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实际语料的对话语篇,对副词"光"和"净"进行了对比,考察了"光"和"净"所在句的言语行为类型和句类。文章认为主观交互性是言者与听者之间的认知协作关系,"光"和"净"通过突出某种事情或情况,引起对方的注意,进而实现对话双方的互动。文章最后对"光"和"净"的对外汉语教学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开心驿站     
"比"对"北"说:夫妻一场,何必闹离婚呢! "巾"对"币"说:儿啊,你戴上博士帽,也就身价百倍了。"尺"对"尽"说:姐姐,结果出来了。你怀的是双胞胎。"臣"对"巨"说:和你一样的面积,我却有三室两厅。"晶"对"品"说:你家难道没装修? "吕"对"昌"说:和你相比,我是家徒四壁。  相似文献   

3.
"比"对"北"说:夫妻一场,何必闹离婚呢!"尺"对"尽"说:姐姐,结果出来了,你怀的是双胞胎。"臣"对"巨"说:和你一样的面积,我却有三室两厅。"晶"对"品"说:你家难道没装修?"吕"对"昌"说:和你相比,我家徒四壁。  相似文献   

4.
对"艺术命名者"的身份和职能研究,分析出艺术命名者的身份为"艺术家"和"艺术史论家"和"特权机构"组成的"话语共同体"。艺术家作为艺术命名者,因为其艺术家身份和艺术实践性;艺术史论家对艺术的命名具有学术性和知识性;"特权机构"对艺术命名主要体现在"决定艺术在场"和主导"艺术的商业性"。  相似文献   

5.
小说<农庄>中,"我"和"母素"的矛盾看似集中在对农庄的态度和选择妻子的标准上.实质上"母亲"对农庄的坚守象征着对上帝的守护,"我"的背弃象征着对上帝的逃离;"母亲"希望"我"选诗人作妻子,象征着昨日美国文化对神圣事物的渴望,"我"和"母亲"所喜欢的第一个妻子的离婚,以及和"母亲"所厌恶的第二个妻子的结婚,象征着年轻一代已经找到了上帝的替代物--性爱.  相似文献   

6.
谈《孟子》的被动句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孟子》一书中的被动句式做了考查并做出统计,发现只有"于"字句和"见"字句。以"于"字句和"见"字句为主,结合其它先秦著作中的"为"字句和"被"字句对上古被动句式做比较分析,找出各种句式的结构和表意的特点,并重点对"于"字句做些初步探索,对能否表被动这一有争议的问题提出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陈百芸 《广西教育》2015,(3):121-122
从"词"的含义和构成要素等方面对"零冠词"进行剖析,对"零冠词"的提法提出"批判"和辨正。  相似文献   

8.
"体"与"用"是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哲学范畴,其深刻的内涵和广阔的外延对现代教育具有指导意义。本文针对现代应试教育的弊端,从"学"的环节出发,利用"体用"思想对学生和课程进行"体用"定位。在此基础上首次将学习方法解构为"母方法"和"子方法",阐述二者的涵义以及与"体用"的关系,同时对学习实践提出指导性建议。最后对"体用"思想的进一步研究应用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9.
对戏剧文本的教学来说,"读"是"演"和"评"的基础和前提,读得越好,演得越真,评得越透;"演"是对文本的再创造,高中语文教材只有一个戏曲戏剧模块,机不可失;"评"是对"读"和"演"的提炼和升华,是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不可等闲视之。"读-演-评"三位一体,构成立体的阅读,就戏剧文本教学而言,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0.
谢灵运在他为数不多涉及到"梦"这一关键词的诗文中,有对中国传统"梦来自于神灵"观念的继承,有对"梦"的一系列契合现代梦心理学的思考,更有从佛教"果报观"出发对佛学义理的学习,进而对"人生如梦"的"空无观"的理解、继承和实际运用。谢灵运对"梦"的理解和思考是多元的,但其最多的感悟仍然是对佛家"梦"观的理解和接受。这种般若观照的"空无观"是在长期困顿和不顺的现实生活中慢慢形成并渐进变化的(从"空逝"到"空无"),反映了他在无力改变现实的无奈下向佛教的移情转向,并由此影响到隐居后的文学创作和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11.
"对"是现代汉语常用介词之一,具有多种语法意义。本文从介词"对"的语法意义、"对"字结构及其句法功能、"对"与相关介词的替换关系、"对"的语用和篇章功能四个方面出发,总结和分析了近三十年来现代汉语介词"对"的研究,并对相关课题的研究提出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2.
优质的服务质量是旅游目的地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而游客对旅游服务的感知会影响其满意度和行为意图.本文以国内休闲度假城市厦门为案例地,利用因子分析、多元回归方法,探讨游客旅游服务感知维度及其表现,以及各个维度对游客目的地满意度和行为意图的影响.结果显示,厦门市游客旅游服务感知共有 "接待服务"、"公共服务"、"景区服务"和"娱乐服务"四个维度,其中,"接待服务"、"景区服务"和"公共服务"对游客目的地满意度均有显著影响,而只有"公共服务"和"娱乐服务"两个维度对游客的重游行为和口碑传播行为有显著的影响,并且"公共服务"对游客目的地满意度和行为意图的影响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13.
"对"和"双"是两个可以计量人的定量量词。通过对北京大学CCL语料库现代汉语语料的考察分析发现:由于搭配用法、称量范围、使用频率、音节限制和语用上的差异,"对"在计量表人NP时比"双"更为典型;"对"和"双"二者都注重凸显性别,但"对"比"双"相对凸显数量。  相似文献   

14.
对现代汉语数范畴研究进行综述,针对研究中"数"和"量"概念界定不清现状,对"数"和"量"的含义进行尝试性界定。  相似文献   

15.
本人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就"和"才"语义和语用进行共时和历时研究,探究"就"和"才"的实词虚化过程并依据时间像似性原则对"就"和"才"的语义和语用偏误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好好V"构式进行分析,将"好好V"结构分为"好好V_1"和"好好V_2",并分析其语义,对该结构的礼貌用法提出新的见解。本文还尝试对其动词搭配情况进行总结,对"好好V"结构中的"V"做出更细致准确的分类和定位。  相似文献   

17.
对故事的"诠释"和对文本的"解读"分别是幼儿园和小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对故事的"诠释"和对文本的解读(尤其是初读),其心理学机制应该是相通或相似的。当我们对"文本解读"进行深入探讨的时候,有必要将目光延伸到幼儿园去,看看幼儿在对故事的"诠释"中会发生什  相似文献   

18.
90年代初,沈家煊将"有界"和"无界"这一认知语言学领域的概念传入中国。对"有界"和"无界"的提出、引入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同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总结了"有界"和"无界"这一对概念引进国内学界后,国内学者对这对概念的发展、完善,也提出了这一理论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论文从综合难度和考察范围两个维度分析了中日高考数学试卷的异同。在综合难度上,日本高考卷在"探究"和"背景"两个因素上占有优势,在"运算"、"推理"和"知识含量"上弱于我国;在考察范围上,日本卷更加注重对"不确定性"和"变化与关系"的考察,而对"数量"和"空间与形状"的考察比较忽视。日本高考数学的命题方向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校考试改革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课程考试,作为主要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手段,对"教"与"学"具有评价作用,对"教"与"学"中的问题具有"诊断"作用,对人才培养具有导向作用,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有激励等作用,因此,考试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