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著名文学理论家赵执信在他的《谈龙录》里有这样一段记载:“钱塘洪防思(《长生殿》作者洪升),久于新城(王士祯)之门矣,与余友。一日,并在司寇(王士祯官至刑部尚书,俗称大司寇。)宅论诗。昉思嫉时俗之无章也,曰:‘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司寇哂之曰:‘诗如龙,见其首不见其尾,云中或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是雕塑绘画者耳!’余曰:‘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  相似文献   

2.
清代著名文学理论家赵执信在他的《谈龙录》里有这样一段记载:“钱塘洪防思(《长生殿》作者洪升),久于新城(王士祯)之门矣,与余友。一日,并在司寇(王士桢官至刑部尚书,俗称大司寇。)宅论诗。防思嫉时俗之无章也,曰:“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一不具,非龙也。’司寇哂之曰:‘诗如龙,见其首不见其尾,云中或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是雕塑绘画者耳!’余曰:‘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首尾完好,故宛然在也。若拘于所见,以为龙具在是,雕绘者反有辞矣。’防思乃服。”  相似文献   

3.
在《白石老人自写小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余二十岁后,弃斧学画像,为万虫写照,百鸟传神,只有鳞虫中之龙,未曾见过,不能大胆敢为也。”白石老人是画师中的大手笔,其绘画技艺之精湛,造诣之深邃,可谓尽人皆崇。  相似文献   

4.
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崇拜的最大的神物。龙的种类很多,蚊即是龙的一种。《说文》云:“蚊,龙之届世。”《广雅》云:“有鳞曰蛟龙。”古代典籍对蛟龙形象的描述往往具有明显的写实性,如《广州记》:“蛟长丈余,似蛇而四足,形广如循,小头细颈,颈有白婴,胸前箱包,背上青斑,肋边若锦,尾有肉环,大者数围,其卵亦大。”这种描述通异于神话中虚拟性的“三倍九似”《尔雅翼)卷28引王符语)的神龙,而更近似于某种爬行类动物。有人认为,蚊的生物原型是古时曾生活于中国内陆水域的一种性情凶悍的食入巨鳄——湾鳄。此说虽尚未得到确…  相似文献   

5.
"蛟"字考     
蛟字在古文献中屡见不鲜,《说文解字·卷十三》记载:"蛟,龙属无角曰蛟,从虫交声,池鱼满三千六百,蛟来为之长。能率鱼而飞,置笱水中即蛟去。"可以推测出蛟生长在水中,怕捕鱼器具。蛟具体是何物?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根据调查我们发现蛟龙实际上就是蛟,它是属鳄鱼类的水中生物。  相似文献   

6.
是温彦博,还是温彦将? 《南部新书》甲卷第22条:"温大雅,武德中为黄门侍郎,弟彦博为中书侍郎.高祖曰:‘我起义晋阳,为卿一门尔!’后弟大有,又除中书侍郎.大有一作彦博."行文与《会要》相近,其注似即针对《会要》而言.《唐会要》卷五四《门下侍郎》:"武德二年四月,温大雅为黄门侍郎,弟彦博为中书侍郎,对居近侍.高祖谓曰:‘我起义晋阳,为卿一门耳!’至五年三月,彦博又为中书侍郎."《旧唐书·温大雅传》略同:"武德元年,历迁黄门侍郎.弟彦博为中书侍郎,对居近密,议者荣之.高祖从容谓曰:‘我起义晋阳,为卿一门耳.’寻转工部."都说与温大雅"对居近侍"的是"温彦博".  相似文献   

7.
《新闻知识》1991年第11期黄长江同志的《写物以附意风言以切事——比喻在文章中的运用》一文中,有“古人有‘大雪纷纷何所似,鹅毛飞飞嗟可似”一句,此句引文有误。据《晋书》记载:“谢氏字道韫,安西将军奕之女也。尝内集,俄而雪骤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散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莫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  相似文献   

8.
王梵志诗《危身不自在》首联云:"危身不自在,犹如脆风坏。"项楚先生校"脆风"曰:"‘风’,原作‘’,从《初校》所录",并注"脆风坏"曰:"谓人命危脆,遇风而坏"。按,项先生所言《初校》是指陈庆浩先生的《法忍抄本王梵志诗初校》。陈先生录""为"风",似不妥。""当为"瓦"的俗体。《干禄字书》:"瓦,上俗下正。""瓦"写作"",敦煌写经习见。如北6776号(地66)《佛藏经》卷二:"是新凡器盛以屎尿。"斯3886号《千手千臂观世音陀罗尼神咒经》卷上:"在山顶上有形胜处,掘地,去其石砾及器恶物。"斯1047号《妙法莲华经》卷三:"无诸秽恶、砾荆棘、便利不净。"北8506号(芥91)  相似文献   

9.
文献中有"忧死"、"忧卒"、"忧崩"、"忧薨"之语,无论传注,或是辞书,皆无所释,给人造成假象,好象其义是"忧伤而死"。如,《汉书·外戚传·孝景王皇后》:"栗姬愈恚不得见,以忧死。" 死时固然忧伤愁苦,但忧伤愁苦都不是致死的原因;而从上下文义推敲,凡忧死者都是在囚禁中死去的,故"忧死"、"忧卒","忧崩"、"忧薨",似应等于"幽死"、"幽卒"、"幽崩"、"幽薨"。如《汉书·外戚传·武帝勾弋夫人》:"勾弋倢伃从幸甘泉,有过见谴,以忧死。"而《史记·外戚世家》褚先生曰:"后数日,帝谴责鉤弋夫人。夫人脱簪珥叩头。帝日:引持去,送掖庭狱!夫人还顾,帝曰:趣行,女不  相似文献   

10.
谱谍中的序称,一般多以"大、二、三、四、五……"或"长、次、幼""孟、仲、季"排列。近日翻检山西运城市盐湖区西古村保存的《关氏家谱》,发现其中有特别的序称,较为鲜见。这本《关氏家谱》系蜀汉名将关羽的祖籍家谱。据《家谱》记载,关羽生有三子:长曰关平,次曰关兴,幼曰关索。关兴生子二:长曰  相似文献   

11.
短文的份量     
文笔贵简,"逸马毙犬于道",作"有犬卧于街中,逸马蹴而毙之",则赘矣。明祝氏《猥谈》云:"一守禁戴帽,不得露网巾,吏草榜云:‘前不露边,后不露圈。’守曰:‘公文贵简,何作对偶语?’吏曰:‘当如何?’守曰:‘前后不露边圈。’"斯旨可以喻大。《新唐书》、《新五代史》,其较胜旧史,亦事繁文简耳。  相似文献   

12.
猫就是猫     
看这题目,也许您会说:“猫不是猫,难道是鼠么?”如果您真这样说了,那么您的想象力绝对可以打优秀分,因为这正与明代刘元卿的一则寓言不谋而舍。刘元卿《应谐录》载:齐奄家畜一猫,自以为奇,便号于人曰:“虎猫”。有客说之曰:“虎诚猛,然不如龙之神,请更名为‘龙猫’。”又有客说之曰:“龙固神于虎,龙升天须云,是云胜于龙,宜名‘云猫’。”又有客曰:“云霭蔽天,风倏散  相似文献   

13.
<正>陈梦家先生《尧典为秦官本尚书考》一文以《尚书·尧典》(汉代始有《尚书》之称,故本文于《书》之统称或秦代之《书》皆称《书》,于汉代今古文本称《尚书》,而《尚书》之《尧典》与《舜典》分合问题,陈氏依伏生《今文尚书》"慎徽五典"以下皆属《尧典》而指称,本文亦一并以《尧典》称之)为秦代所改造之官本,其论据总有三端:"一曰十有二州十有二山及十有二牧","二曰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三曰五载一巡守"。此外,并主《秦誓》为秦代齐地儒生编入。今之  相似文献   

14.
汉代人贾谊在《新书·春秋》中说:"孙叔敖之为婴儿也,出游而还,忧而不食。其母问其故,泣而对曰:‘今日吾见两头蛇,恐去死无日矣。’母亲曰:‘今蛇安在?’曰:‘吾闻见两头蛇者死,吾恐他人又见,吾已埋之也。’其母曰:‘无忧,汝不死。吾闻之:有阴德者,天报之以福。’"南朝宋人刘义庆之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德行》载有人劝庾亮卖掉被认为是害人的"的卢马",庾曰:"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  相似文献   

15.
正《史记》和《汉书》的一段相同的史料中,有对"星"的不同记载:《史记·孝武本纪》:其秋,有星茀于东井。后十余日,有星茀于三能。望气王朔言:"候独见其星出如瓠,食顷复入焉。"有司言曰:"陛下建汉家封禅,天其报德星云。"(中华书局,2013年,页598—599)《史记·封禅书》:"候独见填星出如瓜……"《索隐》:"乐产、包恺并作‘旗  相似文献   

16.
"老子曰"在今本《文子》中共出现一百八十五次,除少数出现在问答部分外,一般都冠于一章之首。这一点,很多人都提出过疑问。章太炎说:"所引老子,亦多怪异,其为依托甚明。"张成秋说:"其文皆称‘老子曰’,然不尽老子言也。"由"老子曰"的可疑,推论《文子》为伪书。对于这些指责,认为《文子》是先秦古籍的学者们在论述中  相似文献   

17.
《诗经·大雅·大明》曰:"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传曰"纣居天位,而殷之正适也。挟,达也"。失之。今案"挟"当训"持"。《说文·手部》曰:"挟,俾持也。"《楚辞·九歌·国殇》"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王逸注曰"言身虽死,犹带剑持弓,示不舍武也"。持,谓保有之。《吕氏春秋·慎大》"持之其难者也",高诱注曰"持,守也"。守即保有。"位"当读"立","适"当读"敌"。上古位属物部,立属辑部,物辑通转,二字音近相通。《逸周书·允文》"位之宗子",朱右曾校  相似文献   

18.
两汉史籍中有一个十分常见的语词"史书"。 1.《汉书·元帝纪》:"赞曰:臣外祖兄弟为元帝侍中,语臣曰元帝多材艺,善史书。" 2.同书《王尊传》:"少孤,归诸父,使牧羊泽中。尊窃学问,能史书。年十三,求为狱小吏。" 3.同书《西域传》:解忧公主"侍者冯燎,能史书,习事,尝持汉节为公主使,行赏赐于城郭诸国,敬信之,号曰冯夫人。"  相似文献   

19.
<正>龙渊中学成立于1942年,位于昆明西郊小屯村,长虫山西麓,南距黄土坡1公里,距西站4.5公里,东南距大塘子村2公里(明代此地有军屯,名上中营,后为囤粮之地,故名"小屯",渐成村落,沿用古名,今属昆明五华区普吉街道办事处管辖)。龙渊即深渊,古人认为内藏蛟龙,先秦杂家著作《尸子》卷下:"清水有黄金,龙渊有玉英";汉代杨雄《甘泉赋》:"漂龙渊而迟九垠兮,窥地底而上回";唐代刘禹锡《伤我马词》:"金台已平骨空朽,投之龙渊从尔友"。《易经》乾卦第四爻:"九四:或跃在渊,无咎。"龙潜深渊,可藏身千  相似文献   

20.
太行山行记     
2007年4月9日,带学生及研究生六人赴太行山写生,4月21日返杭州。太行,古之名山,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如此记载:《山海经》曰:太行山,其首曰归山,其上有金玉,下有碧玉。《穆天子传》曰:天子命驾八骏之乘,赤骥之驷,南征翔行,迳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