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广霞 《兰台世界》2007,(11X):62-63
鲁迅对中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曾参与京师图书馆建设,《永乐大典》与《四库全书》得以庋藏,并以此论证了鲁迅在搜集、保护、整理文献上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李广霞 《兰台世界》2007,(22):62-63
鲁迅对中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曾参与京师图书馆建设,《永乐大典》与《四库全书》得以庋藏,并以此论证了鲁迅在搜集、保护、整理文献上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鲁迅与京师图书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学家,京师图书馆是文献资源的宝库.因着对文学的爱好和思想启蒙的热情,鲁迅和京师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4.
鲁迅对中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曾参与京师图书馆建设,《永乐大典》与《四库全书》得以庋藏,并以此,论证了鲁迅在搜集、保护、整理文献上的成就及对目录学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藏书与近代图书馆史料》一书促进了近代中国图书馆史的研究,但有些史料存在疏误.经考证,1910年学部公布的图书馆法规名称为《图书馆通行章程》,而非《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民国第一部公共图书馆法规《图书馆规程》颁布于1915年10月23日,而非11月.  相似文献   

6.
京师通俗图书馆在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教育部大力倡导社会教育的背景下创建,其建成开馆标志着中国图书馆发展历史上一种新的图书馆类型即通俗图书馆的出现。京师通俗图书馆是我国最早实施免费服务的公共图书馆,其开放促成了《通俗图书馆规程》的颁布,并为民国初年通俗图书馆事业的兴起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清政府学部筹办、京师图书馆颁布《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开始到民国时代,国民政府教育部、国立京师图书馆围绕国立京师图书馆(包括京师图书馆、国立北平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和发展建设,颁布了一系列“规程、章则和契约”。这些“规程、章则和契约”的公共图书馆思想有:①从有限开放逐步走向全面开放的思想;②由购券入览到免费服务的思想;③馆际互借和资源共享的思想;④提倡私立图书馆面向大众开放的思想;⑤从以藏书为主到以用户为主的思想等。认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馆法》还没有颁布之前,中国国家图书馆可以制订一些“规程、章则和契约”,在经过政府主管部门的批准后,作为政府法规文件的补充,共同指导和规范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各种类型图书馆及其特点的介绍,揭示辛亥革命时期我国近代图书馆体系已经建立;以《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通俗图书馆规程》和《图书馆规程》为例,说明各类图书馆规程的颁布成为我国近代图书馆立法的开端.最后,对这一时期开始萌芽的图书馆学研究进行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学部与我国现代图书馆创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具有开放性、公共意义之现代图书馆创建始于清末,学部在此过程中的作用至为关键。其表现有三:一是颁布《京师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二是创建京师图书馆;三是创建各地方图书馆。  相似文献   

10.
张宗祥与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洁 《津图学刊》2002,(2):61-62
张宗祥对京师图书馆的古籍整理,对浙江图书馆的全面建设以及对文澜阁《四库全书》的恢复保存都作出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规程》和《通俗图书馆规程》是继清末学部颁布《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之后,由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的民国时期最早的图书馆法规.两规程在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具有丰富的公共图书馆思想,但也带有民国初年我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发展初期的局限性.文章对两规程公共图书馆思想的区别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2.
我国第一部图书馆法规的产生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是我国第一部图书馆法规。它的产生,直接源于近代公共图书馆思想及其实践。同时,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它的颁布,今天我们仍能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录载了笔者新发现的中国创办图书馆的早期重要文献《京师图书馆拟定章程》,并根据笔者的粗略研考,对该《章程》的源流、可能的拟定参与人,作了抛砖引玉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国家图书馆老馆长访谈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花秋实 ,又闻蝉鸣。不知不觉中 ,国家图书馆已悄然走过九十五个春秋。九十五年 ,对于生命而言已经耄耋 ,对于精神而言不过垂髫。翻开印制精美的《国家图书馆简介》 ,上面赫然记载着国家图书馆由稚嫩转变为成熟的每一步脚印。“1 90 9年 (清宣统元年 ) 9月 9日宣统皇帝御批兴建京师图书馆 ,……辛亥革命后 ,京师图书馆由北京政府教育部接管 ,并于 1 91 2年 8月 2 7日开馆接待读者。 1 91 6年京师图书馆按规定正式接受国内出版物呈缴本 ,标志着她开始履行国家图书馆的重要职能。1 92 8年 7月更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 ,馆舍迁至中南海居仁堂。 1…  相似文献   

15.
1909年清学部奏请筹建京师图书馆,馆址定为北京什刹海的广化寺,缪荃孙被任命为正监督。1912年7月江翰呈报北洋政府教育部的京师图书馆阅览章程十八条获得批准,同年8月27日正式接待读者。1928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改京师图书馆为国立北平图书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3月更名为国立北京图书馆,1951年6月更名为北京图书馆,1998年12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国家图书馆,对外称中国国家图书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教育世界》是我国最早的教育专业杂志,发起人为罗振玉。他通过《教育世界》,将西方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图书馆学思想系统地向国内传播;在立足国情、放眼世界的基础上,作为杂志发起人的罗振玉向清政府提出了建设京师图书馆的宏伟构想,并得到了清政府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推行,《教育世界》对推动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有“开基”之功;《教育世界》将近代西方图书馆新异的办馆体制、运行模式介绍到国内,有力地促进了清末图书馆运动的发展,对我国近代图书馆建设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 我国早期高校图书馆的组织形式和业务管理一、组织形式自图书馆在社会生活中获得相对独立的地位以后,它的管理也就具有了独特的形态.我国封建社会的封闭型私官藏书楼都是集馆长、管理员和读者于一身"三位一体"的组织形式,它只有一个层次.近代图书馆诞生以后,产生了二个或三个层次的组织形式.即馆长通过部、课、股、组一级机构实行领导.《京师大学章程》确立的藏书楼组织"设提调一员,供事十员".已具我国高校图书馆二级层次管理的雏型.1902年,清政府颁行的《学堂章程》  相似文献   

18.
京师图书馆是我国国家图书馆的前身,其创建意义重大。在其创建过程中学部作用至为关键,其表现有奏设京师图书馆;颁布京师及各省图书馆章程;征调图书确立馆藏基础等。  相似文献   

19.
戊戌变法与中国图书馆的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戊戌变法时期,维新志士和光绪皇帝共同创建近代图书馆的历史功绩。它为清末《京师及各省市图书馆通行章程》的出台和京师大学堂藏书楼的创办打开了通道。戊戌为法“虽聚起而半蹶”,但却以它“拨旧开新”的历史贡献,理所当然地成了中国图书馆由封建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转型的分水岭,由封闭走向开放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20.
杨海燕 《兰台世界》2012,(12):63-64
京师图书馆成立于清代末年,在民国时期更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在当时社会各界多位知名人士的共同努力下,馆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1998年,曾经的京师图书馆更名为中国国家图书馆,并在国家建设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