》一文中提出两点:一是研究鲁迅的人是非读《鲁迅译文全集》不可的,二是研究中国现代翻译理论和翻译史的人也是不可不读《鲁迅译文全集》的。有意思的是,我们是在研究中国现代翻译理论和翻译史项下去研究别位译者,别种译著;只有涉及鲁迅,第一点才可以单独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