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中的敏感问题。1950年6月爆发的朝鲜战争,成为中共解放台湾问题的一个转折点。战前,国共两党之间的内战已接近尾声,解放台湾,实现祖国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时机已基本成熟。战争爆发后,美国迅速地改变了对台政策,不但使台湾国民党政权得以死里逃生,而且对中共解决台湾问题造成极为不利的局面。美国对台湾政策演变的历史表明,调整的核心是维护美国的战略利益,每一次调整和变化都同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联系在一起。本文是对美国学术界在该领域的学术研究动态进行的总结。  相似文献   

2.
操龙德  许红菊 《科技风》2012,(3):230+232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中国共产党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作为自己神圣历史使命来完成,并根据形势的变化发展,制定和实施对台政策.本文通过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对台政策的发展演变,了解对台政策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3.
在风云变幻的中美关系史上,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发展的核心问题。本年3月,台湾海峡出现了紧张的军事对峙,欲知未来,  相似文献   

4.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左右着世界的发展走向。在"形势与政策"课程关于"中美关系"的教学中要使学生对中美关系有正确的认识,使学生能够把握当今中美关系的可能走向。本文从厘清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着手,对当今中美关系发展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展现了中美关系未来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如何评价美对华贸易政策及中美贸易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中美建立贸易关系以来,中美贸易关系就在摩擦和曲折中发展。随着中美贸易的迅速发展,各种矛盾和存在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成为中美关系中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当前美国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不断深化,以及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国会通过的经济刺激计划中有关"购买美国货"条款和对中国产油井管与轮胎的诉讼,不仅带有明显的保护主义色彩,而且给摩擦不断的中美贸易关系带来新的负面影响。长期以来,美国对华经贸政策的调整既保持着连续性,也有现实性需要的考虑。  相似文献   

6.
徐迪  李晓川 《情报杂志》2023,(1):66-74+41
[研究目的]全球战略博弈格局下,大国间权力变化直接影响公众认知,民意波动又会作用于施政决策,扭转国家战略意图,进而导致国际关系的演变。[研究方法]着眼于国别民意测量,以三维权力观为主要理论视角,基于对2 020名美国公众的在线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考察中国科技实力变化如何影响美国公众对华威胁认知,着重探究国家形象和国家认同在其间的中介效应。[研究结论]结果显示,一是中国的科技实力变化显著影响美国公众对华威胁认知,两者为负相关关系。二是国家形象(美国公众对中国整体印象)与国家认同(美国公众对美国认同程度)在中国的科技实力变化与美国公众对华威胁认知之间起中介作用,且均为负效应。上述发现拓展了权力变化与公众威胁认知影响机制的研究,有助于解释中美关系的当前变化和研判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7.
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于1998年6月24日至7月3日成功访华,象征着美国实行40年来的“遏制”外交战略的终结,现正推行着“建设性接触”的新外交战略。从而为开始中美两国迈向21世纪“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新纪元迈出了实际的一步。但今后中美关系是否能朝着“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方向健康发展,还将主要取决于两国在一些国际性问题上对双方国家利益的政策。因此,研究分析美国对跨世纪世界格局的评估判断和外交战略,无疑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中美关系未来发展趋势和制定我国对美关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美国政府从1995年开始倡导了“强势美元”的政策,对美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但是进入到21世纪以后,尤其2002年以来,美元汇率开始呈下跌之势,为了扭转美元近年的不断下跌势头,美国在利率方面进行了加息调整。美国经济政策(利率、汇率政策等变化)的调整,必然会对中国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样,中国经济政策的变化,也必然会影响到中美贸易、资本流动等,因此弱势美元的政策及其调整无疑会对中国的汇率政策有着极大的影响。本文从美元调息的背景开始论述,然后重点从利率平价理论出发分析了美元利率政策特别是近期来美元13次连续加息对中国的汇率的机制及影响,最后谈到了我国应相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新保守主义者始终敌视中国,仍然固守冷战思维,强调意识形态分歧,把中国视作取代苏联的下一个战略对手和威胁.美国的对华政策受新保守者主义的影响很大,他们采取了"反共产主义"策略,遏制中国崛起;突出意识形态,推进民主进程;突出人权问题,干涉中国内政等强硬政策,严重影响了中关关系的健康发展.全面认识新保守主义与美对华政策的特点,对中美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抗战爆发后中共迅速在晋西北建立政权,晋西北村庄敏锐地感受到中共革命影响.公粮、村摊款、战勤负担、劳力差役构成了当地农民的主要负担.为应对沉重的抗战负担,晋西北农家分家析产,非正常分家现象遂成为当地一道奇特的社会景观,并引发社会和经济的新的变化:一是农户总数日趋增多,农具使用趋于紧张;二是农民家庭规模和生产规模缩小,地权更加分散,小农经济倾向愈发凸出,农民的经济能力整体下降.  相似文献   

11.
创新与技术商品化   世界上号称发展创业投资成功的有两个国家、一个地区,即美国、以色列和台湾.现在自主创新已经成了人们的口头禅,致命问题是言必称美国,好像美国的做法拿来都可以在中国用,其实台湾才是大陆的师兄.……  相似文献   

12.
来自我国台湾和美国的一些专家提出,一些跨国公司目前已经在中国大陆基本完成专利布局,今明两年将可能爆发专利战,我国相关行业应对此予以高度警觉。  相似文献   

13.
美国竞争力计划是一份旨在通过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力度和促进创新而提高国家实力的中长期计划,对今后10年乃至更长时间内美国的科技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指出其重点在于科学研究、创新和教育,根本目的在于通过保障美国在创新方面的世界领先地位,使美国在科技领域保持领先,保障美国的强大与安全.从国家科技政策角度,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巨大的资金投入,曼重要的是美国科技政策的选择和国家科技创新思路的确立,分析出美国科技政策的最新变化.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技的全球化发展以及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国家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美国社会关于美国是否正在失去全球科技领先地位,进而可能伤害到其经济和国家安全的忧虑不断增长.在小布什即将卸任前夕,美国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并迅速席卷全球,金融危机及其引发的经济衰退对美国的科技事业带来了实质性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加深了美国科技界对美国科技领先优势加速丧失的焦虑感,激化了对小布什政府奉行的保守的科技政策的批评.  相似文献   

15.
合理的农业结构是使农业系统更好地发挥整体功能和效益的基础。一个特定地区的农业结构受多种因素制约,其中主要有资源和环境因素、区位因素、农业基础设施因素、社会需求因素、政策因素等。这些因素虽然各有其相对的稳定性,但都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因此,农业结构也必须随着这些因素的发展和变化而不断调整和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这也得益于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根据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我国的农业结构工作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更高的…  相似文献   

16.
伊朗对于美国所具有的利益与威胁的两重性,及其在不同条件下不断相互转换的特点,决定了美国对伊朗政策变化和两国关系发展的复杂性.当两国关系发展良好时,美国对伊朗谋求利益重于防范威胁;当两国关系交恶时,美国对伊朗防范威胁超过谋求利益.威胁扩大和利益受损是导致两国关系恶化的关键所在,实现利益并减少威胁则是推动双方改善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两国关系以及美国对伊朗政策就大致沿此轨迹演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世界银行调查(World Bank Survey(2008))的基础上,选取美国政府主导商业经营模式研究对象,通过对美国农业支持政策下的农业保险补贴政策的手段、效果以及补贴强度、补贴品种及政策动态变化等方面的比较研究,揭示农业保险补贴政策的变迁规律和运行效果.在此基础上,借鉴美国先进经验,并根据中国国情和农业保险发展现状,提出优化和调整中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9年9月21日,美国著名的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发布了一份由该学会的约翰·桑顿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李侃如(Kenneth G.Lieberthal)博士撰写的题为<美中清洁能源合作:路在前方>的报告.该报告探讨了中美关系中的清洁能源与气候变化议题,并对中美在双边和多边清洁能源与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李侃如是美国研究当代中国问题的权威专家.  相似文献   

19.
参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是奥巴马政府对外贸易政策的一次重要调整,它标志着美国新的亚太区城合作政策的战略转变.在概述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最新发展动向的基础上,分析了美国参与并主导TPP的战略动因及其潜在影响效应;同时,文章还强调,针对美国的TPP战略,中国应根据自己的目标定位和利益诉求,及时作出战略反应和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20.
从美国奥巴马政府"新政"看政策议题中的科技与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与社会风险成为近年来被持续关注与研究的问题.科学技术既被看做为社会的风险源,又被当做应对风险的手段.对科技风险与社会发展的伴生关系、科学技术在"风险社会"中的作用等问题的认识正在被纳入政策议题,突显于政府科技政策战略的制定思路中.本文以奥巴马政府"新政"为案例,通过分析<2009年美国振兴与再投资法案>,奥巴马科技与创新计划及其在国家科学院的讲话等文献,研究奥巴马政府如何调整科技政策以应对经济和社会风险,进而分析政策议题中科技与风险之间关系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