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独生子女初中学生群体不断增大,许多独生子女学生体谅不到父母、教师的辛劳,普遍缺乏爱心、良知、责任感,感恩意识缺失。感恩意识缺失有社会原因、家庭原因以及学校原因。感恩教育是一项社会工程,家庭、学校、社会要全力构建良好的德育环境,让感恩教育走进生活。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从解析感恩教育的内涵入手,三方面谈感恩教育从娃娃抓起的重要意义,从社会、家庭、学校展开谈感恩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以及应采取的措施.最后提出,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感恩教育体系,是弘扬感恩教育、增强孩子感恩意识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感恩意识是大学生必备的思想道德素养.在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存在一定的缺失现象,其原因包括社会、家庭、学校及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因此,必须建立社会-家庭-学校-学生四位一体的教育体制,提高大学生感恩意识.  相似文献   

4.
感恩教育——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欣 《现代教育科学》2007,(2):10-11,22
感恩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感恩和感恩教育的概念做一梳理;从社会、家庭和学校方面分析了当代青少年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提出了在基础德育中实施感恩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高校受助贫困生感恩意识缺失现状,认为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是贫困生自身缺乏正确的心态,家庭及学校感恩教育缺失,以及社会的负面影响.提出了从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实践教育三方面构建受助贫困生感恩教育体系,提升感恩教育实效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感恩教育的背景及原因分析1.社会、学校和家庭环境的变化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重要背景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学校和家庭环境都在发生较大的变化,尤其改革开放以来受市场经济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以及独生子女家庭对子女溺爱,导致青少年感恩意识的缺失。第一,社会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7.
现今有些学生感受不到父母深沉的爱,不理解父母,甚至讨厌父母的“唠叨”,心中只有自己,不知爱别人,孝敬感恩父母的意识缺失.对此,可从家庭、学校、社会和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分析探讨青少年孝敬父母意识缺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以培养青少年学会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他人,做一个有德行的、人格健全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相似文献   

8.
目前"90后"高职学生对亲人、师长、社会缺乏感恩意识,本文分别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影响、自我教育分析感恩教育缺失的原因,指出对高职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提出对高职学生进行家庭情感教育、学校"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动员全社会感恩意识教育的感恩教育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9.
初中独生子女学生感恩父母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已成为本人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规范,然而当今感恩意识的缺失,特别是初中独生子女学生的感恩意识的缺失更应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对初中独生子女学生感恩父母意识的缺失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初中独生子女学生感恩父母教育的措施进行了探讨和反思,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  相似文献   

10.
感恩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感恩和感恩教育的概念做一梳理;从社会、家庭和学校方面分析了当代青少年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提出了在基础德育中实施感恩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不少人感恩意识严重缺失,出现了不会感恩、忘恩、感情冷漠等现象,其根源及为复杂,涉及到社会、学校、家庭等诸多方面,缺失的原因给社会和个人造成了极为消极负面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建立"家庭——学校——社会——网络四为一体"的感恩教育大环境,推进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培养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人才.  相似文献   

12.
花城 《华章》2013,(32)
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根本原因在于感恩教育的缺失。家庭和学校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感恩教育的缺失主要体现为高校感恩教育的缺失和家庭感恩教育的偏失。  相似文献   

13.
张丽 《文教资料》2009,(24):125-127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由于社会、家庭、学校、学生本人等多方面的原因,当今许多中学生却缺失感恩意识,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因此.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中学生的感恩教育,已成为当前中学生道德教育亟需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4.
谭萍 《考试周刊》2014,(43):165-166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高校贫困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不懂得回馈社会。为做好大学生感恩教育,探求感恩教育缺失的原因和对策,文章通过调查和访谈,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对当前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感恩教育是强化大学生感恩意识的重要途径,并就如何开展感恩教育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感恩意识现状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尊英 《文教资料》2011,(13):214-215
当前,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严重,重视对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主要是社会上功利主义蔓延、家庭教育不当、学校教育不合理。培养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对策有: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培养感恩意识的合力;在实际生活中培养感恩意识。  相似文献   

16.
王景 《现代企业教育》2012,(24):113-114
感恩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育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是,当前高职院校的部分大学生却缺乏感恩的意识,加强感恩教育势在必行。本文揭示了目前高职院校感恩教育缺失的现状,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因素出发,探讨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教育策略,以达到让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会感恩社会、感恩他人,做一个人格健全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7.
刘波 《考试周刊》2011,(64):184-185
感恩文化能丰富和创新高校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但由于诸多原因,当代大学生感恩情怀缺失。本文从家庭、学校、社会及大学生自身四个方面,探讨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表现及原因等问题,为大学生感恩意识教育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孙晓莉 《文教资料》2011,(33):225-226
感恩是人性的基本品质,感恩教育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当今部分大学生感恩意识淡漠,感恩行为缺失。本文从家庭、社会、学校及个人等方面入手,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对应措施,共同提高大学生的感恩意识,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尹玮 《文教资料》2009,(11):183-185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人格素养.在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下,如何有效地进行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淡化与缺失的表现,深入分析了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并在分析原因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即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感恩教育体系,从认知层次提高大学生对感恩的认识,从情感层次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从实践层次将感恩意识转化成为报恩行为,培养出识恩、知恩、感恩、报恩的当代大学生.  相似文献   

20.
感恩是和谐社会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促进个人自身道德修养重要条件。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缺失,近年来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论述感恩教育缺失的原因,并对学校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