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维利 《考试周刊》2007,(29):39-40
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以其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感天动地的艺术力量,载入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学史册。它的高度艺术成就,在于窦娥这个受尽欺凌而又勇于反抗的妇女形象的塑造。作为高潮所在的第三折,则是刻画窦娥最精彩的部分。《窦娥冤》第三折在艺术上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2.
鬼魂告状     
关汉卿在《窦娥冤》中,第四折或几乎全部都在叙写屈死的窦娥的鬼魂如何诉说自己的不幸和冤枉.  相似文献   

3.
元代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取得了巨大的文学艺术成就。但也有人认为该剧第四折鬼魂情节的安排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作品的批判性。然而笔者认为,《窦娥冤》的批判意义其实正体现在窦娥的鬼魂形象的设计上,因此,仅以鬼魂的出现就压低关汉卿作品的成就是不公平的。  相似文献   

4.
窦天章是关汉卿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中的人.物,在一幕一万六千字的杂剧中,窦天章仅在楔子和第四折出现,字数不过六千多。只占全剧的三分之一,可正是这昙花一现般的出场,关汉卿用他的笔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不同众生的新鲜人物。作为关汉卿晚年塑造的,也可能是其一生塑造的最后一个官吏形象,窦天章的形象是深刻的。论文从窦天章在《感天动地窦娥冤》中的作用、特殊地位等角度对窦天章的形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窦娥冤》是关汉卿创作的一部著名悲剧。在《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中列居首位。王国维在评论元剧时曾说:“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剧中虽有恶人交媾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王氏对《窦娥冤》这一评价比较中肯,但总嫌失之笼统。本文试图在此基础上,对《窦娥冤》的悲剧特征作一些具体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明初的贾仲名评关汉卿的杂剧说:“珠玑语唾自然流”(《凌波仙》吊词),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关汉卿杂剧的语言特色.这种特色充分地体现在杂剧《窦娥冤》这本戏中.本文仅就中学语文课本选的第三折,谈点粗浅看法.元人杂剧的语言,有一个总的倾向,前人以“本色”一词来概括它.最能代表本色语言的,当首推关汉卿.本色语言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文学作品中第一次出现“十恶不赦”这个词,是在元曲大家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里:“这药死公公的罪名,犯在十恶不赦。”  相似文献   

8.
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第四折中写到窦娥化作鬼魂申冤诉屈,勇斗仇人,使其冤情终于得以昭雪,取得了胜利。对于本折,非议的人历来不少。有的认为作者写这一折,是画蛇添足,削弱了作品的反封建性;有的认为在这一折中写窦娥鬼魂,宣扬了宗教迷信,削弱了作品的战斗性。笔者以为,第四折是第三折浪漫主义手法的拓展,鲜明地体现了恩格斯所说的“人间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窦娥冤》作为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是自立于世界大悲剧之林而毫无愧色的元杂剧作品。全国统编语文教材所选的《窦娥冤》第三折“法场行刑”,是全剧的高潮所在。本文拟就这一折的结构,从四点进行分析。 (一) 一段曲辞 这折戏一开始,窦娥上场后便有一段较长的唱曲,由〔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组成,这是全剧的重点唱段。 窦娥是个弱女子,是个年轻而善良的寡  相似文献   

10.
一 元代与关汉卿齐名的戏曲作家王实甫所写的《西厢记杂剧》,是一部以男女爱情为题材的杰作,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的巨著之一,金圣叹以之与《楚辞》、 《庄子》、《史记》等名著并驾齐驱,号称“十才子书”。全剧共五本二十折。有的版本把第二本开头的《楔子》也作为一折,那末总共二十一折,是元杂剧中的大型剧本,突破了元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的体制。它以唐代元稹《会真记》(又名《莺莺传》)的崔莺莺与张珙(君瑞)的恋  相似文献   

11.
《单刀会》 ,全名《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是元代伟大的剧作家、我国戏曲的奠基人关汉卿的著名历史剧。元杂剧是我国戏曲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在舞台演出方面和文学剧本的创作方面 ,较之以前有了划时代的发展 ,并且形成自己独特的格局、程式和体制。这个时期从事文学剧本创作的人 ,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多 ,出现了一大批有成就的剧作家 ,产生了一大批出色的作品。在众多的作家中 ,关汉卿是杰出的代表 ,他的作品“就质与量而言 ,在同一时代的作家中 ,”是“不能不推其首屈一指”的。在关汉卿的杂剧中 ,如果说《窦娥冤》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杰出代表作 ,那么《单刀会》便可以看成是描写历史人物的代表作了。本文仅就《单刀会》中关羽形象的塑造谈点浅见。一元杂剧文学剧本的体制 ,一般是四折一个楔子。折 ,相当于现代剧的幕或场。《单刀会》共有四折 ,没有楔子。剧本写的是鲁肃索取荆州的故事。三国时期 ,吴国大夫鲁肃为了索还荆州 ,准备赚取守将关羽过江赴宴 ,席间勒逼他归还荆州。关羽洞察敌方的诡计 ,但还是大无畏地单刀赴会。宴席上 ,关羽威风凛然 ,机智勇敢 ,豪气逼人 ,终于以自己的威武和正义慑服了鲁肃 ,全身而回 ,保卫了蜀汉的利益。剧中着重描绘...  相似文献   

12.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元剧之文章》中提出了一条衡量悲剧性的颇具启发力的标准,即“主人公之意志”。他说在元悲剧中“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赴汤蹈火者,仍出于其主人公之意志。”在王氏看来,  相似文献   

13.
胡景乾 《考试周刊》2009,(12):27-28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剧第三折是关汉卿精心设计打造的重要关目,赵盼儿用追欢卖笑的风月手段与周舍周旋,连用八计解救出了自己的风尘姐妹宋引章。通过对原作进行欣赏分析.我们感到这是一场善与恶的抗衡.美与丑的较量,并领略到关汉卿杂剧无穷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关汉卿生活在动荡不定的金末元初社会底层,当时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流氓地痞横行霸道,贪官污吏昏庸塞责,法令制度腐败不公,群众生活没有保障。关汉卿无力改变黑暗现实,寄寓杂剧这一艺术形式抒发自己的社会理想,他创作的《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都流传很广,而最负盛名的当数驰名中外的《窦娥冤》。《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作者通过淳朴善良的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美好心灵和反抗精神全剧共有四折,课文是全剧的第三折,是故事情节的高潮,是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5.
创作于元代的杂剧,在舞台上活跃了很长的时间,在进入明代之后,仍然是演出的主流。但是为了适应演出需要,艺人势必会对其做出种种的改变。关汉卿的《单刀会》杂剧主要有元刊本与明钞本两个不同版本,其中元刊本出自《元刊杂剧三十种》,明钞本出自《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明钞本与明钞本《单刀会》杂剧的异同,恰能向我们展现出明代杂剧演出对元代杂剧演出的传承与创新,以及随着时代的改变,杂剧演出形式的演进。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深入广泛地进行学术交流,最近中文系先后邀请中山大学王季思、陈则光教授,上海师大徐中玉、钱谷融教授,复旦大学王运熙教授及人民文学出版社程代熙等同志来系讲学。在题为《关汉卿和他的〈救风尘〉》的报告中,王季思教授通过对该剧第三折、第四折鞭辟入里的分析,生动地阐明了赵盼儿这一机智勇敢、多谋善断的下层女性的典型意义;关汉卿不仅给我们创造了这一宝贵的现实主义的文学剧本,也为我们留下了成功的午台表演艺术的珍品。  相似文献   

17.
“苌弘化碧”的典故,由于关汉卿名剧《窦娥冤》的引用,差不多为人所熟知了。《窦》剧第三折,女主人公临刑前悲愤地唱〔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  相似文献   

18.
《窦娥冤》是我国戏曲史上的十大悲剧之一,是我国元杂剧的奠基人关汉卿的重要作品.元杂剧的结构形式一般是四折、一楔子.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楔子,通常在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课文选的是《窦娥冤》中的第三折。这一折写窦娥被解赴刑场问斩的经过,揭示了窦娥的不幸遭遇,特别是她蒙受的千古奇冤,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上恶人横行、官吏昏(?)和法制黑暗的真实情况,同时歌颂了窦娥的反抗精神.由  相似文献   

19.
戏剧是表现冲突的艺术。对比使冲突更尖锐,矛盾揭示更充分,人物性格展示更全面。关汉卿的著名杂剧《窦娥冤》第三折充分调动各方面对比,取得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下面,笔者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正> 欧洲有说不尽的“莎翁”,中国有说不尽的“关公”。关汉卿是元曲首席作家,对他的研究时下已有“关学”之称;《窦娥冤》则是关汉卿的扛鼎之作,对它的探讨又几乎成了“关学”的主动脉。然而已往的评论,多着眼于其思想内容,在那汗牛充栋的论著中,竟难找到一二关于《窦娥冤》艺术创造的专论。或谓思想内容是文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