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兴隆洼遗址位于赤峰市敖汉旗宝国吐乡兴隆洼村,是新石器时代先民聚落遗址。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2.
赤峰市敖汉旗是全国文物大旗(县),境内有不可移动的古代遗址4200多处,居全国县级之首,是中国北方著名的"小河西文化"(约1万年)、"兴隆洼文化"(约8000年)、"赵宝沟文化"(约7000年)、"小河沿文化"(约4500—5000年)的发现命名地,这些遗址的发现和命名,不但添补了中国北方考古编年的空白,并且将这一地区新石器时代  相似文献   

3.
白音长汗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双井店乡白音长汗村南、西拉木伦河北岸东面山坡上,处在大兴安岭南段山脉的包围中。1998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所为配合国家“双平公路”建设,先后对这一遗址进行了两次发掘清理工作。白音长汗遗址是一处集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于一体,分布密集而且布局严格的遗址群。  相似文献   

4.
正赵宝沟遗址位于赤峰市敖汉旗高家窝铺乡赵宝沟村西北约2公里的缓坡地上,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居住遗址。遗址面积约9万平方米,已发现的房址和灰坑有140余处,是目前所知规模最大的一处赵宝沟文化聚落遗址。目前已发掘的17座房址均为  相似文献   

5.
居民的迁移方向、鱼网的诞生地解读兴隆洼文化起源于古滦河下游一带,通过陶器分期分析得出:兴隆洼文化是在该文化发展的二、三阶段传播到该文化区其他各处的。  相似文献   

6.
据《光明日报》报道,10月25日,在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沟遗址,完整挖掘出迄今所知国内第一个具有房址、窑穴和围壕等全部居住性遗迹的原始村落。这一原始村落距今约8200年,是我国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一处“中华始祖聚落”。  相似文献   

7.
环壕聚落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具有特色的聚落遗存形式。文章从典型聚落的整体布局、居住区的分布结构、围沟的具体形态入手,通过对比新石器晚期关中地区仰韶文化、山东地区大汶口文化和内蒙地区兴隆洼文化典型聚落的不同特征,多角度分析聚落所处的人文环境、社会环境及社会经济形态,以聚落的结构探讨其社会组织结构的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8.
2013年下半年,安徽省文物考古所配合凌家滩考古遗址公园公路建设,对韦岗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结果表明该遗址是一处凌家滩文化小型聚落,其所表征的文化特质是凌家滩文化特质的组成部分,具体表现在遗迹、遗物及地理条件等方面,反映出凌家滩文化特质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同时又显现出更多的崧泽文化因素,属于以环太湖为中心的崧泽文化圈.  相似文献   

9.
位于三门峡西南部湖滨区韩庄村的庙底沟遗址,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重大历史文化资源,遗址自身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是该遗址一切价值的核心和灵魂。庙底沟遗址保护和利用的最佳路径。是将它建设成一座具有全国影响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章还对保护路径的实施提出了具体的行动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安徽江淮地区发现的周代聚落遗址多为小型墩台型遗址.它特殊的聚落布局造就了其独特的遗址形态.文章主要以霍邱堰台遗址和六安堰墩遗址为例概括分析了安徽江淮一带的聚落遗址形态和文化特征以及遗址中墓葬墓主埋葬的头向问题.  相似文献   

11.
安徽江淮地区发现的周代聚落遗址多为小型墩台型遗址。它特殊的聚落布局造就了其独特的遗址形态。文章主要以霍邱堰台遗址和六安堰墩遗址为例概括分析了安徽江淮一带的聚落遗址形态和文化特征以及遗址中墓葬墓主埋葬的头向问题。  相似文献   

12.
齐颖 《中学理科》2007,(5):92-92
玉,石之美者.汉代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有坚韧的质地、晶润的光泽、绚丽的色彩、致密而透明的组织、舒畅致远的声音的美石称为玉,并称赞这是玉之“五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用玉的国家,如河南装李岗文化遗址、浙江河姆渡文化层、内蒙古兴隆洼文化层、辽宁阜新查海文化遗址等等,出土的玉器将中华文明推至距今8000年前,比文字记载足足早了3000年,可谓“古国玉史启文明”.无论何种玉石,都以中国的雕刻技艺最为高超,精美绝伦,有“东方艺术”的美称.中国的“国”字就是将玉围起来.由此看来,中国的国石就是玉.  相似文献   

13.
兴隆洼文化时期的聚落遗址已存在着环壕和非环壕聚落之分,这种情况表明,燕北辽西地区早在距今8000年前,就已经产生了初步的社会分层现象。到了距今5000年前后的红山文化时期,西辽河地区一带的聚落形态发展出现了中心聚落,与此相适应,本区的社会历史发展也开始步入古国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赤峰市敖汉旗是全国文物大旗(县),境内有不可移动的古代遗址4200多处,居全国县级之首,是中国北方著名的“小河西文化”(约1万年)、“兴隆洼文化”(约8000年)、“赵宝沟文化”(约7000年)、“小河沿文化”(约4500--5000年)的发现命名地,这些遗址的发现和命名,不但添补了中国北方考古编年的空白,并且将这一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历史向前推进3000年,是学术界公认的中国北方乃至东北亚地区历史文化研究中一心。  相似文献   

15.
南阳盆地作为中国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在史前文化遗址的分布上,兼有南北方综合特征,具有强烈的代表性和典型意义.借助于一些现代地理方法,就盆地内史前文化的分布规律做了一些探索,并就早期聚落的选址和平面形态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傅家遗址群落是东营市目前最古老的人类遗址,是鲁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大汶口文化类型,对此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科研价值.傅家遗址群落是一个发达的聚落,周围已发现多处遗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从五村遗址出土的陶鼓看,这个群落已经具有一定程度的乐礼文化,是后来齐文化的源头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三杨庄汉代聚落位于魏郡管辖的黄河河滩地内,遗址的形成与西汉中期以后日益严重的河患有密切关系。新莽始建国三年(11年)的"河决魏郡"后,王莽出于保护"元城冢墓"的一己之私等原因,在河决之后,并未及时加以治理,致使黄河在三杨庄汉代聚落所在区域长期泛滥。三杨庄汉代聚落周围的民堤在经受长期的洪水冲击之后,逐渐失去抵御功能,最终洪水得以侵入遗址所在区域。洪水侵入过程是缓慢,因此,三杨庄汉代聚落被逐渐淹没,得以完整地被埋藏在淤泥、淤沙之中。  相似文献   

18.
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可谓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晚期的聚落遗存,并被誉称为"中国原始第一村".其间山清水秀、物阜民丰、人杰地灵,它的发现对于探宄豫、鲁、苏、皖等省以及相邻地区的史前聚落形态及文化面貌皆具有颇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仰韶文化诸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彩陶,故仰韶文化时期是中国的彩陶时代,同时是东方艺术传统奠基的时代。迄今为止,庙底沟遗址发现了大量的彩陶,这些彩陶可分为两个时期,即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和庙底沟二期文化,遗址所出土的彩陶凭借种类多样并富于变化的图案在我国的史前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庙底沟彩陶基本特征的解读,并结合我国文献中关于先秦时期对原始宇宙观的记载,以探究彩陶中所蕴含的原始宇宙观,借此深入解读史前彩陶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生物学教学》2004,29(2):57-58
[古人类]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古人类遗址 发现大量大象足迹 综合《光明日报》及东方网2003年9月1日消息,继去年我国河北省阳原县马圈沟发现200万年前的古人类遗址后,考古工作者又在该遗址的第二及第三文化层出土了数百件化石、石制品,特别是在该两个文化层发现了大量大象踩踏形成的足印坑遗迹。这是我国首次在旧石器时代遗址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