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为此,我们尝试推行"学进去、讲出来"课堂教学模式,积极营造"生进师退"的课堂生态。这要求课堂从"师生互动、师生对话"转变为"生本对话、生生对话",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本对话"要求学生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是第一位;而"生生对话"指互帮互助、交流共享,通过互帮、质疑、争辩,激活学生思维,碰撞出智慧火花,增强学生成就感,它是在"生本对话"基础上进行的。笔者尝试展示一节课堂实录,与各位  相似文献   

2.
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者,更是人格的建构者。多维对话的数学课堂,倡导师生、生生在自然、真实的氛围中智慧对话、互动交流、体验感悟和实现生命成长。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构建多维对话的数学课堂,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使生本课堂真正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者,更是人格的建构者。多维互动的数学课堂,是师生、生生、生本在自然真实的氛围中实现智慧对话、互动交流、体验感悟和生命成长的学习场。通过多种方式构建的多维互动的数学课堂,能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使生本课堂真正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成为真正的主人?语文课堂学习,参与、展示的不应只是学生的身体“,不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热闹形式,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智慧与精神;教师不应只是语文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更是语文学习的促进者。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动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要让学生动脑,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锻炼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培养他们质疑问难的精神和探索创新的意识,在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中进行思想的交流与碰撞,点燃学生脑中智慧的火把。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到:“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而课堂是师生进行平等对话的主渠道、主阵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消除学生思想上的各种顾虑,师生“零距离”教学,有利于创设宽松、和谐、平等的师生对话平台,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拆掉讲台感受零距离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场所。然而,以司空见惯的课桌凳的排列而言,不管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哪一所学校,讲台总是面对着一排排课桌凳高高在上,一如皇帝威临群臣的“龙椅”,让人望而生畏、诚惶诚恐。一位教师说得好:…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所谓的平等对话,就是把本该属于孩子的课堂还给孩子,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生与生、师与生融为一体,实现接触零距离,沟通无障碍,有问题随时提出,有想说随时发表,无拘无束交流,课堂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实现了平等对话,语文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学生才能充分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他们在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空间里飞扬自主学习的热情,享受自我表现的喜悦,创造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师生平等对话?一、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平等对…  相似文献   

7.
陈丽蓉 《教师》2011,(18):101-101
什么是生本?生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其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热爱学习。那么,“生本”理念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应如何运用,从而实现音乐课堂的“生本化”呢?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对“生本化”课堂的几点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包括了“师本对话”、“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如何实现“有效对话”,让课堂绽放灵动的生命之花呢?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所谓的平等对话,就是把本该属于孩子的课堂还给孩子,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生与生、师与生融为一体,实现零距离接触,沟通无障碍,有问题随时提出,有想说随时发表,无拘无束交流,课堂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实现了平等对话,语文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学生才能充分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他们在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空间里飞扬自主学习的热情,享受自我表现的喜悦,创造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师生平等对话?在语文教学中,我作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0.
生本课堂并不是一个新事物,它实际上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真正落实和升华,生本课堂有其基本的要求和特点,如:前置性学习、课堂汇报交流等,目的都是把学生推到台前,真正让知识来源于学生用之于学生,重视知识的生成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主体活动是学生认知、思维、情感、  相似文献   

11.
《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就应该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个体,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营造课堂人文环境呼唤师生平等对话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独特的心灵世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力营造一种宽松、有趣、和谐、平等、愉悦的课堂环境,做到以生为本,和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如果学生在比较宽松…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所谓平等对话,就是把本该属于孩子的课堂还给孩子,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即生与生、师与生融为一体,实现接触零距离,沟通无障碍,有问题随时提出,有意见随时发表,无拘无束地交流,使课堂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  相似文献   

13.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主张“将学生视为教学资源”,认为“学生是教育的动力之源、能量之库”。因而,生本课堂,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成为课堂的主人,与教师共同演绎思维共振的高效课堂。本文以《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教学为例,谈谈如何打造“生本”课堂。  相似文献   

14.
人终其一生都在对话,教学活动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三案六模块”、“全优课堂”模式教学践行了对话教学的全新理念,学习案引导生本对话,小组合作体现生生对话平台,交流展示尽显师生对话的魅力。创造性的学生是在民主、平等、自由和开放的对话课堂中成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15.
赵战锋 《考试周刊》2011,(60):196-196
一、问题的提出 学习与发展是当今教育的主题,“独白式”的课堂教学已远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与要求。现在的课堂应是一个互相“对话式”的课堂,“对话的过程即是主体之间在经验共享中的相互造就过程”,这就要求课堂教学鼓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发展一种“对话”关系,在教学中进行知识、情感的相互碰撞与启发。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摆脱了“以学科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念的束缚,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就要求教育者将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以实现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本文拟就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途径及方法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
孙巍 《黑河教育》2014,(7):36-36
生本理念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教学理念,生本理念下的课堂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它以学定教,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能最大程度产生共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了教师由教的“控制者”到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17.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是教与学方式的转变的根本的目的。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我们的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呢?简而言之,就是“以学定教”。即:我们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充分地利用学习资源,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互动实现自身各方面的需求。这样就要求我们把课堂转变为学堂,把讲台转变为学生的舞台,在以学定教中把我们的学生推到前台,让质疑、补充、争论等充盈其间,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要求师生角色转换,倡导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课堂的环境,让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将潜在的学习能力发掘出来,教师多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放手质疑。合作学习,突破难点。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19.
生本教育的化学实验课堂是新的教学理念下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要体现生本课堂,首先要尽可能创设问题的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活动设计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活动,多以对话的形式进行交流,尊重学生的主体发展,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把教学过程还给学生,真正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生本教育的化学课堂。全面提升化学实验的教学效率,真正实施生本教育,使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20.
传统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以单向式教学模式为主,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自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学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课堂对话则要求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进行平等对话,构建和谐的课堂关系。立足小学语文教学实践,阐述如何有效地实现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及生本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