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举证责任分配问题属于实体法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体法可以对客观的举证责任作抽象统一的分配。不同于主观举证责任,客观举证责任的分配实为分配待证事实真伪不明时的不利益由何方负担的问题,是为裁判而创设的法律技术。物权法中包含举证责任负担的基本规则及其例外规则。在具有法律上的推定、消极要件事实以及消极确认之诉时,举证责任具有减轻或倒置的存在。举证责任分配规则的完善对于民法典的编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举证责任分配规则分为一般规则和特别规则。《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举证责任分配的特别规则,《规定》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举证责任分配的特别规则。据此,举证责任的分配,首先应依据民事诉讼法和民事实体法的规定进行,在上述法律没有具体规定时,再参照《规定》和其他司法解释的规定确定。只有在上述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都无法解决举证责任的分配问题时,才能适用法官裁量权。在法律和司法解释已有明确规定时,法官无权对举证责任的分配进行自由裁量。  相似文献   

3.
举证责任来源于古罗马法的概念,我国《行政诉讼法》首次对举证责任制度加以规定,但并未对其做出详尽的说明,因而在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对举证责任的具体分配则争论颇多。从举证责任的涵义和性质入手,分析举证责任的分配规则。  相似文献   

4.
论环境侵权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侵权作为一种特殊的侵权方式,需要在程序法上设定不同于普通侵权法的诉讼规则。其中。举证责任分配是环境民事诉讼制度设计的核心。如何设置相应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通过决定败诉风险的承担者,将利益和不利益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做有效且合理的分配,以确实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是保护环境民事权利的关键所在。在环境侵权领域采用举证责任倒置能更好实现公民的环境权,也能更好体现法律追求的公平、正义理念。本文从证据学和法理学的角度对环境侵权民事诉讼中采用这一证明规则予以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举证责任制度是中国法官较陌生的法领域之一.本文在简要分析举证责任的概念及其结构的基础上,阐述了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则及其相关代表性学说、倒置规则、特殊情况下举证责任分配的原则,对推进举证责任分配相关制度研究,促进法官公正司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举证责任如何分担,目前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争议较大,要解决这一问题,应遵循坚持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担和坚持依法进行举证责任分担的原则;在法律无明规定的情况下,可根据经验法则分配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在上述规则分配举证责任导致失衡时采取自由裁量原则。  相似文献   

7.
学理上和立法上,无民事行为能力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中的举证责任分配存在较多分歧;该类事故中的举证责任分配原则的确定,应从实体法和程序法整合的角度认识;表见证明是该类事故举证责任分配原则的适用规则,表见证明规则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应符合其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8.
学理上和立法上,无民事行为能力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中的举证责任分配存在较多分歧;该类事故中的举证责任分配原则的确定,应从实体法和程序法整合的角度认识;表见证明是该类事故举证责任分配原则的适用规则,表见证明规则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应符合其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9.
举证责任的涵义学术界始终存在分歧。本文以举证责任的法律属性为突破口,阐释举证责任不仅是一种行为责任,更是一种结果责任,强调举证责任是当事人不能提供证据时,可能承受对自己不利的法律裁判。举证责任的分配规则为举证责任得以有效实现提供了操作标准,而推定制度又为举证责任的承担拓展了适用空间。  相似文献   

10.
医疗损害赔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一直是医学界争议较大的问题。2008年12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侵权责任法(草案)》明确了对医疗损害实行过错责任。这一规定意味着实施多年的举证责任倒置规则出现松动。文章围绕新规定再次审视医疗损害赔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  相似文献   

11.
由于诉讼模式和历史习惯的差异,各国法学家关于"举证责任"的观点大相径庭。通过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对我国和英美法系国家的"举证责任"的理论进行比较,力图对我国"举证责任"的理论和立法技术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民事举证责任分配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举证责任的分配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争议的事实处于真伪不明时由何方承担不利的诉讼后果。根据法律要件分类说和诚信原则及公平原则,我国民事诉讼中分配举证责任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一般原则和举证责任倒置的例外原则、补充原则。我国对举证责任分配原则规定不合理的地方有待立法和司法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民事审前准备程序的现状及其存在的弊端,并结合司法改革实践,提出我国民事审前准备程序的构建应从明确被告提交答辩状的义务、强化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建立法官主持下的证据交换制度和建立举证时效制度方面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14.
从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举证责任的分配是举证责任的核心、举证责任的倒置、举证责任的免除四个方面对我国民事诉讼举证责任的分配进行阐述,特别详细论述了我国现行法律在举证责任的分配及倒置方面的相关规定,为完善我国现行民事诉讼的举证责任分配制度作了较为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司法认知作为一项证据规则,在世界各国被广泛运用。司法认知对于免除当事人举证负担,节约诉讼时间和成本、提高诉讼效率等有重要意义。我国三大诉讼法没有明确规定这一规则。我国在将来的立法中应当建立司法认知规则,明确司法认知事项,设立科学的司法认知体系。  相似文献   

16.
自认在我国是一项古老的规则。它作为一项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增加诉讼效益、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制度,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普遍关注。然而,目前这一制度在我国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与当今我国所进行的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是不相吻合的。因此,剖析"自认"制度在我国现实运行中的缺陷,并对这一古老规则提出一些修订建议,将有助于司法的完善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反垄断法》第五十条关于民事责任的规定过于简单,需要在后续立法活动中予以扩展。本文从反垄断法民事责任和普通民事责任的区别入手,对反垄断法民事责任制度的本质进行了分析,剖析了我国现行《反垄断法》民事责任体系的现状及缺陷,从而得出我国反垄断法必须在后续立法中对民事责任制度进行规范和完善,以改变我国当前的反垄断事业只注重行政执法,重视国家机关力量现状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民众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治走向法治是人类文明的演进。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法治”,呼唤一整套法律制度的建设。而法治的关键在于民众心中怀有对法律的信仰。在当今中国,人们心中的法律信仰尚不完善。笔者试图从中外比较、历史和现状分析等层面较为全面、系统地探索当前我国民众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法治国家的全面进步,法治社会的整体发展,良好、完备的制度建设是必要的基础措施,然而具有法治精神的公民意识却是不可忽略的推助器。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现阶段的公民意识仍处于启蒙阶段,这对法治进程产生了不小的阻力。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公民意识以及其对法治的诸多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按照法治精神的合理内核努力塑造、推动公民意识的提高和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