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口号下,德育到底是什么?德育工作到底要怎么做?德育的载体是否就是学校的各种主题活动?除却活动,德育是否还有别的载体?学生独特的人格不能不说是学校文化的缩影,那么这种文化是如何积淀的?带着一系列的疑问,我走进了长兴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答案或许并不单一,但从走进该学校的那一刻起,一连串激人奋进、催人泪下、朴实生动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德育能否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教育?我想,诗性德育是具有魅力的,是美丽诱人的。 什么是“诗性德育”,我不会定义。我们看一些富含爱心和教育智慧的美丽诱人的德育案例,也许会逐渐领悟。本世纪初我负责主编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在《思想品德· 教师用书》(人教社2003年版)中表达了我们编写教材的一个指导思想,就是“基于德...  相似文献   

3.
首先来谈谈我对麓育的认识。德育是帮助学生获得一生幸福的重要途径。以往我们谈论德育,强调的是各种社会规范对人的制约,而“幸福”多指向自由、愉快的心理感受,与“制约”之间似乎是一对矛盾。然而我为什么把“幸福”寄托于德育呢?  相似文献   

4.
曾小莉 《贵州教育》2013,(18):18-20
育人为本,德育优先。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要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是在学校中养成,这也体现了学校德育工作具有的重要意义和地位。在幼儿园教育中德育工作也是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它贯穿于五大领域,并在教学活动里体现。在幼儿园对于幼儿来说德育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开展德育,又怎样让德育的内容在幼儿的一日活动绽放出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张鹏举 《中国德育》2012,(21):58-58
问:我是一名高中数学老师,校长经常跟我们讲实施教育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德育的主阵地。我想那不是思想政治课的任务吗?数学课要怎样渗透德育,进行学科德育呢?  相似文献   

6.
谢文英 《成才之路》2013,(28):73-74
这些年,教育一直处在改革阶段。每一位教育人,都经历了“在梦想与现实间寻找出路”的一个过程:希望、追求、焦躁、困惑……始终在寻觅一个最直接的教育方法。找到了吗?难以言明。新一轮课程改革,用短短四个字回应了人们心中久存的诸多问题——“德育为先”。上海特级校长余会斌深有感触地说了这样一段话:“不管时代怎么变迁,改革怎么推进,口号怎么翻新,基本的教育元素永不过时——育人为先”。我担任校长工作时逢九年,这九年来让我思考最多的是:学校天天抓德育,德育究竟在哪儿?如何才能抓好德育?  相似文献   

7.
我教《吃虫的植物》──浅谈常识性语文课文中的德育渗透张连双教学活动是落实德育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渠道。那么,在语文教学中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德育呢?我认为,就语文学科的性质而言,它与思想品德课有着迥然不同之处。后者是通过教学活动达到使学生明理,为学生导行的...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很注重寻找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在这样的探寻中,《实数的概念》一课映入我的眼帘。娩能告诉学生什么呢?我觉得这是一个理想的实践学科德育的教学素材。只要寻找到适当的契机,数学课堂上同样可以收到育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因为听说我们在做生活化德育课题研究,有位外学校的老师很好奇,就问“你们的班级管理怎么管呀?”。我就告诉她:“班级就是小社会,班主任就是班级事务处理的导师和顾问,学生的事儿学生做主。”那位老师似懂非懂,但这个话题很大,时间场合不允许我展开多说。而我倒很想就这个问题多说几句,因为我觉得我们现时的中小学班级德育离开儿童的生活太远了。让班级德育回归生活形态已经是迫在眉睫,再耽误不得了。  相似文献   

10.
高卫萍 《教育现代化》2006,(10):103-103
我们中国是个注重个人修养,有着崇德尚道的国家,所以在学校教育中,德育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如何提高德育实效呢?我认为德育需要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感情与感情的共鸣,只有从内心深处生发的道德情感才会有生命力,光靠平时的说教那是苍白无力的,所以要提高德育实效,必须诉诸于情感。  相似文献   

11.
德育渗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德育,把教书与育人统一起来,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使其全面发展。然而有些教师为了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德育,搜集了大量的材料,使教学变成了“材料展示课”。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教学中渗透德育,要怎样选择材料?下面我就以政治课为例,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你说那时你曾青涩,在我初见你的时候?我记得,那时你叫《小学德育》。 那时,你是一个抽象的远方存在。而我正在为自己的生命形式困惑。我会无端地问:什么是教育?什么样的教育人生,是适合我并能给我带来幸福的人生?从学校毕业,来到偏于一隅的乡镇,心智还是一个懵懂的孩子,角色却已经是一个回不去的大人。  相似文献   

13.
德育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新解东北师范大学张澍军全面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方针,是德育教学的生命源头所在。但究竟如何理解这一方针?积我多年教学体验.试做如下理解。第一,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首先应从实践的宏观背景出发,确定德育教学的大尺度立足点。这是对贯彻理论...  相似文献   

14.
在多年的德育工作中.我发现:我们做了大量的教育工作.也引导学生开展了许多看似很有教育意义的德育活动,但一阵热闹过后,取得的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这不禁引起我的思考:是什么原因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怎样才能真正让德育收到“低耗高效”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15.
德育的主要内容是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虽然我们都明确德育的主要内容,也都按这些教育内容去实践。但是,反思我们今天的德育所取得的实效性,不能不引起我们新的思考。为什么德育的实效性会缺失呢?为什么我们仍有许多人不那么重视德育?为什么德育会演变成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可要可不要的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应该进行责任教育,重视责任,加强责任教育。也可以说,德育,责任教育要为先。  相似文献   

16.
从情感教育入手加强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北京西城区黄城根小学林承霞实践证明,语文课永远具有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其途径是什么呢?我以为,语文教学中的德育途径应是感情的感染和美的熏陶。这是因为语文教材中充满了丰富的思想、精辟的道...  相似文献   

17.
鲁江 《广东教育》2006,(11):14-15
德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程,具有较强的科争洼,要遵循学生道德和心灵成长的规律。但是长期以来,学校德育领域里的种种非科学的思维方式已经严重阻碍了德育实效性的提高,成为我国德育工作发展的瓶颈。我们的德育究竞出了什么问题?这是每一位德育工作者急需反思的问题。我认为要突破目前的困境,学校德育工作就要实现以下几个转变。  相似文献   

18.
某省小学德育新课程会课研讨活动顺利落下帷幕。活动中,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新颖活泼的教学形式、美轮美奂的教学媒体演示着实令人欣喜。然而,反观活动中一些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效果,我不禁叩问自己:德育课堂到底要给学生什么?  相似文献   

19.
没有触及学生心灵的教育是苍白的。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如何借助教材把相关的德育内容渗透到语文教学的活动中,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思想、品德和情感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升华?我是这样思考和尝试的。  相似文献   

20.
王春华 《班主任》2009,(12):56-57
德育为首是国家的教育方针,德育的重要性人尽皆知,可是德育的效果却一直备受质疑。我们的德育到底缺了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