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多媒体网络CAI课件进行教学是体育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武术教学应该重视并引入这种教学方法。单一的CAI课件已经不能满足武术教学的发展,需要综合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或局域网技术。  相似文献   

2.
谈武术教学录像片的制作德州师专体育系王兴臣,张文汇利用电视录像教学对运动技术的掌握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以简化太极拳技术课为例谈谈制作武术录像教学片的几点看法,以供参考。1教学片开始部分的制作教学片开始应介绍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太极拳主要的流派、风格和...  相似文献   

3.
论多媒体技术在24式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针对武术教学相对复杂的现状,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结合武术教学。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教学实验法对多媒体技术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与作用进行分析,认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减轻了教师的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武术教学中多媒体CAI课件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创作工具,设计制作集动画、图片、影像、声音、文字于一体,符合武术教学要求的多媒体课件,具体介绍了MCAI课件设计与制作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教学实验效果证明,使用课件教学在基本动作、动作规格等方面加深了对武术套路动作内涵的理解与把握,使原有的单边教学变为双边互动性教学活动,从而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丰富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验和文献资料法,对传统太极拳、长拳的教学方法和太极拳与长拳的同步教学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太极拳与长拳的同步教学不仅能提高高校武术课上太极拳和长拳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体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而且附和人体运动的一般规律,是一种值得研究和采用的武术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浅析多媒体课件研制在武术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专业课程教学是师范体育院系教学的重点。目前由于教学课时的减少,使得技术教学的知识覆盖面以及教学的直观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和影响。通过传统的辅助手段已经不能解决这些问题,而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可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软件与灵活轻松的教学环境,能将知识整合,达成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与掌握。结合武术运动专业理论知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知识,探讨用于课堂集体授课的图形、图像、文字、声音、动画并茂的多媒体课件,为体育技术理论多媒体教学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多媒体学习课件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以建构主义学习与教学、现代心理学以及教育传播理论为依据。从研制原则、制作工具选择、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演示体系、文字稿本、素材收集等方面,研制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多媒体学习课件。主要包括教学与咨询、模拟、帮助三大模块。  相似文献   

8.
《中华武术》2005,(8):41-41
2005年9月3日是太极拳名家、北京市武协吴式太极拳研究会名誉会长王培生先生逝世一周年。一代武术大家王培生先师,终生致力于武学研究凡七十年,一生继承弘扬中华武术,执着地研究武术攻防技艺,钻研太极拳推手理论,武术著述丰富,武术技艺精湛,为中国武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竞技武术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辅助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开发和制作多媒体武术技术教学软件时,必须以优化课堂教学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目标,结合项目特点和CAL的要点.在具体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必须考虑到最佳效益、主动学习等原则.  相似文献   

10.
周世勤 《精武》2005,(12):46-46
王培生先生一生致力于继承弘扬中华武术,执着地研究武术攻防技艺,钻研太极拳推手理论,武术著述丰富,武术技艺精湛。他以尚武崇德的高尚情操,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展的创新精神,赢得了众多海内外武术爱好者的钦佩和敬仰。本文简述王培生先生的太极拳推手技艺,以和太极拳爱好者共同学习、提高。  相似文献   

11.
孔子在文学上有不少独到的认识,形成了他颇具个性的文艺思想,成为我国古代文论的发端.文章着重探讨了其"文质观",在阐释其内涵的基础上,试图结合孔子的经历思想进行分析,力图打破就"论"而论,零碎散乱的思维模式,从而全面、准确地认识、评价孔子的"文质观".  相似文献   

12.
竞技武术套路中的"形"、"意"审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竞技武术套路中的“形”美、“意”美进行辩证分析。认为:“形”美是“意”美的物质基础,“意”美通过“形”体现内在意象,两者和谐统一。“意”美是竞技武术套路创新的基础,发展的核心。含有攻防含义的“意”是一切“形”美的生命源泉;“形”的姿势美、节奏美、结构美创新是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的美键,是多角度反映“意”美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3.
从伦理角度讨论了人们对于竞赛结果的价值判断,根据竞赛规则存在的必然性证明所谓"竞技规范"的无效性,尤其"竞技规范"作为竞赛规则以外约束运动员竞技行为和行动"第二规则"的不合理性.研究发现,竞赛的很多问题都源于人们对于竞赛结果价值判断的不同理解,它们导致了人们参与竞技的目的的不同.为了使竞技运动能够健康发展,有必要理性地分析竞赛中"真"的价值与"好"的价值之间的区别,以及我们选择竞赛中在"好"的价值指引下产生的行为与行动的真正动机.  相似文献   

14.
“体、用”是太极拳练习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也是太极拳完整性的一个体现,当今太极拳教学推广中出现的某些问题,与这两方面的偏废有关,即当今偏重“体”的练习,缺少“用”的实践和体验。建议今后的教学、推广中应注意“体、用”兼备。  相似文献   

15.
姒刚彦 《体育科学》2006,26(10):43-48,53
从应用运动心理学的角度提出对理想竞技表现(peak performance)新的定义,即理想竞技表现是指在竞赛中时各种逆境的成功应时。从该定义出发,构建了运动员的逆境应对训练模式,这一训练模式由4个阶段组成,即确认或预见典型逆境;找出合适的应时逆境方法;实施个人化的训练;评价训练效果。新定义及其训练模式直接植根于竞技运动实践,并以实例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武术是以人的身体活动来完成的,所以武术在具有技击作用的同时还具有健身作用,武术从来就兼有健身和技击实战的社会职能,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有所侧重。文章通过对传统武术的技击实战、表演竞赛、养生保健进行研究分析,以使我们能以科学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传统武术中的"打、练、养"及他们三者之间存在的关系,并由此来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7.
面对中国足球萎靡不振的发展现实,国人在表达失望心情和发泄心中愤慨的同时,更应该反思中国足球的病根到底在何处,大刀阔斧的改革为什么不见成效;思考中国足球未来发展的新思路是什么。基于这种认识,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批判性地思考中国足球急于求成的冒进机会主义行为;提出应准确定位中国足球,循序渐进推动中国足球改革和努力实现中国足球风格的形成;并呼吁当局者尽快建立厚积薄发的发展新思路来切实推动中国足球运动的全面复苏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陈式太极拳发力动作机制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陈式太极拳中具有代表性的发力动作“掩手肱捶”技术动作的分析,说明神经系统调控下的“松紧转换”是陈式太极拳发力动作质量优劣的技术核心。并进一步对陈式太极拳松紧转换机制和人体机能健康的关系和作用进行基本阐述,认为陈式太极拳松紧转换锻炼是提高和增强健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收集大量的文字及视频资料,结合作者自身练习的体会,对《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进行研究,旨在挖掘武术操中的武术技击动作,发掘武术操中对武术动作的继承与发展,并对其内涵的武术文化进行梳理,由表及里的简述了对儒家和道家文化的传承,继而沿袭了武术“表”与“意”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浅谈"时机"与"时机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员良好的时机和时机感是比赛获胜的保证,阐述了什么是时机与时机感以及时机和时机感在训练、比赛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