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汪曾祺小说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一,汪曾祺小说中儒道佛思想的体现。二,儒道佛思想共同构成汪曾祺小说中和谐之美。三,汪曾祺的人生阅历、文化修养、创作思想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汪曾祺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下,在中和、和谐的文化价值观基础上形成了一个生命意义与文化选择相契的心灵境界。他的心灵境界在文本中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即儒家的人道主义、道家的人格独立、佛家的精神自由回归到中国当代文学之中。这种对道德式微人性失落的审美反思,他们应以世界的眼光看待它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汪曾祺与中国文人画结下不解之缘 ,文人画对汪曾祺的小说有着不可估量的间接和直接的影响。汪曾祺深受儒家“温柔敦厚”精神和道家“冲淡旷达”思想的濡染 ,他的小说在气度上接近于文人画 ,尤其是宋元文人画。他的作品融合了中国画的笔墨趣味和意象性的诗化特征 ,营造了一种平淡天真、柔慧雅逸的独特意境。汪曾祺的小说可称为“画境小说”。  相似文献   

4.
汪曾祺与中国文人画结下不解之缘,文人画对汪曾祺的小说有着不可估量的间接和直接的影响。汪曾祺深受儒家“温柔敦厚”精神和道家“冲淡旷达”思想的濡染,他的小说在气度上接近于文人画,尤其是宋元文人画。他的作品融合了中国画的笔墨趣味和意象性的诗化特征,营造了一种平淡天真、柔慧雅逸的独特意境。汪曾祺的小说可称为“画境小说”。  相似文献   

5.
中国画的道风禅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尤 《文教资料》2009,(13):44-46
中国画与道家文化和禅宗素有密切联系。禅宗是佛教与本土道家文化相结合的中国化的佛教教派之一。在长期的绘画演变发展中,道家文化和禅宗思想对中国画产生了重要的内在作用。本文旨在分析道家文化和禅宗对我国国画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汪曾祺、钟阿城、何立伟、贾平凹等一大批钟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作家在八十年代创作的中短篇散文化寻根小说,深刻地蕴涵着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和审美精神——尤其是道家天人合一的超脱的审美化艺术人生,体现了道家“和”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7.
先秦时期是中国美学史上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道家美学家有老子和庄子。道家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为整个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许多文人墨客都十分推崇道家思想文化,李白或许是历代著名诗人中受道家思想影响最深的一个。从李白的诗歌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道家精神的精髓,以及道家思想散发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8.
道家思想是中国思想和文化的奠基之一,随着道家在中国文化历史语境中显学地位的确立,使得道家学派精英的主导思想及经典论述成为"智慧的标尺",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中国人的处世哲学乃至深层思维方式都有道家思想因子。  相似文献   

9.
芙柔 《现代企业教育》2014,(12):502-503
中国道家的若水思想一直在中国古代文化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道家思想中的上善若水、为而不争的思想以及水所具有的众多德性塑造了中国古代文人的风骨,并且对当今中国的文人品格仍然产生着影响。  相似文献   

10.
林语堂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层的认识一是中国儒家的伦理观念,一是道家的处世态度。在中、西宗教文化思想中,道教文化思想对林语堂的影响最为巨大。他总结出老子的全部哲学是以柔弱的教义为基础,他特别欣赏老子的隽语,对道家的另一个代表人物庄子给予了颇高的评价。正是出于对“道”的独特领悟,林语堂的道家生命观、道家人生观形成了,并领略到了道家独特的人文主义景观。  相似文献   

11.
傅生生 《莆田学院学报》2012,19(4):48-51,73
指出"旅游"一词在中国古代就有超功利的适意而行的特点,具有典型的道家思想的意味。论述道家"逍遥游"的自我超越思想,性命兼修的旅游追求等揭示了旅游的本质;道家思想对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道家思想在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理论、推动旅游文化的建设以及现代旅游观的形成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崔志国 《中国教师》2009,(Z2):400-401
道家文化,以先秦时代的哲学家老子为其创始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道家思想中蕴藏着极其宝贵的教育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文化观、价值观与人生观,从而让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3.
叠石艺术是中国传统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太湖石是叠石艺术的代表。太湖石之所以受到推崇是由于造园主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同时道家思想也渗透到了整个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中。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深受道家思想影响的中国传统园林都被人们接受和喜爱。  相似文献   

14.
《道家与中国文化精神》[1](以下所引仅标页码或章节)是1996年立项、2001年结项的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的集成性著作,它由崔大华先生主持与统稿,汤漳平、徐仪明、王中江、高秀昌、鲁庆中和安继民六位学者共同参与完成,并以哲学的基本理论为体和其他学科形式为用的结构编排而展开对道家思想文化的系统论证。该书所依托的历史背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概况,基本线索是先秦原始道家思想尤其是老庄思想,关注重点是老庄思想和传统文化相互渗透、影响,论证目标是要彰显道家思想文化的历史性存在和社会价值。该书认为,道家思想文化的核心精神呈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思想体系和文化形态,并以此进行现代学科的尝试性探索,进而阐述对现代生活的真实性感受。该书共五章,首述道家思想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并立的思想体系的相互关联,而后着重考察它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生活的实际影响以预示其转变要求。  相似文献   

15.
道家在哲学、政治、道德、人生观、美学、宗教等各方面都对中国思想文化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家在历史上除了少数时期作为显性文化存在,而多数时期则以隐性文化在思想文化史上起深层作用和影响,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根柢具有深层意蕴的长久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试论道家的审美自然观对传统建筑的美学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军宏  郭明生 《河西学院学报》2005,21(6):109-109,111
道家思想的“天人合一”的审美自然观,是古人对建筑文化进行美学观照的一种审美精神。此在探寻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美学精神和审美风尚的影响,揭示其文化符号特征和文化本蕴。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体育观念与道家思想之间存有诸多契合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注重整体健康、强调身心共练和养生,讲究阴阳辨证,追求和谐,尚美等观念都是在融摄道家思想智慧的基础上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熊文斌 《文教资料》2008,(30):27-29
汪曾祺受儒家与道家传统文化浸润都很深,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他的小说中常以人物的文化性格和文化追求外化出来.<徙>中谈甓渔、高鹏、高雪这老、中、青三代人物代表的不同文化性格和文化追求,使<徙>具备深广的文化内涵,令人涵泳不尽、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9.
论道家人性论的实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界在论述中国古代的人性论时 ,对于道家的人性论要么阙而不论 ,要么语焉不详。道家的人性论应界说为性善论 ,它是与孟子的性善论内涵有所不同的另一种性善论。这种性善论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理论基石 ,在道家思想体系中有着重要意义。弄清这个问题 ,有助于正确理解和认识道家思想及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0.
汪曾祺曾受到存在主义、道家思想、儒家思想的影响,并在兴趣主义的前提下,融合上述各种元素,形成了独特的以自由、生命、个体为中心的整体生活观念以及生活审美主义艺术精神。正是这种独特的哲学思想,使汪曾祺的小说在20世纪独放异彩,并成为接续现当代文学的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