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00年朱永新的一本专著《我的教育理想》在全国掀起了“理想教育”旋风:2002年,他又推出了《新教育之梦》,主持开发了“新教育实验”,再次激起了“新教育”热潮。近日,受《教师博览》编辑部的委托,笔者就“新教育实验”的话题对朱永新教授进行了采访(△为采访者○为朱教授)。  相似文献   

2.
解读“新教育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宜树 《教书育人》2005,(12):20-21
早先就知道著名的“市长教育家”朱永新,有幸在2005年4月听了他的报告,感受了他的新教育实验。朱永新的新教育实验会让有理想、有抱负的教育者热血沸腾、激情澎湃,他为新教育展示了美好的未来和前景。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育人的事业。教育的最高镜界是形成自我教育的人格。                        ——朱永新  我敬佩朱永新,不是因为他是市长,也不因为他是教授、博导。我敬佩朱先生,仅仅因为他的教育理想,因为他的教育信念。因为他的教育危机感和教育忧患意识。于是,朱先生成为我现阶段的偶像。  相似文献   

4.
正朱永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市副市长。在中国众多的市长中,朱永新是学教育、研究教育、主管教育的第一人。因其《我的教育理想》《新教育之梦》《创新教育论》《享受教育》等著作的相继问世和"新教育实验"突飞猛进式的发展,被人视作当今中国教育上的一匹黑马。近期,我拜读了朱永新教授《改变,从阅读开始》的文章,文章主要包括:阅读  相似文献   

5.
读了肖川教授《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和朱永新教授《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两本书,受益匪浅。两本书不约而同地提到了理想这个话题,生活需要理想,教育生活同样需要教育理想。理想产生激情,激情绽放智慧,生发活力,产生动力。的确,要成为一位优秀教师,必须要有教育理想;要“栽培”好学生,教师应该首先“栽培”好自己。  相似文献   

6.
集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与苏州市副市长于一身的朱永新先生,因其《我的教育理想》《新教育之梦》《创新教育论》《享受教育》等著作的相继发表和“新教育实验”突飞猛进式的发展,被人视作当今教育上的一匹黑马。走进他的心灵世界和实验视野,窥到的是一道异常绚丽的教育风景。  相似文献   

7.
作为专名的"新教育实验"是以朱永新为代表的新教育共同体,为追求新的教育理想和境界,以新的教育实验方式开展的教育探索行动。在语用意义上,"新教育实验"是一种探索实践素质教育的模式,是回归原点、以人的发展为终极目的的教育,是以心灵为本体的人文性教育,是通过理想而实现理想的教育,是在生活中和为着生活的教育,是为终身教育奠定基础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教育实验在全国许多中小学蓬勃展开, 朱永新的名字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熟悉。在不少一线教师的心目中,“朱永新”这三个字意味着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诗意、一种教育理想;而我认为, “朱永新”更意味着一次又一次的“教育行动”,因为朱永新在阐释新教育实验的价值取向时有一句掷地有声的话:“只要行动,便有收获。”  相似文献   

9.
潘建忠 《考试周刊》2013,(39):128-128
<正>朱永新教授在《我的教学理想》一书中说:新教育实验能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境界平台、成为新教育共同体的精神家园和共同成长的理想村落。新教育对目前的中学政治课教学来说无疑是一次绝好的机遇。可是我们如何抢抓机遇,切实有效地增强政治教学效果呢?我认为,最  相似文献   

10.
2003年7月21日至23日,“‘新教育实验’2003年首届研讨会”在江苏省昆山市举行。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的4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通过两天紧张的学习、讨论与观摩教学,与会人员对“新教育实验”的理念、行动有了比较深刻而形象的认识。“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与主持者,是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教授。2001年朱永新出版《我的教育理想》一书,在教育界掀起了一股“理想旋风”。2002年,朱永新和李镇西等人一起,开始了将理想付诸实践的行动——“新教育实验”。据介绍,“新教育实验”以“追寻理想,超越自我”为目标,核心理念是“为…  相似文献   

11.
王云建 《教育》2006,(1):28-28
中国的教育缺什么?有“教育市长”之称的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认为,中国的教育缺资金、缺公平、还缺观念。他尤其强调,当前中国的教育还缺服务意识、缺人文关怀、缺特色、缺理想这四个方面。朱永新所说的“四大缺”,也可以归结为一点,就是缺理念。具体来说,就是缺教育服务的理念,缺人文关怀的理念,缺特色  相似文献   

12.
2004年9月的一天,当朱永新先生把十卷本《朱永新教育文集》赠送到我手上时,我突然感觉到了一种特别的分量,不仅仅是338万个文字构成的物理重量,我更能感觉到的是永新给我鼓励寄我厚望的那一份友情和教育的不能承受之重。置于开卷的是《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在作者的教育理想系列中,有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这五个学科视野,有“理想的学校”这一综合叙述,有对于教师、校长、学生、父母这组生命体的美好憧憬。理想和现实,古代和现代,中国和外国,教育和社会,热情与诗意激荡其中,理智与智慧洋溢其里。几年来,无论是拜读…  相似文献   

13.
王国健 《辅导员》2012,(30):11-15,3
朱永新先生在《新教育之梦》中从八个方面描绘了"理想校长",以我的理解:一位优秀的校长应该是教师中的首席,是一位带着责任行走在学校发展之路上的领头人.更应该是一位具有强烈使命感  相似文献   

14.
记者:朱教授,请您介绍一下"新教育实验"好吗? 朱永新:"新教育实验"缘起于《我的教育理想》和《新教育之梦》这两部个人专著。其中,我试图对  相似文献   

15.
关于“朱永新”及其主持的“新教育实验”的报道已经是不计其数,加上知名度和美誉度双高的“教育在线”网站,我们作为旁观者似乎能够窥见朱永新作为学者对“新教育实验”的厚爱与厚望。“新教育实验”不仅承载着朱永新对教育的理想,它还是朱永新学术价值的重新认识的体现。2006  相似文献   

16.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朱永新开始了他的新教育研究.身为苏州市副市长的他,还担任着苏州大学教授、民进中央专职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等职.朱永新在他的著作<新教育之梦>中,阐述了他的教育理想,分别是: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这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阅读经典与教育家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称,在中国众多的市长中,朱永新是学教育、研究教育、主管教育的第一人。在学者与官员的角色中,朱永新穿梭而行。他说:平生最得意的事是自己的教育理想得以在苏州实践,能够坦荡地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学术研究,常常享受到双重丰收的喜悦。姑苏城内城外,到处能够捕捉到朱永新教育理念的影子。  相似文献   

18.
正暑期,手捧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不能释卷。读着书中平实的文字,却不时激荡我心,像海浪般澎湃。是什么让我一个小小的教师有了心潮澎湃的感觉?就是那一行行充满憧憬、充满理想的文字,把我带入了一个理想的教育国度,那里的教师一定是积极向上的,  相似文献   

19.
宫英海 《辽宁教育》2012,(12):75-77
素描:他是教育的真诚实践者",关注每一个"是他的教育信仰。他的教育风格:爱而充满梦想,快乐而执着坚定。我常常叩问自己:为什么当校长?答案很明确,为了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致力于改变一所学校的精神和面貌。毫无疑问,人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人更需要精神的支撑。作为"一校之魂"的校长必须满怀教育理想,做一个理想的守望者。校长不仅要把理想珍藏在教师的梦中,更要把理想播种在学生心中,用理想净化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生命的活力。特别是在西岗这片充满大气与教育智慧、充满激情与活力的热土上,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育理想,即"大气成就大器"。  相似文献   

20.
要览     
人物 将理想进行到底“教育市长”朱永新 1958年,朱永新出生在江苏省太丰县南阳镇一个教师家庭。 朱永新从1978年考入苏州大学直到留校任教,不到10年的时间里,跨越了从一个棉纺厂临时工到江苏省最年轻的教授这样一段不平凡的人生历程。 1997年 12月,39岁的朱永新成为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自己是教育专家,在苏州教育界大力倡导“特色教育”。关注弱势群体也是朱永新的一种情结。他要求苏州的学校尽可能对外来打工子女开放。 朱永新说:没有理想 的 人 不 可 能 走 得 多远;没有理想的教育,更不可能走多远。教育的理想境界是:成为学生享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