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莫莉 《现代语文》2007,(4):101-102
一、语文教材中存在着生命对话 语文教材尤其是教材中那些有丰富文化内涵的选文不仅蕴涵了作者的生命情感、意志、认知、希望、信念、追求和精神,而且当师生对它进行解读时就蕴涵了师生活的生命体的各种体验。作者对文化有一种独特的生命体验,呈现在对象化的选文文本中。教师对选文的解读有他自己的不同于作者和学生的生命体验,他需要把自己的生命体验和学生交流;  相似文献   

2.
田才千 《教学随笔》2013,(12):15+84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也是编者教学理念的物化。解读教材是教师的基本功,用活教材是现代课程的新要求。我们要透过教材,读她、赏她、品她,更重要的是张扬教材的个性,激活儿童体验,赋教材于生命。让文本与学生、老师展开对"话",让文本的作者、编者、教者、学者进行心灵的碰撞,使她们的生命价值都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3.
我国职业教育学教材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走向成熟.对职业教育学教材进行文本分析不仅有助于厘清职业教育学研究的脉络,而且能够为教材的发展和完善提供指导.文章从编写体系和具体内容两个层面对职业教育学教材进行文本分析,对教材编写体系的分析包括教材内容、教材结构、教材体系的学科特色;对教材具体内容的分析涉及职业教育的内涵、职业教育教学、道德教育、职业指导和教师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一场唤醒。语文教学应着力于唤醒儿童内在的生命体验,唤醒儿童对语言文字美的认知。构筑诗意语文课堂,激发儿童生命体验,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依托教材,挖掘文本精读的诗意;仿写经典,唤醒生命体验的诗意;捕捉契机,留住随机生成的诗意;基于儿童,呵护学生资源的诗意。  相似文献   

5.
教育学中“具体的人”——现象学的视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抽象的人”是概念中的人,而“具体的人”是生活中、活动中的人,传统教育学仅仅把人当作概念对象来把握,因而是抽象的;教育现象学把人理解为生活世界中的感性存在,因而是具体的。关注“具体的人”即关注具体人的生存、生活与生命;研究“具体的人”强调指向教育生活体验,解释教育生活“文本”,面对教育事实写作。构建以“具体的人”为基础的教育学意在追求教育实践智慧,重视教育生活体验,珍视师生生命创造。  相似文献   

6.
探究体验式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体验和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体验是人的生命的体验,体验具有生命性、个体性、情感性、意义性与缄默性.教育学范畴的体验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解:体验即为情感,如裴娣娜认为体验是一个人对愿望、要求的感受;  相似文献   

7.
生命化教学追求的是一种充满生命体验与生命关怀、感悟生命意义、富有生命活力的教学境界。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活力。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来重新认识语文课堂教学。一、充分挖掘教材,渗透生命教育在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不同程度地含有对生命意识的体验与思考,处处蕴含着"生命情感的信息",我们语文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些极好的生命教育的题材,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学,解读文本,解读生命,领悟生命的意义。首先我们要利用教材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热爱生命。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感受生命的可贵和美好,感受人们甚至是自然界生物对  相似文献   

8.
范志青 《学子》2014,(12):33-33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体验,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能充分利用自身的情感优势,紧扣阅读文本,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通过体验点化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9.
探究体验式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体验和体验式教学的内涵体验是人的生命的体验,体验具有生命性、个体性、情感性、意义性与缄默性。教育学范畴的体验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解:体验即为情感,如裴娣娜认  相似文献   

10.
张月明 《教师》2012,(23):56-56
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根本精神,它以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主张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尊严与发展,表现为对生命的维护、追求与关怀。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人文性特点,语文教育工作者只有积极主动地利用文本(教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服务,才能“目中有人”,并唤醒学生的生命体验;只有积极主动地研究文本(教材),运用科学适宜的教学手段,丰富人文情境,  相似文献   

11.
“生活体验研究”是范梅南提出的一种教育学研究方法。它不同于科学理性的方法论,是以人为中心的解释性模式。是解释现象学的教育学研究方法。它通过“悬置”、体验、描述(现象学反思)、阐释(文本写作)来展开教育学研究,“生活体验研究”是具有教师教育功能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创办三十年来,其学科体系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着重抓好作为该学科核心教材之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教材建设,不仅关系到本学科的专业化、科学化,而且对本学科的专业人才培养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教材出版的检索和教材文本内容的分析,透视"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材的发展特点,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后续发展应坚守"顶层设计"、充分体现时代感和人文关怀、努力构建独具特色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3.
《生命生命》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的课文,作者为女作家杏林子。她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年幼的生命便遭受着不幸,后来病情恶化,但她忍着疼痛坚持文学创作,凭借顽强意志和聪明才智谱写生命赞歌。因此,文本不仅是作者独特的生命体验,也是她柔弱生命的顽强  相似文献   

14.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把《生命的壮歌》编入学生的阅读文本中,其意图是要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从小就铺下一个生命亮丽的精神底色。教学《生命的壮歌〉时,教师就应该多一份思考和掂量。既要遵循教材的编排体系,科学、有序地开展生命教育;又要关注学生个体存在的价值、情感体验和理解偏差,和学生一起以理智与激情穿越“生命的壮歌”。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材中的定篇是文学经典,受长期以来考试制度的影响,教师忽视文本的审美解读。僵化的教学结构、肢解式的结构分析,使语文教学由生命本相的彰显沦落为应试教育的窠臼,感悟与体验的厚重感性置换为急功近利的工具理性。文本审美意义的消  相似文献   

16.
文本细读不等同于挖掘教材.是针对教材教法提出来的全新概念。文本细读就是引发对语言的敏感,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文本细读就是打开自己的生命,对文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甚至是每一个标点符号,都保持一种高度敏感和警觉,读出课文背后的意思,用自己的言语经验、言语感悟、言语智慧乃至言语人格去与文本对话,与学生对话,唤醒学生的言语生命意识,促进言语生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体验教学早就被教育界广为关注,不少人做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教育学视野中的体验主要有以下几层含义:(1)体验本身是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教育不只是让学生获得各种知识的滋养,而且要丰富他们对世界的感受和体验,发展他们对生命意义的深切感悟。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人不断地体验和领悟世界的意义和人本身存在的意义,是充分关注人的生命体验,关注入的全面发展,使学习者成为自我生命的体验者和创造者。  相似文献   

18.
教师职业专业化呼唤专业化的教育学教材,但现有教师教育“教育学”教材无论内容还是形式大多是教育学学科专业相关教材的“翻版”,缺乏鲜明的专业独立性。作为专业化的职业教育,教师教育教育学教材从专业属性讲不是学科性的,而是与教师职业的典型问题和经验活动密切相关的;从培养目标上看,教育学教材应造就以教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专业化人才,而非理论性工作者;从教材形态看,教育学教材应以鲜活的生命性姿态促进学习者的对话、反思、建构,发挥教材的多维教育功能,以期构建属于每个从业者个人的专业化“教育学”。  相似文献   

19.
公共教育学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普遍的问题,如学科声誉不高、学生兴趣不足、学习效率偏低等,究其原因,有教师授课方式的问题,有学生专业情感的偏差,有对教育类课程的态度问题,而我们很少思考教育学教材文本本身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材文本大都融贮着作者深刻的思想内涵、深切的情感体验和丰富的人生阅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之对话,发掘丰富的意蕴,提高艺术的鉴赏能力,阅读课堂才能成为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共振的情感历程和共创的人生体验,才能让学生的心智得以升华,生命价值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