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名人之铭     
砚铭 陈毅曾请人在心爱的砚台上,镌刻了这样17个字:“满招损,谦受益,莫伸手,终日乾乾,自强不息。”陈毅一生的高风亮节,为其铭文留下了注脚。 尺铭 蒲松龄将其“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对联刻在镇尺上,激励自己。  相似文献   

2.
书目文献出版社近期将出版《名人藏砚》。该书精选北京图书馆所藏历代名家藏砚拓片200多幅。这些拓片不仅为名家所藏,且多数为历代著名学者、  相似文献   

3.
朱农 《出版史料》2006,(4):37-37
长眠在北京西山万安公墓的一代学者启功的墓地,是他和夫人章宝琛的合葬墓。墓碑端庄醒目,设计巧妙,是由大理石制作的一方放大了的石砚,独具风采。特别是碑阴雕刻了两条砚铭。一条是启功生前收藏的清康熙“御砚”上的“御书御铭”:“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启功曾以“坚净居”为自己的室名)另一条是他的恩师、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陈垣先生亲自书写的“元白用功之砚”(启功,字元白)。启功终生不忘恩师,感情真挚,历久弥深。晚年更以义卖书画所得设立“励耘奖学助学基金”(陈垣,字援庵,室名励耘书屋,学者称励耘先生)。读到这方墓碑,令…  相似文献   

4.
<正>邓恩铭(1901—1931),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爱国学生运动的杰出领袖,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邓恩铭的一生尽管短暂,但却以其坚忍不拔的革命意志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事业洒下了辛勤的汗水、作出了光辉的业绩[1]143,并在此过程中形成和完善了他坚定的革命思想。一、邓恩铭革命思想的萌芽1901年,邓恩铭出生于贵州省荔波县,原名邓恩明,号老乖。他的祖上  相似文献   

5.
“文房四宝”之一——砚台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文化用具,它与人们的生活、文化艺术和审美习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砚是融绘画、书法、雕刻等各种艺术特色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品。砚性质坚固,历千韧而如常,传万世而不朽。历代文人墨客非常讲究砚石的色泽、文采、声音、嫩润、及年代、坑别、题铭等,除了其实用性以外,它所具有的观赏性、陈设性、艺术性等使其具有很高的观赏收藏价值。旅顺  相似文献   

6.
本文详细论述了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同志一生爱书、买书、藏书、用书成为一大藏书家的鲜为人知的事迹,并总结了他藏书的四大特点:即入藏的马恩列斯毛泽东著作系统完备;大量的工具书和历史书籍;中国文学体积中丰富一;明清文人学者和书画名家的墨迹珍品在国内外为独步。田家英在藏书管理、分类编目、资料分析整理利用等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足为当今图书馆工作学习借鉴,更上层楼。  相似文献   

7.
提起康世恩,许多年轻读者不一定熟悉。但他给我留下几点印象很深。其一,他是我国石油工业重要创始人之一,除了首任部长李聚奎、继任部长余秋里,恐怕就属康世恩是一个功勋元老;其二,他是我党的专家型领导。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地质系,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直至石油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和国务委员;其三,他一生为石油“着迷”。  相似文献   

8.
一生敢为天下先─—记著名演讲家、《演讲与口才》杂志主编邵守义伟杰1982年10月最后的一天中午,一个身材瘦弱的中年人来到了北京师范大学食堂门前。面对一群群年轻的男女大学生,他开始了平生第一次的叫卖:“年轻的大学生朋友们!你左手拿着学识和才智,右手再拿...  相似文献   

9.
徐[火勃]是我国明代闽中著名藏书家,他以一介布衣,毕生致力于藏书事业,访书、购书、抄书、补书、刻书、藏书达七万余券。他精于校勘,批评“书不雠校”现象;善作题跋;重视书目编撰;主张“传布为藏”,反对“秘惜为藏”观念。徐[火勃]在中国藏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张燮(1574—1640),福建尤溪人,1794年中举,后无意仕进。平生喜藏书、刻书,藏书甚富。藏书处有“万石山房”、“群玉楼”、“霏云居”、“藏真馆”。张燮一生著述编纂的著作计15种约七百卷,代表作有《东西洋考》、《七十二家集》、《霏云居续集》等。  相似文献   

11.
阿英《家藏晚清戏曲录》云:“开国奇冤传奇,华伟生著。尚古山房版。全书二卷十八出,演徐锡麟刺恩铭事。据‘旨例’,作者亦‘身在事中’者,光绪戊申年(1908)即起草,至民元(1912)附刊,成两册,石印有图。用‘蝶恋花’开场云:‘一介寒儒谁看顾,笔墨生涯,酸态常如故。骇浪惊涛亲眼觑,平生莫道无奇  相似文献   

12.
徐恕(1890—1959),字行可,号疆言多,武昌人,近代名收藏家。1907年留学日本,次年奔弟丧回国;上世纪20年代执教武昌华公书林,讲授版本、目录学;30年代曾执教北京辅仁大学、中国大学;50年代曾任武汉政协委员、史馆员、中国科学院客座教授。一生躬行藏书为治学,自题书斋“箕志斋”、“藏棱庵”、“知物论斋”。  相似文献   

13.
徐宗元先生为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文献学家、古籍收藏家,他穷其一生收藏古籍,亦尽得其祖上藏书,却没有留下比较详尽的藏书目录.徐宗元先生尊六室旧藏于先生过世后被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购得,今捡其藏书之善本数种以窥其丰富藏书.  相似文献   

14.
国家图书馆、台北“国家图书馆”所藏两部宋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系同一版本的不同印本,其中国图本经岛田翰、田吴炤、袁克文、潘宗周递藏,台图本经刘鹗、罗振常、张钧衡递藏。国图藏岛田翰本原为六十卷全本,由田吴炤自日本购回武汉,于辛亥革命中遗失13卷,后归潘宗周收藏。而台图藏刘鹗本最初存40卷,目录经书贾剜改,1914年、1916年分别归罗振常、张钧衡收藏。1930年前后张元济以潘宗周本、张钧衡本拼合影印《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在这一过程中潘宗周本扉页、目录及15卷正文转配张钧衡本,张钧衡本经剜改目录则附潘宗周本。潘宗周本后归国家图书馆,张钧衡本则归台北“国家图书馆”。清代以来各家序跋著录反映了二本不同时期的卷帙分合情况,多有抵牾,且与现存之本情况不同。  相似文献   

15.
奏考回琼赋     
明代应乡试者,须经院试。 院试权专于提学,轮回于府州。提学不韪,拒绝入琼设考;儒生无奈,冒险渡海应试。途中漫藏危机,屡有惨剧:或丧命于骇浪,或受害于歹徒。江河呜咽,天地悲哀。  相似文献   

16.
砚话·笔话     
砚话·笔话何西来【北京】砚话我家有六方砚,虽然说不上名,也说不上古,却一样敝帚自珍,享之千金。即使有收藏家愿出高价求购,我也未必就肯轻易转让。六方砚的第一方,是祖传的“磨而不磷”砚,硬木砚匣现已破旧不堪,但仍在超期服役,是案头常用的;第二方是“知难行...  相似文献   

17.
北宋大文学家苏轼仕途坎坷,一生辗转多地为官.苏轼的放逐对于他而言是不幸的,而这却使其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并在每一个所到之地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密州的超然台、黄州的东坡赤壁、杭州的苏堤春晓等,都因为苏轼的绝妙诗文而成为千古文人向往之地,成为流传千古的东坡文脉.超然台更是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密州乃至山东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化高地.  相似文献   

18.
关于翁方纲与宋椠《施顾注东坡先生诗》,已有学者撰写长篇专文论述:潘美月《谈宋刻施顾东坡诗注》(《故宫文物月刊》 1985年2卷10期)、拓晓堂《翁方纲藏:宋刻本<施顾注东坡先生诗)》(《嘉德通讯》 2004年第4期);另有数篇文章提及:刘尚荣《宋刊<施顾注苏诗>考》(《苏轼著作版本论丛》,巴蜀书社,1988年,页87-102)、唱春莲《施顾注苏诗(善本故事)》(《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9月23日第7版)、赵前《谈谈陈澄中先生旧藏宋刻本<注东坡先生诗>》(《版本目录学研究》第一辑,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页173-179)、刘佳、樊庆彦《翁方纲与宋椠<施顾注东坡先生诗>》(《光明日报》2012年2月13日第15版)等.本文补苴罅漏,请教于各位方家.  相似文献   

19.
明代苏州藏书家吴宽一生读书、藏书,但因宦绩政声、诗文成就、书法艺术而名声显赫,掩盖了他作为一个藏书家的光芒,本文根据吴宽所作《家藏集》,并汇聚诸家点滴记载,加以考量梳理,肯定了吴宽对明代苏州私家藏书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张林 《新闻爱好者》2011,(1):117-117
陈望道(1891-1973)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发起人和早期党员.是我国著名的新闻教育家、报人和语言学家。他创办了复旦大学新闻系.国民党元老、著名报人于右任称他为“记者之师”。他在担任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时,亲拟了“好学力行”的系铭。长期以来,这个系铭,无论在我国的新闻教育中,还是在从业的新闻队伍中,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