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姚玲杰 《情报探索》2012,(11):121-122
论述构建学习共享空间的必要性,以加拿大圭尔夫大学图书馆为研究对象,对其构建学习共享空间的成功做法进行剖析,以期为我国大学构建学习共享空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学习共享空间的涵义和结构。对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的SMILE多元学习区、中正大学图书馆的数位舒活区以及台湾大学、辅仁大学、政治大学图书馆的学习共享空间作了介绍,旨在为我国大陆大学图书馆建立学习共享空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南开大学学士到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核磁共振中心博士;从加拿大圭尔夫大学博士后到如今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一路走来,王申林秉承的都是他一贯脚踏实地的习惯和风格。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他越来越热爱自己所从事的结构生物学研究。他相信,结构生物学在不久的将来,会为人类健康做出更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学习共享空间:图书馆创造大学的无缝学习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志国  马国栋 《现代情报》2009,29(3):201-204
大学的战略发展需要学习共享空间,文章分析了学习共享空阅的服务模型以及影响学习共享空间构建及运行的主要理论.对学习共享空间案例进行了深入研究,讨论了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及运行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5.
李梅  朱莉 《现代情报》2010,30(10):118-122
本文旨在通对俄亥俄大学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构建的规划过程,组成要素,取得成果以及给我们的启示等方面来具体研究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笔者指出学习共享空间更加强调图书馆和学校其他部门的跨部门合作,实现单一图书馆无法实现的功能,从而提供支持读者的无障碍学习环境,以期能给国内大学院校学习共享空间的创建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学习共享空间是信息共享空间发展的新阶段和新模式.它以整合资源和集成服务为基础,旨在为大学师生提供交互、协作学习和研究实体与虚拟场所,以满足师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文章以加拿大皇后大学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为案例,从建设思路、硬件、软件环境、服务学习的作用等角度剖析了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以期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建设及服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崔佳 《现代情报》2013,33(1):82-85
本文以信息共享空间的理念以及近年来的研究构建热为基础,从大学图书馆功能的角度,深刻阐述信息共享空间对于大学图书馆学习功能的强化、文化功能的实现、教育功能的拓展以及平等自由价值观的弘扬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内涵,分析了创建学习共享空间的必要性,结合河北工程大学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实践,指出学习共享空间是高校图书馆未来服务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迈克尔·鲁斯(Michael Ruse,图1),1940年出生于英国伯明翰,1970年获布里斯托尔大学博士(哲学专业)。他曾在加拿大圭尔夫大学任教35年,现任佛罗里达州立大学露西尔·韦克迈斯特(Lucyle T. Werkmeister)哲学讲席教授、科学史与科学哲学项目主任。他是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员、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员,获得过挪威卑尔根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伦敦大学学院荣誉科学博士学位等。他创办了《生物学与哲学》期刊,现为荣休主编。研究领域为生物学哲学、伦理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在相关领域著述颇丰。  相似文献   

10.
论学习共享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习共享空间是一种资源高度整合讲究协作的信息服务模式,符合现代人们需求的学习与交流的空间.通过对国外30所大学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考察,分析学习共享空间构建的过程,归纳出学习共享空间的特点及其构成等,阐述了学习共享空间与信息共享空间的区别.虽然学习共享空间已广受国外用户的好评,但国内只是近两年才出现的.国内外国情差别较大,要构建适合我国的学习共享空间仍面临一些困难.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提升了高校教育工作的水平。网络时代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即由传统的资源服务转向学习共享的空间建设。高校学习共享空间的建设包括实体物理空间的构建、虚拟网络空间的构建、学习资源的整合和学习空间的组织管理。  相似文献   

12.
利用前沿信息计量工具对CNKI中研究主题为"信息共享空间"的文献进行分析,以可视化知识图谱方式展示国内信息共享空间研究热点以及它们之间的交叉联系,发现我国信息共享空间研究多集中在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学习共享空间、信息共享空间实体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实现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面向1990年以后出生的"网络一代"的转型要求,本文对网络一代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网络一代与图书馆的传统读者在学习和借阅习惯有很大的不同,也对高校图书馆提供的实体和虚拟学习环境的形式有很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因地制宜、需求导向、虚实结合、以人为本四方面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再造原则,以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张妍妍 《现代情报》2011,31(8):62-65
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以下简称IC)已在国内开展得如火如荼,尤其是高校图书馆,借建新馆或馆内功能重组之际,纷纷引进IC来提升本馆的核心竞争力。文章以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图书馆为例,将IC与学科化服务相结合,努力创建学科信息共享空间(Subject Information Commons,以下简称SIC)服务,目前SIC实体空间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虚拟空间还有待出台。结合实践,文章提出使用Moodle系统来设计SIC的虚拟环境。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难以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转变的现状,本文秉承信息共享空间的服务理念,引入数字图书馆知识共享空间的概念,并基于语义对等网构建了具有两层结构的混合P2P知识共享空间架构:由语义相近节点聚集的结构化语义资源层和超级节点通过语义规则链接的非结构化语义计算层,最后初步研究了数字图书馆知识共享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6.
基于Information Commons的图书馆资源整合与服务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Information Commons的由来与发展,并从宏观上分析它的具体实践活动,包括创造共用、软件共有、研究共有、学习共有等.接着以IC在图书馆的应用为基础,探讨IC的出现给图书馆资源整合、服务理念及服务模式带来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了解不同类型高校教师的信息需求有利于图书馆提供个性化服务。本研究以江西农业大学教师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图书馆资源满足高校教师信息需求的现状,探析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研究领域对高校教师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的影响,以及不同类型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中所倚重的信息资源、信息交流方式、获取信息行为以及信息获取中遇到的障碍,提出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与信息服务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