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祖翠华 《考试周刊》2011,(16):52-53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的"热心"于课改的语文教师一味地模仿一些特级教师的风范,教学理念虽然发生了很大转变,但是因盲目地追"星"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缺失了自己的教学个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对文本和课堂生成进行有效处理。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要立足于语言学习,通过潜心解读文本,创设多种方式,优化训练手段,让学生声情并茂地读,大胆地诉说,在画中想象体验,在写中升华延伸,进行扎实有效的听、说、读、写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展现语文魅力。  相似文献   

2.
邢瑞彤 《成才之路》2011,(23):17-I001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很大变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但是,从自己所听过、看过的教学观摩课中,也产生了一些疑惑,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发生了很大改变,教师教学观念也有了很大突破,高质量、高效率的有效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保障。那么如何才能在农村初中开展扎实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呢?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发生了很大改变,教师教学观念也有了很大突破,高质量、高效率的有效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保障。那么如何才能在农村初中开展扎实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呢?  相似文献   

5.
开架式教学与传统教学,都是以人际交流为基础的面对面的教学。但前者人际交流的双方是民主、平等的,而后者的教师则是"居高临下"的一方。传统教学主张的是"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而开架式教学主张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理念,意在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在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活动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衡量一节语文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学生能否自主深入的参与课堂教学环节,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这就涉及到作为课堂"主导"的老师如何发挥"导"的作用了,而教师的"导",很大程度上要靠巧妙设疑、灵活提问来实现的。因此,教师有效的提问不仅能让学生带着疑惑走进课堂,主动参与学习,还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7.
林恩柏  谷小芳 《教师》2012,(1):93-94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教学"已成为广大教师积极追求的目标。一般认为,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有效"即是教师在尊重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教学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益,以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内在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观点已被广泛认同。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师本对话和学生、教师的自我对话中,"师本对话"是实现有效对话、高效教学的前提。因为教师是联系课程和学生的纽带,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领者,其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将直接影响师生基于文本的对话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阅读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生态课堂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那么,教师该如何把握在这样的一个教学环境中的各种教学行为呢?尤其是教师最基本的天职——授课,即如何把握在课堂教学中的"讲"与"不讲"?一、教师的"讲"是自身主导功能的重要体现众所周知,传统课堂中,强调了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听",而忽视学生的"学",尤其是学生"自主地学",其核心是"学会",而非"会学".而生态课堂是通过更优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和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的中职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承担"主演"的角色,学生是观众。而现在,随着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主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教师能够做的事、应该做的事有很多,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让学生自己学习,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给教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同时也给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因此,要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教师真正发挥自己的"导演"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有效教学的根本要义: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有效性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如课程领导者、教学管理者、理论研究者等)解读了有效教学的意涵,但这也给一线教师带来困惑:有效教学的落脚点到底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如何实施有效教学,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本文试从学习科学(learning sciences)的观点出发,对有效教学的要义作比较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张建立学生主体性教学,指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必要性,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目的,并探讨了在中职英语课堂中教师如何做到主体性教学。  相似文献   

13.
徐怡 《儿童音乐》2010,(8):50-5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教学过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音乐教学中,我们不再只有教唱歌、讲乐理、欣赏经典等这些使学生被动接受的内容,器乐教学成为了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墨塞尔讲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这一领域内,它为我们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虽然数学课程是高中阶段的主课之一,但随着学习难度的加大有不少学生对高中数学课程产生了畏难情绪,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此,教师应采取必要的教学策略,不断激发学生对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5.
陈英 《学语文》2014,(6):24-25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一观念逐渐深入人心。遗憾的是,有些教师还是过分自信于自己的讲解和分析。这"自信"不仅占用了学生大量体验、思考和演练的时间,让学生在不断被动接受的过程中渐渐忘记自己在学习中的本分,也使"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的教学理念成为一个标签。而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容易造成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那么如何才能彻底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践行"精讲多练"的有效教学模式。"精讲"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  相似文献   

16.
段军 《广西教育》2014,(13):28-29
随着数学课程标准的深入人心,也随着数学教师业务素养的渐渐提升,更随着各位教师对教育主张的积极建构和对学生生命成长的高度关注,数学教学迎来了万象更新的春天:理论主张的建构,课程内容的丰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都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出巨大的发展魅力。然而,就在我们为数学教学取得"成功"而庆幸之余,笔者似乎总感觉到我们的数学教学仍缺少些什么,总感觉到我们的数学教学依旧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上——"教师讲的是知识,作业练的是知识,考试考的是知识,评价学生的指标依旧是知识"等,  相似文献   

17.
张汉斌 《上海教育》2013,(13):13-13
这次承担研讨课,我感觉压力很大,因为自己虽然一直在学习"新基础教育"的理念,但如何将理念落实到课堂,还是比较模糊。我记得华师大专家在评课时说过,英语课堂教学如同与学生一起制作一个蛋糕,传统教授式教学是教师做好一个蛋糕,切开,然后让学生品味,整个过程中学生是被框住的,而"新基础教育"提倡的课堂教学,主张学生和教师一起组建材料,在互动中生成一个完整的蛋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凭着对"新基础教育"的初浅认识,我开始构思我要上的这节课,  相似文献   

18.
分析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把"最近发展区"理论应用于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实践中,主张翻译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提供教学支架,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反对以教师为中心,以改错为手段的传统翻译方法,真正做到教师教有所为,学生学有所用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是小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每一次的测试中"解决问题"部分都会令教师和学生头痛,教师苦口婆心的分析,往往换来学生一脸迷茫,尤其是高段的"解决问题",学生之间的区分度很大,好的学生30分的题目可以全拿,而差点的学生只能得5分、10分,甚至一分未得。因此,怎样才能提高高段学生"解决问题"的解题能力,已经成为了众多教师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如何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呢?教师在具体的实践中还需要一个过程.当前,教师需要认真去做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要认识新教材,读懂新教材,钻研新教材.现有的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最根本、最主要的资源,也是师生对话、生本对话的"桥梁".充分利用教材,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是新课程的基本主张.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钻研教材"四个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