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维持正常社会秩序离不开信息的畅通,而信息的准确是必须的。尤其在当下的“风险社会”,对信息的要求更加严格。每一个社会组织都应该为社会的稳定和谐做出贡献,组织内部信息的有效、准确、畅通是一个重要前提。高校面对风险应该怎样进行信息的有效传递,构建和谐校园呢?建立信息应急机制是关键。  相似文献   

2.
全媒体传播是基于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的一种新的传播模式,其理论优势是任何主体可以运用多种媒体进行综合传播。对于政府而言,全媒体传播力是一种执政能力,其对社会稳定的作用是:引导社会舆论维持社会心理稳定,满足个性化信息需求维持社会关系稳定,减少不确定感维持社会秩序稳定,提供市场供需信息维持社会经济稳定,解构恶意信息煽动维持社会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3.
社会稳定,是指整体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安定、协调、和谐和有序,是通过政府、社会或人们的自觉干预、控制和协调而达到的社会系统的动态平衡。社会稳定包含政治局势稳定、经济形势稳定、思想情绪稳定和社会秩序稳定等内容。舆论导向是指新闻舆论对受众思想和行动的影响。舆论引导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因而,一以贯之地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个总的指导思想出发,运用新闻规律和手段来实现并达到正确导向的目标,为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提供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社会稳定、社会秩序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人们由此获得一种安全感,但如果社会稳定以牺牲公民的自由、尊严和幸福为代价,那么这样的社会不可能有真正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国社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剧烈转型时期,以利益冲突和碰撞为突出特点的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成为社会不稳定的最根本诱因.而在新传媒的影响下,这些社会矛盾问题出现了新的特点,本文深入分析了新传媒影响下当代中国社会矛盾问题的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稳定社会秩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国家治理不外治理与强制两种手段,法律与权力两种工具,出乎后者,则入乎前者。过分依赖权力之强制,不能创造和维持长期稳定的社会秩序。通过柔性的社会治理,借助于法律之治,当可收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周芳名 《出版广角》2018,(11):88-90
构建社会稳定预警管理制度是有效实现城市社会治理,塑造良好社会秩序和提升广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路径.当前,党和国家正面临阻碍社会稳定的新情况、新问题.《社会稳定预警管理制度研究》一书从理论到实践,详细介绍了国内外代表性城市社会稳定预警管理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该书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城市社会稳定预警管理的系统性学术研究著作,具有重要的出版价值、学术价值和实践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8.
孙慧  周启超 《新闻前哨》2005,(11):12-13
任何社会,要维持其良好的社会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都有必要采用各种方式、手段对社会实施控制。社会舆论借助其独有的控制工具——大众传播媒介,对整个国家生活包括政治民主、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民众伦理观念的形成,负有一份特殊而不可取代的道义责任。很多时候,它是客观公正的文化表征,是社会普遍道德原则的灵魂和化身,它对国家的安危、发展,对社会的稳定,对公众的生活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因此,新闻工作者的地位也随之变得特殊起来。  相似文献   

9.
媒体是参与社会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本文从新闻媒体报道的角度出发,结合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分析实际案例,总结经验教训,探讨了媒体在防范社会风险、稳定社会秩序、重建社会规范、化解社会矛盾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和应有作为。  相似文献   

10.
书目控制是文献控制的组成部分,而文献控制又是社会控制的组成部分。着重论述社会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认为社会控制论应该成为文献控制论的上位理论。在梳理我国文献控制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认为我国文献控制论研究目前处于低谷阶段。提出的主要观点有:①书目是书目控制的手段,文献控制的手段则包括书目手段在内的其他多种社会手段,但书目控制和文献控制的对象都是文献;②文献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使文献的生产、传播和利用活动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维护,从而有利于保障社会成员的利益;③对文献控制手段的科学划分和控制机制的深入分析,是文献控制论研究的重点;④我国以往的文献控制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存在缺陷,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引入社会控制理论;⑤控制论、社会控制论和文献学是文献控制论的理论基础;⑥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文献学应该共同承担研究文献控制问题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彭剑 《新闻实践》2010,(7):20-22
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普遍的焦虑状态。它使社会的整合度降低,社会秩序失去控制,因而容易导致人们集体性行为事件发生。那么,应付这种普遍的社会焦虑,就不仅是一个政府、单位或组织所能解决的,传媒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沟通手段和意义构建系统,在化解社会心量问题方面应承担独特的职责。  相似文献   

12.
董仲舒以天道为其政治理论的逻辑起点,据汉初的社会具体情况,提出了以"大一统"为意旨的系列政治思想。本文基于社会控制理论,从社会控制的主体、客体、途径与目标等方面重新对董仲舒政治思想进行了梳理与厘清。董仲舒以"天"作为社会控制的主体,为了维护君主统治的合法性,他主张"君权神授"进而先验地推出作为"天子"的君主是社会控制现实的主体。董仲舒否定先秦儒家的共同人性论,提出了"性三品"的等级人性论,将具有可教性的"中民"设定为了社会控制的具体客体。社会控制的整个运行机制则是君主通过"德治"等社会控制途径教化"中民",广大民众在恪守"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中获得社会秩序的稳定,并以此达到异化的王道盛世即"大一统"的社会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13.
任何社会,要维持其良好的社会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都有必要采用各种方式、手段对社会实施控制。社会舆论借助其独有的控制工具--大众传播媒介,对整个国家生活包括政治民主、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民众伦理观念的形成,负有一份特殊而不可取代的道义责任。很多时候,它是客观公正的文化表征,是社会普遍道德原则的灵魂和化身,它对国  相似文献   

14.
宋代通过旌表孝亲,以宣扬孝道、教化乡民。同时大力倡导累世同居、割股疗亲等风气,引导民众的孝亲行为和意识,从而维护礼俗传统和社会秩序,加强政治统治和对社会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宋代通过旌表孝亲,以宣扬孝道、教化乡民.同时大力倡导累世同居、割股疗亲等风气,引导民众的孝亲行为和意识,从而维护礼俗传统和社会秩序,加强政治统治和对社会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30年代,由于养老金和退休制度尚未普遍建立、战争及灾害频繁,北平市老年贫民的流离失所、孤苦无依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如果说以往对于老年贫民的社会救济带着浓厚的“施惠”“怜民”色彩,那么20世纪30年代的养老救济则开始具备一定的政府责任意识。北平市社会局救济院与民间力量发起的各种养老院所相辅相成,成为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福利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养老救济实践不可或缺的参与主体。尽管由于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局限,这一时期的养老救济事业还存在着种种缺陷,但其对维持社会秩序、保障战乱时的民生还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渝 《档案天地》2014,(9):40-41
正社会稳定是指社会生活的安定、协调、和谐与有序,是通过人们的自觉干预、控制和调节而达到的社会生活的动态平衡。社会稳定符合人们的利益和愿望,事关国家的兴盛和富强,关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社会稳定一直是人类努力追求的目标。稳定是一切工作的前提,维护稳定是档案工作的天职。历代王朝档案都被贴上政治标签,是维护统治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工具。档案馆藏信息在维护稳定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档案及其衍生  相似文献   

18.
从社会治理的视阈来看待毕摩文化,在彝学研究中是一个创新。在社会治理中,毕摩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驱动和引导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对社会治理具有积极的能动功能。毕摩文化不仅对人们行为规范、道德约束、心理调适有着自身独特的功能,而且对维系社会秩序、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有着重要功能。毕摩文化为社会治理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资源,对彝族社会和谐稳定产生积极影响,进而推动社会治理实现"善治"。  相似文献   

19.
陶玉亮  张利民 《传媒》2008,(11):112-113
怎样理解社会新闻?怎样认识社会新闻的作用和地位?怎样做好社会新闻?这是编辑记者经常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张娅 《大观周刊》2012,(51):38-38,53
文化创造与传播的性质决定了新闻编辑的特性.文化传播的流程是选择的流程.而选择是编辉实践的重要特征。为大众传播是编样活动的社会目标,因此,编样主体履行社会职责,选择、加工最好的精神产品.求得最佳的社会效果.是社会主义文化传播的本质要求.编辑选择的价值.是其社会导向,新闻编样导向不是自然过程.而是编样主体作用于编辑客体的结果。丰十会公众被编样导向的社会典论所控制的态势越巩同.维持时间越长.就越能形成稳定、正常的社会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