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丽霞 《教师》2013,(26):72-72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 1.创设情境识字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面对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孩子们总是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率低,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低年级教师,一定要在孩子的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我用充满童趣的语言,赋予词语生命力,充分调动儿童的识字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公布以后,提出了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以识字为重点。现在我就谈谈在阅读课中我是怎样指导儿童读音、分析字形以及对词语的理解和运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悉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学识字方法,力求学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苏教版的"词串识字"就是在这一大背景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词串识字"就是围绕一个中心,将相似相关的词语放在一起,将12个词语分为4串,每串词语表示同类事物,把它们组成一篇课文,读起来押韵上口、富有情趣.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中,我们发现,"词串识字"跳出了以往就识字论识字的圈子,赋予了传统"识字教学"全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第一册,把旧教材的“看图拼音识字”改为“看图读拼音识字”,增加了纯拼音句群.这部分承上启下.承上,利用纯拼音句群复习巩固汉语拼音,继续训练直呼或拼读音节;启下,则是利用纯拼音句群提供的语言环境,在识字开始的阶段,学习66个笔画简单的字,教给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遵循识字教学的原则,打好识字基础,同时利用纯拼音句群进行最初步的阅读训练.教学的重点是识字.现以《看图读拼音识字6》一课为例,谈我教这一类教材的一些做法.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继续训练直呼音节.学生熟练直呼音节.可以做到拼音开路,提前阅读,有利于发展语言和思维,帮助识字.学生在学完“汉语拼音”以后,已经学会了拼读音节或直呼音节的方法,能拼读或直呼拼音音节、词语和句子,但还不熟练.所以,我在“看图读音识字”这部分教学中,把复习巩固汉语拼音,继续训练直呼音节做为一个重要内容.在学习纯拼音句群前,我组织学生复习纯拼音句群中的拼三音节及难读音节.在学句群时,把纯拼音句群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练习直呼.对于直呼音节比较差的学生,我引导他们复习口诀:“眼看声、韵、调,心想拼读法,一口呼出它.”再让他们直呼出来.个别学生还不会直呼,我采取先拼读再直呼的方法,训练他们直呼.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识字量:一类字100个,二类字400个,分布在汉语拼音教学、识字(一)(二)及课文教学中,每课均由图画、字(词语)、韵文、生字表、我会读、我会写等内容组成.教材的编排意图一是借助图画,引出学习的字(词语)、短文,把认识字(词语)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把观察图画(学习短文)和发展语言、思维结合起来;二是借助拼音,朗读字(词语)和短文,把认识字(词语)和阅读结合起来,既发挥拼音识字的作用,又通过朗读实践巩固拼音.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写字.  相似文献   

6.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识字教学提出了"会认"和"学会"两种不同要求。低年级要求会认1800个,会写800—1200个。与原来的教材相比,这套教材的识字量大幅增加,识字时间也提前了,并且实行认字和写字分开。要求认识的字多,会写的字相对少一些。识字课的形式灵活多样,包括四字词语组成的韵语、谚语、对子、儿歌、谜语;数字组成的韵语、新三字经等。艰巨的识字任务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难点。那么教师如何把这一艰巨的任务变成轻松而又愉快的学习活动,突破教学难点呢?根据以上特点,我有了新的认识,并且我设计学生识字时让学生快乐、自主地识字,把形式多样与内容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苏教版新教材的词串识字以特定的时空事物为中心,选定相关词语,按意义连接,组成词串,再分行排列,末尾押韵,近似一篇"小韵文",读起来朗朗上口.那一串串词组能使学生在识字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那么,这一类课文应如何教学呢?现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低年级以字、词、句教学训练为重点。最近我们深入学校,通过听课发现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单纯的为识字而识字的倾向,只追求识字多,把识字和词语、句子教学割裂开来,结果造成低年级向中年级过渡,从以识字教学为重点转移到以读写训练为重点时、学生不适应,给阅读和写作带来了困难。下面谈谈我对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一些看法。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识了字才能读书和作文。初入学的儿童,口语已相当发展,但是当儿童由口语向书面语过渡时,  相似文献   

9.
袁卡  曾彩凤 《辅导员》2010,(8):46-46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字、词、句。有些学生在低年级时识字不少,但后来读写能力并不高;有些学生只会写单字,不会用词造句;有些学生写出的作文词语贫乏,语句不通顺,在一定程度上跟识字教学中忽略词句训练有关。因此低年级识字教学中进行词句训练,对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下面谈谈我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0.
文海燕 《教师》2008,(13):67-68
汉字承载着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无价瑰宝。识字是学习的基础,识字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基础,更是其它学科教学的基础。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质量,让识字与阅读教学生动活泼,我一直在识字教学中探索,改变以往枯燥、抽象的传统识字教学方法,注重识字教学的创新。如在执教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0课《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课的生字时,我是从三个方面来设计的:  相似文献   

11.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段的教学重点。根据课标要求,低年级教学要把识字作为目标,丰富学生的识字资源,扩大识字量。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识字单元对此采用了组合和编排的方法,串联识字,通过系列词串让学生既能和现实生活联系,又能够获得教育熏陶,是非常有效的教学形式。二年级上册“识字五”是苏教版词串识字的第一站,教材以冬天为素材,将冬天的景色、冬天的人、动物的活动以及冬天的植物联系起来,连缀成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学生从中学习识字,理解字义,识字写字。课文中的词串,字字有韵,学生在阅读中想象画面,然后落实到写字上,这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以下是我的教学心得。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对低年级识字教学来说,良好的开端来自于学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识字教学的关键。为此,我在课程伊始,便收集了很多的资料,将词串呈现的风景制作成课件。学生初读12个词语后,我进行引导:12个词语构成了12幅很美的画,现在我将这些画组合在一起,看看会怎么样。大家都闭上眼睛哦。(生闭眼)师:大家快来看,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图画展示)生:(惊叹)太美了!多美的冬景图啊!此时,我播放轻缓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欣赏图画,然后看着12个词语,连接词语和图画的记忆,让学生为这些词语找到相应的图画。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2》设计理念:构建开放式识字教学,以“趣”为主线,扩大识字空间,拓宽交往互动面,让学生乐于识字,主动识字。教学过程:一、翻题板趣味导入把文中的词语设计成题板形式,让学生随机翻题板,并根据图上内容准确地读出字音。二、夺“擂主”,个性化识字将词语用大屏幕显示。用红色标出本课要认的字:棋、弹、钢、琴、胡、戏、喂、鸽、养、航、模、观。1.小组交流,识字“练兵”。提示:你最拿手的是学哪个字?用什么方法记住它?并组词说句。倡导学生联系生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记字。2.全班展…  相似文献   

13.
徐剑红 《教学随笔》2013,(22):75+102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和实物,联系生活实际识字,把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运用图片引领、语言描述等手段,采取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相结合,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用朗读再现画中景,展现画中情,让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中认识事物,理解词语,学好汉字。  相似文献   

14.
词串识字是苏教版的一大亮点,它以特定的时空事物为中心,选定相关词语,包含要学的生字,按意义连接,组成词串,再分行排列,末尾押韵,近似一篇小韵文,读起来朗朗上口.那一串串词语都具有鲜活的生命,能使学生在识字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如苏教版一上语文《识字5》: 沙滩 贝壳 脚丫 海风 海鸥 浪花 珍珠 鱼虾 海带 港湾 渔船 晚霞 这一课就是围绕"大海"这个中心把词语串起来的.经过精心组织,12个词之间产生了联系,形成了极为生动的语言环境.我们要在认读字词的基础上,通过诵读、想象去体会、感悟,让学生由词语想到具体事物,由词串想到画面,丰富学生想象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读书能力的高低。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识字,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进行了探索。下面我就创新识字教学方面的做法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张卢成 《考试周刊》2013,(76):39-39
词串识字教学过程要体现认知整体美:词语建构的过程要体现认知整体美:诵读积累的过程是手脑眼口耳整体协作的过程,要体现认知整体美:迁移积累的过程要兼顾整体美:写字的过程要体现认知整体美。在词串识字教学中。只有把握词串识字的审美特征.紧紧围绕识字这个中心,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加强词语之间的联系和整合.才能使学生充分体验到识字的乐趣,进而养成自能识字的习惯。  相似文献   

17.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字、词、句。有些学生在低年级时识字不少,但后来读写能力并不高;有些学生只会写单字,不会用词造句;有些学生写出的作文词语贫乏,语句不通顺。在一定程度上跟识字教学中忽略词句训练有关。因此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进行词句训练,对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一、注意字、词、句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适当地把它们结合起来在教学时我就有意识地把识字和词句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说多音字,采取“多音字集句”的方法。例如教学“教”的读音,教师先把“教”…  相似文献   

18.
“词串识字”功能与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悉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学识字方法,力求学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苏教版的词串识字就是在这一大背景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词串识字就是围绕一个中心,将相似相关的词语放在一起,将12个词语分为4串,每串词语表示同类事物,把它们组成一篇课文,读起来押韵上口、富有情趣。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中,我们发现,词串识字跳出了以往就识字论识字的圈子,赋予了传统识字教学全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汉字承载着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无价瑰宝。识字是学习的基础,识字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基础,更是其它学科教学的基础。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质量,让识字与阅读教学生动活泼,我一直在识字教学中探索,改变以往枯燥、抽象的传统识字教学方法,注重识字教学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读书能力的高低。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识字,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进行了探索。下面我就创新识字教学方面的做法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