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阅读实践。而且目前语文教学中,仍存在着满堂讲、满堂问的现象。这是与新课标的要求、与学生的学习规律相悖的。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读,灵活地运用精读、略  相似文献   

2.
以前的课堂是"满堂灌",只有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听讲。后来的课堂成了"满堂问",只有教师的不断追问,学生的不停回答。现在,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方式",现在有些教师将课堂变成了"满堂读"和"满堂悟",就是让学生反复地读,然后让学生不断地说"读懂了什么",而教师自己从来不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教师总是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感悟再感悟,就是不说这样做能悟出些什么,就是"满堂悟"了。这"满堂灌""满堂问""满堂读"和"满堂悟"有一个通病,即很少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状况:缺少有内涵的问题,缺少学生自主阅读思维的时间,缺少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与点化,缺少教师富有真知灼见的启发与提升。  相似文献   

3.
郜鹏 《学苑教育》2023,(8):62-63+66
当前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课堂教学依然存在“满堂讲”“满堂问”的现象,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提升,这严重影响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本文涉及的有效性提升的策略是围绕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展开,探究在阅读教学各阶段如何借助活动开展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探究,以及小组合作探究,从而通过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来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语文学习是学生与新世界的相遇与对话。富有生命力的语文阅读课堂应该是基于儿童立场的课堂,是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的课堂。然而,在阅读实践中,许多教师没有准确把握对话的实质,导致操作上出现偏差:有的只重视师生对话,表现在课堂上就是满堂的问答;有的只重视生生对话,表现在课堂上就是过多无效的分组讨论,而真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同,教师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个性体验,在阅读时不要刻意追求“标准答案”。《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首先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因此,阅读教学应摒弃以往的“满堂灌”“满堂问”,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在阅读教学中有所悟、有所得。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大多还是老师在说“单口相声”,或者是由“满堂贯”滑向了“满堂问”,或者是以音像直观代替了文本阅读……语文教学应该改变“只听老师滔滔不绝、不闻学生书声琅琅”的局面,让学生们更多地朗读感悟、审美熏陶。笔者认为,文学阅读教学应该念好“六字诀”。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那么,怎样进行语文阅读教学,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通过多年实践,我总结了一些阅读教学的心得. 一、运用教师的激情,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是否能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学生喜爱阅读,说明教师引导得当;如果学生对阅读毫无兴趣,就说明教师以自己为中心,没有关注到学生能力的发展.实践证明,"满堂讲"或"满堂问"式的课堂教学是低效的教学.所谓"乐其师,听其道".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保持激情,让学生受到感染,从而喜爱阅读、热衷于阅读.阅读教学是师生双边交流的一种最直接的知识对话,而课始学生的情感能否被激发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每节课我都把重心放在调动学生的情感上.教师适当地煽情能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蒋小红 《教育艺术》2003,(10):26-27
关于阅读,目前比较一致的意见是,阅读是将书面材料中提供的信息与读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整合,从而构建出意义的过程。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阅读”的阶段目标首先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喜欢了,才会去学。因此,阅读教学应摒弃以往的“满堂灌”、“满堂问”,充分尊重学生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阅渎教学中,为追捧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元解读与合作探究的模式,有的教师将阅读课上成了学生随意讲、满堂闹的“说话课”,并对学生的发言又给予一味肯定性的评价;同时,在课堂上留给学生的阅读思考时间不足,生硬地搬演“合作探究”,导致学生的独立、自主阅读有名无实,探究性、创造性阅读无以容身,往往是一堂课结束后,学生对文本的感受仍然十分生疏、肤浅。我们都深知,缺少了必要的纠偏点拨与重点解读的指导,学生对文本的分析只会停留在概念式平面的理解层面。  相似文献   

10.
关于阅读,目前比较一致的意见是,阅读是将书面材料中提供的信息与读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整合,从而构建出意义的过程。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阅读”的阶段目标首先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喜欢了,才会去学。因此,阅读教学应摒弃以往的“满堂灌”“满堂问”,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在阅读中真正有所悟,有所长。  相似文献   

11.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但一个时期以来,只听教师滔滔不绝,不闻学生读书琅琅,千篇一律的满堂讲、满堂问或机械繁琐的训练、条分缕析的讲解贯穿到了整个阅读教学的课堂,语文课固有的特性荡然无存,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就成了一句空话。究其原因,就是没有认识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任何博古通今、惊世骇俗的讲解分析都代替不了学生的阅读实践。为此,在《课程标准》启动实施的今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便成了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的环…  相似文献   

12.
变“串讲”为“点讲”湖北宜昌市教科所刘光胜在改革课堂教学结构的过程中,我们强调改革传统教学的弊端,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快速培养学生自读会读的能力,反对教师的“满堂讲”、“满堂问”,反对“提问加串讲”的填鸭灌输...  相似文献   

13.
高效活跃的阅读教学课堂,一定会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初中阅读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能否促使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关键。一.重视学生主动的阅读实践过程 通常,在传统阅读教学中存在着教师重结论轻过程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满堂讲,扼杀了学生自由阅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当代教育科学》2003,(2):39-39
目前中小学的课堂教学现状如何?多的是老师的“讲”,少的是学生的“学”;多的是老师一厢情愿的“问”,少的是学生积极主动的“问”。这两种情形,用行话来说,叫做“满堂灌”和“满堂问”。 “满堂灌”与教学效果“少慢差费”之间的关系,人们早有共识。而关于“满堂问”,目前虽然也有人加以声讨,但也认为总不至于比“满堂  相似文献   

15.
颜邦炜  陈洁蓉 《上海电教》2002,(4):12-14,11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有利于建构语文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一改教师垄断课堂,满堂讲、满堂问,少数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多数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给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网络技术引入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培养动手能力;有利于丰富学生学习的资源,开拓阅读面。学生通过多媒体、网络参与语文学习活动,有利于品尝成功、提高能力,为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考试》2007,(8)
一现在的一些语文课,尤其是公开课,教师往往片面追求"热闹",由原来的"满堂灌"到现在的"满堂问""满堂动",使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流于形式。要知道,这样的"热闹"只是一种假象,它必将给教学带来负面效应。特别是一些初中低年级或年龄小的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阅读也好,答问也好,往往耐不得"寂寞",发育固然踊跃,却不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而目前的语文课堂被“满堂问、满堂讲、满堂议”主宰着,读被淡化了,甚至被边缘化了,这是语文的不幸。语文课堂要返璞归真,就应以读为本,高奏以读为主的旋律。读要有明确的目的,或感知课文、概括内容,或认识人物、感受品质,或品析词句、鉴赏评价,或激发想象、发展思维;读后要及时评价,以评促读,以评促悟;读还应该讲究层次,由读通课文到读懂课文,循序渐进,拾级而上,最终实现阅读高峰体验。  相似文献   

18.
正语文的阅读学习总是伴随着思维和情感。阅读教学只有充分唤醒学生的情感活动,让学生带着情感去理解、体悟和表达,才能展现出他们的个性创造力和品质思维力。然而,在以传统教学手段为主的学习环境里,学生的学习往往止步于"满堂听""满堂记"和"满堂看",忙忙碌碌,只有被动地回答,被动地接受教师或优生的"外来"结论。如此情形,学生没有了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情感体验就会被风蚀,参与热情被风化,积极探究匮乏,主动思考丧失。这样一来,连"思考"都已经不是自己的了,又谈何培养个性思维呢?  相似文献   

19.
时下语文教学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传统教学“满堂灌”,启发式教学“满堂问”,新课程改革“满堂转”。虽然这句话不能概括改革开放以来语文教改的全部,却也道出语文教改中的一个弱点:不少人追求形式上的改革,而不是实质上的改革。 目前,许多教师针对上述弊病,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阅读,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使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等等。所有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空前的强化。语文课程标准大力纠正过去“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流弊,倡导对话式的教学,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极大地解放了课堂生产力,但也存在着矫枉过正的现象。如:把对话等同于问答,课堂变成了老师的满堂问:“活动”泛化为活动课,学生不动不是好课,于是,课堂变成“满堂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变成了表扬,又变成了“满堂夸”。“满堂问”问得学生一头雾水;“满堂动”动得师生疲于奔命;“满堂夸”又夸得学生迷失了自我,分不清是非。语文课从一个极端走入另一个极端,从以前的沉闷、乏味变成今天充斥着假热闹、伪生动、空精彩,而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