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该文以吉林省速滑队备战2012年冬运会周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常压低氧舱让运动员进入其中,氧气浓度为16.6%~14.6%之间,相当于高原1889~2834米之间.每天晚上低氧入住10小时,连续28天.测试高住低训前后运动员呼吸功能的变化,每5天测试一次血红蛋白、睾酮进行研究.得出:高住低训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呼吸功能、并且可以提高或稳定运动员血红蛋白、睾酮水平,达到模拟高原训练的效果.通过对高住低训训练方法的研究,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对今后科学地实施高住低训,更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青海省女子中长跑训练队12名队员进行的高原一平原—高原训练中血红蛋白含量测试及其变化,认为训练强度和身体适应密切相关,高原—平原—高原训练能有效地提高血红蛋白含量,加强训练与身体的生理适应程度,为今后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速度滑冰项目12名运动员在高原训练期间所进行的跟踪测试,观察运动员血色素等指标的变化,借以评价在长白山高原训练的效果。文章指出运动员经过3~4周高原训练,其高原效应十分明显,运动员血色素含量均会有明显提高,从而完全可以肯定高原训练对于增强运动员体能和提高耐力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青海省女子中长跑训练队12名队员进行的高原-平原-高原训练中血红蛋白含量测试及其变化,认为训练强度和身体适应密切相关,高原-平原-高原训练能有效地提高血红蛋白含量,加强训练与身体的生理适应程度,为今后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运用VRTS分析法对运动员赛前高原训练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为不同类群项目运动员赛前高原训练的个性化选择提供理论支持。价值方面,我国丰富的地理地貌可以为运动员提供多梯度不同气候条件高原训练基地的选择,高原训练有利于运动员形成良好的赛前竞技状态;风险方面,高原训练不利于力量能力的形成,部分项目选择赛前进行高原训练具有风险性;时机方面,我国开展高原训练受到国家重视和支持,基地建设良好,科研技术支撑能力稳步增长;策略方面,建议对拟定进行赛前高原训练的运动员进行前期筛选,从国情出发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高原训练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教练员和体育专业人士的重视,人们相信高原训练能给运动员带来一定的好处。高原训练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涉及运动员训练水平、机能水平、训练手段、训练环境、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及其各个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一味从海拔高度判断高原训练条件的优劣,其气候条件及地理位置对运动训练的影响也是相当重要的。本文通过对目前国内外高原训练基地的分布及其相应的自然条件的分析研究,揭示较理想的高原训练应在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和国家进行,这样更有利于提高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7.
浅谈两侧性迁移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运动训练中两侧性迁移作为一种新的训练方式,对开发运动员的大脑潜力,提高运动智能,促进运动技术能的形成,提高运动成绩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为运动员"高原现象期"、肢体一侧受伤期的运动训练提供理论参考;为运动技术的更新提供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高原训练作为一种能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有效手段,广泛被教练员们所采用,其主要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提高血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的含量,使红细胞的生成增加,从而增强机体携带氧的能力,使运动能力得到提高。为此,该文将高原训练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影响加以综述,以便更好的指导运动训练。  相似文献   

9.
高原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机体对氧的摄取、携带和释放能力,有效提高机体的耐缺氧能力和抗乳酸能力,使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得到增强.因此,高原训练的运动员营养因其项目的特殊性而区别与其它平原类项目.本文根据高原训练对机体的特殊影响,对高原训练运动员的合理营养膳食,特殊营养物质的补充做了探讨分析,为保障高原训练的运动员科学饮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运用血红蛋白(HB)、血尿素(BU)、血清肌酸激酶(CK)和血睾酮四项生化指标跟踪监测、评价、反馈等方法,对商洛市青少年男子短跑运动员冬训期的机能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以期进一步帮助教练员和科研人员掌握运动员冬训期各阶段的机能变化规律,更准确、科学的指导运动训练.研究结果显示:冬训期的大运动量训练对青少年男子短跑运动员机体刺激表现显著.结论:血红蛋白、血尿素、血清肌酸激酶和血睾酮四项生化指标能客观地反映短跑运动员的机能状况.  相似文献   

11.
高原训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机制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和运动技术水平的迅猛提高,高原训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会更加引起固内外体育界的重视。高原训练的实践经验和基础理论的研究得到了重视和完善,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本文就高原训练时生理、生化机能的影响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随着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高原训练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体育界的重视。高原训练的实践经验和基础理论的研亢得到了重视和完善。本文就高原训练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随着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高原训练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体育界的重视。高原训练的实践经验和基础理论的研究得到了重视和完善。本文就高原训练对运动员生理机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希望能为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和比赛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应用人工低压氧舱模拟高原训练的方法,建立梯度交替海拔的动物训练模型,下高原调整后以45m/min的速度快速力竭,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固定海拔2500m、4000m以及2500m~4000m交替训练模式大鼠骨骼肌匀浆液中肌糖原、SOD、MDA、LDH、ATP指标变化,为运动员高原训练后平原快速运动参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总结国内外不同低氧训练模式的研究现状,包括传统高原训练,间歇性低氧训练,高住低练以及低住高练,分析了不同低氧训练模式对人体的血液、心血管系统、骨骼肌、抗氧化能力以及最大吸氧量的影响,从而展示了各种低氧训练影响运动能力的机制,并归纳各种低氧训练的优缺点,传统低氧训练稳定性差,但对机体刺激强,各种模拟低氧训练经验不足,训练方法仍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16.
谈新时期高师教育实习的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实习是高师特有的重要实践环节 ,对于完成教学计划、培养合格的毕业生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国家中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高师原来的教育实习模式也应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旨在观察2800m海拨高度的训练对大鼠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流变性的影响。方法:采用SD(Sprague-Dewley)大鼠40只,随机将其分为常氧常压组(LN),常氧常压训练组(LNT),低氧低压组(LH),低氧低压训练组(LHT)。LN、LNT组和LH、LHT分别置于正常海拔高度与相当于2800m的生活条件下,其训练环境同生活环境保持一致。LNT和LHT组分别在所控制的环境中,进行为期五周的训练。每周训练五天。结果:发现五周的低氧刺激或低氧训练,LH和LHT组的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变形能力均显著升高(P<0.05),但LN和LNT组未发生显著变化。结论:五周的低氧刺激或低氧训练,均能提高大鼠机体内的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变形能力,低氧刺激与低氧结合训练刺激所产生的效果并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针对我国西部高原地区的现实特点,研究了高原低氧环境及运动对人体Hb及Hb与O2亲和力的影响,为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提高训练成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高原和低氧训练被认为对于运动员机能状况和运动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效果,已有研究表明[1],低氧暴露和高原训练可对免疫功能产生抑制作用.实验以雄性SD大鼠为实验对象,以符合跑台训练方式建立低氧训练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服用贞芪扶正胶囊的大鼠体重及脾重含量明显高于其对照组(P0.05),说明服用贞芪扶正胶囊可以使血液中淋巴蛋白增高,阻止了机体防止免疫球蛋白分解,从而使防御性抗体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