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在中外文学名著中不乏对生命、爱情、自由的诠释,其中的故事经久不息,传唱至今,主要是因为作者赋予了主人公对生命的领悟、对爱情的渴望以及对自由的追求,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独特魅力、自由的巨大力量以及爱情的别样壮美。本文通过对《罗密欧与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卡门》三部中外文学名著的人物形象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对生命、爱情以及自由主题进行诠释与论述。  相似文献   

2.
《卡门》是梅里美短篇小说中塑造的一个亦正亦邪的吉普赛女郎形象,她爱憎分明,桀骜不驯。本文主要评价卡门的爱情观,先理解卡门精神中"自由"的含义,给予读者一个总体的爱情观评价,再从社会历史背景、同时期其他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民族性格、艺术手法等多个维度去探寻她的爱情观的成因,并最后从爱情观中窥见卡门其形象。  相似文献   

3.
歌剧《卡门》是法国作曲家乔治·比才的代表作品,在世界歌剧舞台上经久不衰,是歌剧中剧情与音乐完美结合的经典之作。的作曲家用三首咏叹调——《爱情像一只自由的鸟儿》、《塞维利亚老城墙旁边》、《听铃声响得多美妙》,将热情、坦率、狡猾、敢作敢当和崇尚自由的卡门刻画的淋漓尽致。本文将从音乐特点、卡门的心理以及演唱处理等三个方面对咏叹调《听铃声响得多美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海燕》与《屈原》两部著作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它们主题思想相类、艺术形象相似、表达技巧相仿。它们无情地诅咒了社会的黑暗和邪恶,表达了对光明和自由的热烈追求,有着强烈的鼓舞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卡门》是世界上上演频率最高的一部歌剧,是欧洲音乐史上的奇迹。歌剧《卡门》取材於梅里美同名小说,故事发生在1800年左右,出身於农家的下级军官唐·霍赛,在吉卜赛烟草女工卡门的诱惑下,堕入情网,成了走贩,过了些时候,卡门对霍赛冷淡起来,她爱上了斗牛士埃斯罗·霍赛的妒忌,使卡门烦恼,他干涉她感情上的自由,她被这种干涉所激怒,於是与他绝交了,后来在一次群众对埃斯卡米罗斗牛获胜的欢呼声中,霍赛刺杀了卡门,剧中刻画了卡门热情泼辣、酷爱自由的性格,音乐多用舞蹈歌曲及分节歌,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西班牙风格。  相似文献   

6.
魏晋是个思想大解放的时代。那个时代的人们一摆各种伦理纲常的束缚,而追求精神的自由,标榜自我个性,张扬自我性情,并在对生之眷恋中产生了生命易逝的哀叹。这些都通过这时期的舞蹈表现出来,从而使舞蹈成了鲜活、充盈、自由的生命的表达。舞蹈本身也因此获得了丰富的内涵,具有了意蕴美。  相似文献   

7.
由于品格高大完美而倍受读者青睐的作品人物形象古往今来不胜枚举,但以邪恶气质为主的恶魔式主人公也能使读者尤其现代读者深切关注并钟情的,可谓凤毛鳞角.十九世纪初西方文学作品《呼啸山庄》中的希兹克利夫及《卡门》中的卡门都是两个这样独特的人物形  相似文献   

8.
<卡门>这部歌剧是由法国作曲家比才创作而成的.它完成于1874年秋,不仅是比才所创作的最后一部歌剧,而且是当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剧.剧本作者是梅拉克阿莱维所创作,原著作者是梅里美.故事发生在1800年左右,出身于农家的下级军官唐?霍赛,在吉卜赛烟草女工卡门的诱惑下,堕入情网,成了走贩,过了些时候,卡门对霍赛冷淡起来,她爱上了斗牛士埃斯罗?霍赛的妒忌,使卡门烦恼,他干沙她感情上的自由,她被这种干涉所激怒,于是与他绝交了,后来在一次群众对埃斯卡米罗斗牛获胜的欢呼声中,霍赛刺杀了卡门,剧中刻画了卡门热情泼辣、酷爱自由的性格,音乐多用舞蹈歌曲及分节歌,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西班牙风格.  相似文献   

9.
初期的浪漫主义音乐,与其他姊妹艺术一样,也是发自欧洲启蒙时代的思想与法国大革命自由民主思想, 以“艺术自由”(雨果)作为自己新的艺术理想和追求。浪漫主义音乐是一座桥梁。以贝多芬晚期作品为浪漫主义音乐的前驱,传至近代瓦格纳;与古典主义艺术崇尚的秩序、平衡、控制和规范的完美相比,浪漫主义艺术注重自由、运动、激情和不受拘束的表现形式。本期主要介绍法国浪漫主义时期:标题音乐的先驱柏辽兹,最出色的音乐家圣.桑及《卡门》闻名于世的歌剧作曲家比才。音乐作为时间的艺术,这些经典作品在我们心灵留下的印象,任岁月流逝,却难以磨灭。  相似文献   

10.
个性化设计的出现是对人性的尊重,标榜个性体现的是个体对于自我价值的理解和自我定位。在人们全面追求个性的时代,标榜个性也体现在室内陈设设计中。文章从个性设计趋势的成因入手,从不同方面论述了怎样利用室内陈设设计来体现个性,并探讨了标榜个性在室内陈设中如何实现。  相似文献   

11.
尽管每一次的课程改革都是标榜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宣扬某种新的教育哲学,但不同时期、不同利益群体的不同的改革诉求,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两条主要的线索:侧重追求教育是为人的发展的目标实现,或是侧重追求教育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目标实现。与此同时,侧重追求人的发展目标的课程改  相似文献   

12.
怎样活着     
卑劣地、愚蠢地、放纵地、邪恶地活着,与其说是活得不好,不如说是慢性死亡。追求对灵魂好的东西,是追求神圣的东西;追求对肉体好的东西,是追求凡俗的东西。应该做好人,或者向好人学习。使人幸福的并不是体力和金钱,而是正直和公允。  相似文献   

13.
美国是如何在国内进行意识形态宣传和控制的张艳丽,胡孝峰美国一向把自己标榜为“自由世界”、“民主社会’的典范,粗暴指责别的国家没有“民主”、‘自由’。一些不明事实真相的人往往被这些宣传所迷惑。美国是不是就那么“民主”、“自由”?下面的一些材料从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抛弃以劝世救人为目的的幌子,卸下文学载道言志的担子,直面世俗和现实,标榜娱乐,这就是李渔小说的风格和追求,也是其精神意义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5.
自由体现了人的本质、体现了社会关系的存在、体现了发展,追求自由是人的本质.自由教育是以自由为终极追求、以自由人为教育对象、以自由内容为媒介、以自由形式进行的教育.自由教育能引导与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是实现创新、终身教育、自由社会的基础.中国的自由教育目前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6.
女性对自由平等的追求和向往是女性文学永恒的主题。 A· S拜厄特的作品也不例外。但是她的有关由男性主宰的邪恶世界必将沉入海中 ,被压迫的女性世界必将上升到水面上来 ,成为世界的主宰的思想 ,她的女人不依靠男人而能为自己创造生命和意义的思想 ,还有男性由过去的压迫和限制女性变成今天的对女性的占有 ,现代女性要反对男性用任何手段来占有自己的思想以及孩子是有抱负女性的羁绊的思想等为女权主义增添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高歌人文理想的英国伟大剧作家莎士比亚,出自对伊丽莎白晚期混乱、腐败的社会现实和忧患、邪恶人性的感性体悟与理性思考,在其悲剧创作中表达了人文理想的危机感与幻灭感。人文理想的幻灭决定了莎士比亚悲剧观的形成。本文试图论述:麦克白这一典型,反映了莎士比亚人性理想的幻灭,对邪恶人性的批判,从神性中解放出来的人,并未真正获得自身解放的力量,个人欲望的无限膨胀与自由意志的滥用。会使邪恶、混乱成为可能与必然。  相似文献   

18.
伍艳妮 《培训与研究》2007,24(7):4-5,24
莎士比亚在他的戏剧中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喜剧中的女性大部分处于主角地位,她们充满智慧、才能和美德,大胆反抗传统道德,追求爱情自由和婚姻自主,是体现人文主义理想的新女性。悲剧中的女性退为次要人物,她们要么是纯洁的天使,要么是狠毒邪恶的恶魔,体现了作者对英国社会现实生活的深入认识。喜剧和悲剧中女性形象的变化,反映了作者认识生活和创作思想的变化,也可以看出作者男权意识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19.
竹林七贤中嵇康、阮籍的人格形象同中有异.他们以玄学自然观为武器否定司马氏所标榜的儒家名教礼法,追求洒脱不羁、超逸绝尘的玄学人格,行为和思想都具有叛逆性.他们的人格形象在文学创作中充分展示出来,形成了同中有异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20.
自由飞翔     
<正>一、教育背景自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目标,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古罗马史学家塔西佗说:"追求自由是人至高无上的心向。"小学六年级的儿童对自由的认识还比较肤浅,他们普遍抱怨自己不自由,向往自由却缺乏追求自由的能力。帮助小学生明晰自由的内涵,学会理性地追求自由,是小学阶段德育及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基于儿童立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由教育,是此节班会课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二、教育目标1.认识自由的美好,明确每个人都有追求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