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加大了对领导干部群体的治理力度,党风政风明显好转,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但是,随着反"四风"的常态化,在少数党员干部中,出现了"为官不为"的怪现象。本文从"为官不为"现象的表现入手,深入剖析"为官不为"现象产生的多层次原因,尝试提出有效治理"为官不为"现象的长效机制和系统方案,以期对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传世文献的记载,我们可以得知:先秦时期的军法中有"降北"之罪。出土文献中也能找到这些军法刑名,而且还证实了相应的刑罚:"降北者身死家残",即在对敌作战时,战败逃亡、投降敌人者要被处死,他们的家人也要被处死或没收为官奴婢。秦汉军队严格适用这条军法以保障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3.
珍惜名节、注重操守、干净为官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为政以德"、"守土有责"也是自古以来为官的精神追求,领导干部要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做律己修身、遵纪守法的模范。  相似文献   

4.
从刘伯温为官事迹及其刘伯温关于为官之道言论的解读,认为刘基之官德的形成是建立在其对为官之道充分认识上的,并在实践中一以贯之。刘基秉持"诚"之质,正因为刘基"诚于自己、诚于事业、诚于社会"三位一体的追求,对"关注民生、为民谋福,谋求救时之政"这一理想的核心追求,才形成他卓尔不凡的官德,赢得"刘青天"之美名。  相似文献   

5.
《岳阳楼记》中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寄寓的忧乐情怀,既是作者高尚人格的写照,也是范公一生行为的准则。范公为人,节俭好施留芳名于世;为官,始终以兴利治弊为己任;为文,借言励己勉人,超越个人忧乐。透过范公为官历程,追溯其为文初衷,便能领悟:官品、文品皆人品。  相似文献   

6.
领导干部要做到重官德修品德,做到"三常":常修为官之德、常想立身之本、常思贪欲之害;知规而不越矩,这样才能践行"三好":做好人、干好事、当好官。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党和人民都放心的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4,(A4):35-36
2014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做出"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于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重要讲话,为当前党员干部为官从政提出明确要求。本文就党员干部在新形势下如何践行"三严三实"进行分析,提出党员干部应做到:一用"三严三实"筑牢立志修身之本,在思想上始终保持先进;二用"三严三实"端正为官从政之道,在行动上始终克己奉公;三用"三严三实"夯实做人正己之基,在品行上始终高尚清正。  相似文献   

8.
太平天国女官的来源和途径主要靠地缘、血缘裙带和恩赏等方式升迁。女官的工作职责、内容和作用还只是作为太平天国政坛上的"勤杂工"而参政为官。大部分女官除了在女馆、女营管理方面发挥一定作用外,几乎没有人居于决策领导者地位,根本不能参与机要或共谋军政大事。女官在太平天国的整个职官体系中,作用微不足道,地位无足轻重,权力名存实亡。不能将太平天国妇女参政为官现象,作为太平天国男女政治平等和妇女解放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常秩是欧阳修知颍州时发现的当地隐士。由于欧阳修的举荐和推扬,朝廷多次授官,常秩均辞不受,以"汝阴处士"名闻天下。可是,在王安石推行"新法"之时,常秩却入朝为官了。此举令欧阳修大失所望。常秩为官时并无建树,而且名声不佳,与此前的"汝阴处士"相比,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相似文献   

10.
桃李 《初中生之友》2008,(Z1):48-50
<正>有个关于苏轼的有趣故事:苏轼小时候和弟弟苏辙在母亲的教导下,曾经一段时间天天吃"三白饭",即"日享三白"。后来入朝为官,和同僚加好友的刘贡父说起此事。苏轼故意添油加醋地把  相似文献   

11.
"清廉"是中国古代社会所积极推崇和倡导的一种为官美德。礼仪规范、安身立命、治国安民是其产生的价值依据。表现为"清静为人:个体修养"、"清明为政:角色义务"、"清廉为公:社会道德"等三个层次。当代社会,需要通过"增强修身实践,养成廉洁品质","加强社会教育,树立廉政导向","完善制度建设,严惩贪腐行为"等塑造官员的"清廉"美德。  相似文献   

12.
翻开近年来的高考优秀作文,我们会看到这些似曾相识的文字:线条柔和者为通子。他们是通达之人。面对明主或昏君,他们或入仕为官或隐逸山林。他们顺应时局地选择,该进时则进,该退时则退。于是面对乱世,他们或垂钓于濮水,  相似文献   

13.
执子与通子     
看到这样的两个图形,一个沉稳而平滑,线条柔和;一个棱角鲜明,光芒四溢,不禁让我想起了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两种人:通子与执子。线条柔和者为通子。他们是通达主人,面对明主或昏君,他们或入仕为官,或隐逸山林。  相似文献   

14.
帝又尝在华林园,闻煅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或对曰:“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类也。  相似文献   

15.
名人名言     
▲“为官择人者治,为人择官者乱”这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句名言▲宋代许应龙说:“为官择人则官虽简而常若有余;为人择官则官虽繁而常若不足。”  相似文献   

16.
前世:李宗吾著书《厚黑学》,在嬉笑怒骂中,将民国初年的官场弊病、国人沉积已久的陋习揭了个底朝天,对"厚黑"进行了毫不掩饰的批判和痛斥……今生:今人却把李宗吾老先生唾弃的"厚黑",捧起来加点时尚的元素,变成面膜就往脸上涂:厚黑为官学、厚黑职场学、厚黑人生学……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市井小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渐渐地,人们对"老实人吃亏"开始了认同,对"成王败寇"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罗家伦毕生致力于"学术救国"的思想研究与实践。他肩负着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任,同时还承担着挽救国家危亡和改造社会的政治任务,具有教育与政治的双重角色。终其一生,他始终在"为学"与"为官"之间徘徊。尽管时常有"为学"与"为官"的选择冲突,但他所做之事仍多与学术密切相关。因此,罗家伦个人的学术成就和他在大学的学术管理,均可统一于他的"学术救国"的核心理念之下。重温罗家伦学术救国等大学教育理念与实践,可为现今大学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8.
张九龄始终被仕与隐困扰着,即仕中恋隐,隐中求仕;为官时思山林,居山林时存魏阙。其仕进中的隐逸情怀可分为:入仕初期(约707—716年),因怀才不遇,久处下僚,"不协时宰",愤而辞官归隐;再度入京为官(718—727年)及出为洪州刺史时期(约727—736年),大致表现为"虽然经济日,无忘幽栖时"、亦官亦隐但略有不同;任荆州长史时期(约737—741年),心灰意冷,不得已委顺于天地之间。其隐逸思想的转变与其仕途沉浮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9.
做人与做官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中国有多少官,谁也说不清,但是有一点可以说清,有的官品德高尚有益于民,虽死犹生,名垂千古。有的官奸猾伪诈,祸国殃民,遗臭万年。同一片蓝天下,为何有天壤之别?立身之本、为官之道不同。做人不可不知立身之本,为官不可不明为官之道。先做人,后为官,做人高尚,为官自然清明。做人要  相似文献   

20.
李光耀罚孙     
<正>36岁的李光耀当选新加坡总理后,召开家庭会议说:"你们不要存有仗我的权势发财的幻想,不要指望特殊照顾。"李光耀把握这样的做人为官原则,是受祖父影响的。在英国轮船上任职的爷爷从小就教育他:"无论处在什么位置,做什么事情,必须讲求秩序、实力和效率,切不可藐视法律法规。"1990年,67岁的李光耀主动请辞,由38岁的长子李显龙接任,众望所归。李光耀却说:"我儿子毕业于剑桥大学,精通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