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习并不在于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伴随着主体的思维活动,形成认知结构,从而能动地、有选择地获得刺激并进行加工,即人的刺激与反应不是直接的联结,而是需要一连串的心理转换活动。这些心理转换活动的效能大小,取决于学生是否具备一个良好的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2.
元认知是近年来在人类认知研究领域中出现的非常引人注目的一个新概念、新课题。根据首次提出该概念的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的观点,元认知是关于个人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也就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调控。简单地说,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元认知知识,指个体关于自己或他人的认知活动、过程、结果、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3.
浅探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切认知活动中,智力因素是认知活动的执行者,而非智力因素则是认知活动的调节者和推动者,它起着始动、定向、维持、调节等作用。因此,学生的学习活动如果没有非智力因素,如动机、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的参与,是不可想象的。  相似文献   

4.
1997年,我们上海市常熟幼儿园实施了一项以科学教育为手段,以培养幼儿认知能力为目标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幼儿科学教育实施的整个过程,需要儿童各种认知能力的积极参与,反过来幼儿认知能力的提高又为进一步深化科学教育奠定了基础。该实验研究还初步构建了由正规科学教育活动与非正规科学教育活动组成的幼儿科学教育课程模式。本文仅对正规科学教育活动与非正规科学教育活动的内涵及相互关系谈点自己的看法。正规科学教育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认知发展水平和科学教育的目标与任务,选择一个单元内容,引导幼儿主动探索,从而使幼儿获得科学知识及方法的一种学习活  相似文献   

5.
阅读,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动,即以阅读的方式去领会和把握文章的内容实质和表达形式的思维过程。对文章的阅读理解,需要经历一个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转变过程,而促使这一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语感。所谓语感,是人对语言的直觉的整体的感受,也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较高层次的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6.
蓝敏乐 《中学文科》2007,(12):94-94
阅读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动,对文章的阅读理解,需要经历一个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转变过程,而促使这一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语感。所谓语感,是人对语言的直觉整体感受,也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较高层次的语言能力。语感能力强的人很快便能捕捉到文字信息的丰富内涵及其弦外之音。[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李海蓉 《现代语文》2006,(10):107-108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的认知活动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其本质是揭示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主张把这种过程看作是信息加工过程。言语活动作为人类认知活动重要的一部分,本质上也是一个包含了许多复杂心理活动的认知过程,而写作是人类言语活动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把说话也看作特殊的写作(都是属于言语产出),那么,写作可以说是伴随人们一生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检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成分。元认知的实质是主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根据学习的认知理论,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数学认知过程,教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数学问题解决是创造性的教学思维活动,创造心理活动本身就是人类心智活动的最高形式。因此,与其它较为低级的心理活动相比,数学问题解决更需要元认知的统摄、调节和监控。  相似文献   

9.
宋文 《现代语文》2006,(8):27-28
认知语言学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反对主流的生成语言学的过程中发展起来。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和工具,因此其结构和功能也应被看作人类一般认知活动的结果和反映,受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和规律的制约。人的语言能力应看作是人的认知能力的一部分。因此,认知语言学被定义为“一个以我们对世界的经验以及我们感知这个世界并将其概念化的方法、策略作为基础和依据进行语言研究的语言学学派”。  相似文献   

10.
阅读作为一个“语言心理的猜测过程”,需要读者有良好的认知能力和积极的智力投入。阅读教师应该探索多样的、有效的读前活动,激活和补充背景知识,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促进阅读理解。同时,应该通过读前阶段的预测训练,强化学生top—down思维能力及原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1.
安妮 《中学教学参考》2010,(15):124-124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切认知活动中,智力因素是认知活动的执行者,而非智力凶素则是认知活动的调节者和推动者,起着始动、定向、维持、调节等作用,学生的学习活动如果没有非智力因素,如动机、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因素的参与,其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所以,非智力因素在人的个性成长过程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论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论述了自主学习的意义、特点,并从认知型活动和非认知型活动两个方面提出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每个中学生心中都拥有一个色彩斑斓的情感世界。他们无法忍受机械被动的灌输,需要情感的滋润。从心理学角度讲,人类不仅依靠认知而行为,而且受情感的左右而行为。情感是人的社会性需要能否满足而产生的一种体验,它对认知活动、实践活动以及人的身心健康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教学环境下,开展和加强情感教育,适应各方面发展的要求。是化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陈萍 《生物学教学》2001,26(2):16-17
情感是一种心理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比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情感教学心理学理论认为,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是相辅相成的矛盾统一体。这是由于认知活动被界定为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学生在情境中主动进行的学习活动,主要包括乐意地感知情境,主动地发现问题,积极地参与讨论、交流,愉快地进行练习等。因此,调动情感因素,可以有效提高认知过程的积极性和认知水平。本文就生物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对认知过程所起的积极效应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试析数学认知活动中的元认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元认知作为人类认知活动的监控系统,是近年来关于认知研究的新发展,运用这一研究成果,剖析了元认知在数学认知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并结合数学教育中的思维品质、教学效果、学习能力、课程标准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张誉 《学语文》2006,(6):22-22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心理学研究表明.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统一,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具有促进作用,最佳的教学效果需要情感的参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了情感,才有积极性的主动性,才不感到疲劳,才能把行动引向合理的轨道。  相似文献   

17.
试论大学生情商能力的培养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商是一个人能够成功和发展的必然要素,加强情商能力的培养对大学生适应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培养情商的途径主要有:培养大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绪调控能力;通过德育和美育课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感和道德情商;以实践活动课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张书琴  李洪 《江西教育》2005,(11):38-38
活动内容:动物乐园活动目的:复习10以内数的顺序与大小;复习10以内教的加减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复习“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9.
阅读活动是一项复杂的认知过程,需要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积极参与。研究表明,在阅读过程中,一个成熟的读者能同时存有两种不同的认知视线,其认知领域始终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对阅读的直接对象——读物的认知;其二,是对自身阅读过程的认知。所谓元阅读,指的就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专注于自身阅读过程的一种认知。  相似文献   

20.
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活动,把数学教材结构或经过教师加工处理后的数学知识结构转变为他们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在这个学习活动中,不仅需要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现有思维发展水平和数学能力等方面因素的直接参与,对输入的数学材料进行加工,而且还需要学习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因素的启动、加强、维持和调节。在初中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