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人权进入国际法领域是时代的进步。主权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维护人权是国际法的根本宗旨,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人权高于主权”缺乏国际法依据,是对主权与人权关系的歪曲,是违反国际法原则的。  相似文献   

2.
西方某些国家的学者和官员所鼓吹的“人权高于主权”说,颠倒了人权主权关系中主权的基础地位;违背了公认的国际法中最根本的原则——国家主权原则;颠倒了国家和个人在国际法中的地位。他们妄图以人权的国际保护来否定人权的国内管辖,把干涉别国内政,侵犯别国的主权行为合法化。  相似文献   

3.
在追求和实现国家文化利益过程中,国家文化主权是民族国家独立自主的权力。对于不同国家、不同权力因素而言,其在国家文化主权进程中的地位不同。因此,国家文化主权的构成趋势能够充分显现出"中心—外围"的特点。在形成国家文化主权中,独立自主权是重要因素,也是由思想形态及民族文化推进的。在我国国家文化主权遇到的挑战中,客观上存在全球文化霸权,主观上存在自身文化战略意识不清晰、国家文化软实力不够的问题。对于我国国家文化主权战略来讲,既应有把"安全论"作为主体的防范性计划,也应有把"建构论"作为主体的进取性计划。本文先是介绍了国家文化主权的内部构成与制约变量,随之阐述了当代中国国家文化主权态势,最后点明国家文化主权遇到的挑战及应对策略,以期为我国维护国家文化主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化的产业化与国家文化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间文化产业发展的严重失衡可能引致发展中国家的文化资源被侵蚀、意识形态被过滤、社会主流价值观被扭曲,文化贸易的单向度流通威胁着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安全。当代文化产业的发展已成大势,国家需要重新评估文化安全风险,维护文化主权,以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地位构筑国家文化安全防火墙。当前,以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双轮驱动来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以文化综合竞争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力,以国家政策引导文化市场是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文化帝国主义"背景下,高校闲暇文化面临着渗透性安全威胁、变异性安全威胁和腐蚀性安全威胁等一系列威胁与挑战。加强高校闲暇文化建设意义重大,是维护校园安全的重要力量、维护民族文化安全的锐利武器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实屏障。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措施,用先进文化统领高校闲暇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在当今世界所有公认的国际法规范中,国家主权原则都被确认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经济主权是当前发展中国家维护国家主权的中心内容,文化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内涵。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主权虽然受到一定侵蚀,但是只要民族依然、国家犹存,国家主权就不会消失,民族国家的生存权屏障就不可穿透,国家主权就仍然是国际关系变革和发展的基石。经济全球化既是给予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腾飞的机遇,也是对其国家安全的重大挑战。发展中国家较为合乎现实的选择应该是首先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7.
主权与人权的关系问题是当代国际人权领域的一个根本问题。从国际法与国际人权实践的角度来说,主权高于人权,维护主权是实现人权的保障,没有国家主权,个人人权就失去了根本保障。在冷战结束,经济全球化到来的国际大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从自己的战略意图出发提出诸如“人权无国界”、“人权高于主权”等主张,并在国际社会广泛推行。这些观点成为某些国家干涉别国内政、推行强权与霸权的理论依据。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强调主权是人权的保障,主张尊重主权、促进人权、反对霸权,并在国际人权实践中加以实施。  一、西方国家…  相似文献   

8.
人权与主权     
人权与主权是国际法的两个范畴。近年来,随着人权日益成为国际社会普遍看法的问题,人权与主权的关系亦成为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外交诸领域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拟从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主权及其在国际法上的意义 近代意义上的主权概念首先是由16世纪中期法国政治学家、法学家布丹在他的名著《论共和国》一书中加以系统论述的。他认为,主权是“国家内绝对和永久的权力”,是一国的最高权力,不受国家的法律约束,从而为主权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关于主权的学说在近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根据王沪宁同志的归纳,有霍布斯的契约君主主权论,洛克的议会主权论,卢梭的人民主权论,黑格尔的国家人格君主主权论,奥斯丁的功利主义主权论等。随后,主权的内容不断丰富并最终被确定为国家不可缺少的属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法学界出现了一股抛弃有关国家主权和国家权利的潮流。他们主张取消国家的对外主权,这股湖流席卷了整个西方并且影响至今,各种主张废除国家主权的学说层出不穷。有人断言:“陈腐的主权国家就显出了真形——无非是世界循环系统中妨碍血液流通的一个残存的疙瘩罢了。”有人宣称:“历史正在使国家主权这个词儿逐渐丧失意义”。他们统统把国家主  相似文献   

9.
租界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众多的租界中,上海公共租界最为典型。英美等西方国家借口中国是“非文明”国家而将中国排斥于国际社会之外,从而否认中国在国际法上的独立主权地位,将上海公共租界变成完全脱离中国政府管辖的“国中之国”。国际法原则的普遍性决定了中国是具有独立主权的国际法主体、英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事实上承认过中国的主权国家地位以及上海公共租界的形成违背了国际法等几个方面都说明了上海公共租界在国际法上是属于中国这个独立主权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非脱离中国主权管辖的“国中之国”。英美等西方国家在上海公共租界实行独立干中国的统治,就是对中国主权的侵害,对人类公理的践踏。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严峻的挑战。国家文化安全实际上就是国家文化主权的安全。能否保护好国家文化安全是关乎一个国家能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大事。对我们来讲,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我们首先要具有“文化亡国”的危机意识,必须意识到弘扬民族文化、增进国家文化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我们要用发展文化的思想来维护文化安全;要提高中华文化的包容力和传播力,与其他文明合作建立世界文明的新秩序。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安全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非传统安全的影响凸显。其中,文化安全越来越受人瞩目,已经成为国家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西方国家的文化渗透和文化扩张使中国的文化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是当前我国文化建设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文化主权现在受到两方面的挑战: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霸权主义,二是周边国家对我国传统文化资源的“抢注”与争夺。要维护文化主权、提升青少年的国家民族意识,需要在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进行民族文化教育、保护民间文化、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建立文化安全预警机制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3.
由联合国制定并倡导的《新安全议程》扩大了传统意义上“安全”的范围,其中最为核心的是关于“人类安全”的定位和诠释。目前有许多国家热情提倡和支持扩大传统意义上的“安全”范围,由此积极支持联合国所倡导的《新安全议程》,但是我国少有学者对此国际法上的这一转变予以格外的关注。“安全”范围的扩大涉及到人权与主权平衡较量的严肃问题,这也是国际法的一个永恒话题,因此有必要对《新安全议程》的核心问题,即“人类安全”的范围和内涵进行剖析,运用纵向历史的通观,以亚洲各主要国家对联合国“人类安全”新定位的不同反应和立场,预测亚洲地区将来人权法建设和发展的趋势,并提出中国应该在此过程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主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浪潮给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如何维护文化主权,保障文化安全的新问题。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文化主权与文化霸权的斗争日益激烈,发展中国家既要反对文化霸权主义,也要防止文化孤立主义,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民族文化主权,发展民族本土文化。  相似文献   

15.
中日文化交流是一个双向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文化传播的主要流向并非始终如一,而是呈现出发生变换的情形,即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日文化交往的主要流向截然相反。因此证明一国文化在国际交往活动所处的位置是主动还是被动、是高位还是低位、是主要流出还是主要流入,最终由其综合国力所决定;文化的生命力取决于它所具有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价值;文化交流的结果一定是融合,但在融合中独特和传统依然会延续。融合是相对的,差异是绝对的。全球化并非追求无差异的单一文化,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也并非推行文化扩张。应当适应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建立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平等互动、推进融合的文化交流机制,改变西方强势文化主导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的现状,最大限度地减少文化冲突带给人类的破坏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化安全是国家对外战略的重要保障.文化安全预警机制的确立,要以经济为柱石,通过文化安全教育增强文化免疫力;推动群众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应对文化安全形势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理论工作者的作用,在群众中积极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保障文化安全,还要构筑网络文化安全机制.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新安全观为国家安全和国际社会走出安全困境提供了新思路,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实践意义,但也面临着理论和实践上的困境和挑战。本文从安全观念的认同、主权安全的维护、国际机制的参与、“软实力”的构建四个角度提出了完善新安全观的对策思考,确保新安全观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8.
当今的中国随着改革的深入正面临着全球化和WTO所带来的挑战,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当在全球化带来的经济自由化浪潮中实现社会公平。切实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保障妇女在生育期间基本生活和医疗保健。通过研究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结合具体国情,弥补我国生育保险制度的薄弱和不足,深化我国的生育保险改革,为我国的《生育保险法》提供立法建议,并完善妇女权益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转型期,我国的文化建设存在着一定的理论困惑,因此,为构建我国的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就显得尤为必要。走向文化自觉既能增强文化的免疫力,也是中国社会实现现代化、回应全球化的必然选择;进行日常生活的批判与重建能使人们树立主体意识、发挥个人的创造性,也能促进人的现代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能提高文化产品的竞争力、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捍卫国家的文化主权;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能促进文化的繁荣发展,也可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20.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升文化软实力可以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物质基础、精神支撑、安全保障以及人才来源。我们必须在塑造本国文化形象、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基层文化和大力培养人才等方面进行不懈地努力,不断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