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作为我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学家,王逢贤先生始终致力于教育学理论探索,尤为专注德育研究。他以严谨的为学品格、广博的学术视野和厚重的家国情怀及其高尚的人格,深深地影响着一批批教育学人。王逢贤先生学术研究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注重传承人类的教育遗产,注重教育实践。他留下的文字胸襟开阔、常思常新,充满激情、充满智慧,将永远存留在我们记忆的深处。  相似文献   

2.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前身为1951年创建的教育系,1994年撤系建立教育科学学院,2012年组建教育学部。陈元晖、杨清等老一辈学者为学校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在以王逢贤先生、吴杰先生、梁忠义先生和郭占基先生为代表的一大批专家学者推动下,东北师范大学在全国教育学、心理学  相似文献   

3.
一、道德讨论法的渊源及依据德育专家王逢贤先生曾指出,在学校的各种教育中,学生对智育、技能教育、体育等大多能够主动求教;唯独对德育,学生常常是被动地接受。学校德育价值取向是学生  相似文献   

4.
王逢贤、金一鸣两教授来我校作学术报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东北师大博士生导师王逢贤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华东师大博士生导师金一鸣教授于5月中旬应邀来我校作学术报告。王逢贤教授分别就“教育现代化与终极关怀”、“社会转型期德育的...  相似文献   

5.
面对上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教育规律的质疑,王逢贤先生晚年在其对博士生开设的"当代重大教育理论前沿问题"课程的讲授中,对教育规律是否存在、是否可知、有何特点、如何表述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颇具独创的研究。经过一番深思,王先生最终将教育规律表述为"两种需要与两种可能的契合"。整体而言,王先生晚年的教育规律思想既具逻辑自洽性又富理论解释力,值得后辈学习与发扬。  相似文献   

6.
关于德育,鲁洁和王逢贤先生在<德育新论>中为它下了一个严整的定义:"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与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7.
冯承曦 《职业技术》2006,(18):19-20
关于德育,鲁洁和王逢贤先生在《德育新论》中为它下了一个严整的定义:“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与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8.
王逢贤先生是我国当代杰出的教育学家和道德教育研究的巨擘。他毕生献身教育科学,为当代中国教育理论建设和德育理论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丰富深邃的教育思想,尤其是道德教育思想,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全国教育学研究会的发起人和领导者之一,他不仅身体力行地进行教育学研究,而且大力支持并参与组织全国教育学研究会的学术会议。他在德育学科建设上也贡献卓著,在全国率先开设德育原理课程,并为编写师范教材《德育原理》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他关于中国教育学科学化的探索具有深远意义,在教育学术史上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9.
启发教学是教育教学理论的重要课题。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具有开天辟地的意义,但也有其局限性,正如王逢贤先生所言:把‘愤悱’误认为是启发教育的前提,未把‘愤悱’视为首先是启发教育的目标和结果,导致只能是半个启发式。尽管自古及今对启发教学有许多探讨,但从孔子到叶圣陶之前的启发教学理论还只是些零星概括的说法,对这一教育学难题缺乏系统深入研究。叶圣陶以深厚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对启发教学进行不懈探索,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发挥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作用,交流科研成果与信息,中国教育学会和四川教育出版社于1990年7月16日至21日在成都召开了全国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顾明远主持。与会代表80人,提交论文50余篇。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刘佛年、吕型伟和秘书长郭永福,东北师大教授王逢贤,厦门大学教授潘懋元,中央教科所副所长潘仲茗、研究员江山野,上海师大教授曹子方,西北大学教授胡德海,西南  相似文献   

11.
郑金洲 《教育研究》2021,42(2):35-44
黄济先生和瞿葆奎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教育学家,两位先生晚年围绕劳动教育进行的对话式探讨,是教育学史的一段佳话,也为劳动教育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黄济先生认为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应与智育、美育、德育、体育并列;瞿葆奎先生认为与智育、美育、德育、体育相比,劳动教育是另一类别或者说另一层次的教育,不应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单独类型。两位先生的分歧主要是分析劳动教育的角度不同,从学术逻辑的角度看,劳动教育确不宜和智育、美育、德育、体育并列,但从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的角度看,把劳动教育纳入全面发展教育有其合理性。在劳动教育定位问题的研究上,推进学术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的有机统一是当前面临的突出课题。  相似文献   

12.
我最早见到王逢贤老师是读博士的时候。在此之前,我们当然对先生早已心向往之。那时在德育领域里,几乎所有研究生都知道王老师等国内几个大腕级的人物。所以,我老早就知道他、读他的文章。但是真正见到他,是我博士论文答辩的时候—1996年6月,我们几个学生举着牌子到南京火车站接王老师和黄济老师来南京师范大学主持我们的博士论文答辩。遵照导师鲁洁教授的指示,我们把先生们从南京火车站一路接到南京师范大学的南山专家楼。  相似文献   

13.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研究会1996年年会于1996年11月12日至15日在广西桂林市举行,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讨论如何进一步提高教育理论刊物质量问题。来自各地的40多名教育理论刊物的主编和编辑人员参加了会议。教育理论刊物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刊》主编梁为楫在会上作了《关于学习和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的几个问题》的讲话,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逢贤教授应邀参加  相似文献   

14.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系副教授吴定初所撰《教育科学研究概论》最近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专著系四川省教委重点科研项目成果,现已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委员、博士导师王逢贤、张敷荣、瞿葆奎等教授的评审鉴定。专家们在评审意见中指出:《教育科学研究概论》突破了目前学术界专注于“研究方法”的局限,熔教育科研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于一炉,对课题所涉及的各方面资料均作了系统的整理,纵横结合、熔炼古今,揭示  相似文献   

15.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研究会1996年年会于1996年11月12日至15日在广西桂林举行。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讨论如何进一步提高教育理论刊物质量问题。来自各地的40多名教育理论刊物的主编和编辑人员参加了会议。教育理论刊物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刊》主编梁为楫在会上作了《关于学习和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的几个问题》的讲话,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逢贤教授应邀参加会议并提出了关于提高教育理论刊物质量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16.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内在动力和永恒主题,因此教育应该以“立人”为中心,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也是立国之本,蔡元培先生、鲁迅先生都提出过这种主张。钱理群先生则从语文教育入手,强调立人教育理念。但是多年来,我国教育的着力点始终停留在追求升学率上,必须予以匡正。  相似文献   

17.
中国教育学会于1989年9月9日上午在京召开部分常务理事、学术委员座谈会,反思新时期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座谈会由会长张承先主持。副会长刘佛年、吕型伟、龙干,学术委员王逢贤、顾冷沅、李吉林,常务理事吴福生、郭永福等出席了座谈会。座谈会上,张承先同志首先指出,北京平息反革命暴乱已过去了三个多月,但这场政治风波给我们心灵的震撼却至今不能平  相似文献   

18.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研究会1996年年会于1996年11月12日至15日在广西桂林市举行,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讨论如何进一步提高教育理论刊物质量问题。来自各地的40多名教育理论刊物的主编和编辑人员参加了会议。教育理论刊物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刊》主编梁为楫在会上作了《关于学习和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的几个问题》的讲话,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逢贤教授应邀参加会议并提出了关于提高教育理论刊物质量的若干意见。这次年会由广西教育学会主办的《基础教育研究》编辑部和广西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19.
此文根据王逢贤教授1991年11月在云南师大教育系学术报告会上的讲话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相似文献   

20.
辽源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吉林文史出版社、东北师大《现代中小学教育》编辑部联合发起并主持召开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协作研究会”.于1991年3月29日至30日在长春东北师大学术活动中心召开。来自6省12市4县29个单位的42名协作研究人员参加了会议。会上,辽源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栾传大同志代表发起单位作了“传统美德教育协作研究筹备工作的报告”;大会成立了传统美德教育协作研究工作组;讨论通过了“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方案”及协作研究活动方案;听取了东北师大教授、德育博士导师王逢贤的学术报告及原教委党组书记、副主任陈坚的讲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