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茅坤是明代著名的散文家、藏书家,其文学创作与文学思想对明清后世文士的影响深远。基于创作环境和自身文学理念的原因,其对唐宋文的产生了一种特殊情感,笔者称之为“唐宋情结”,这在他的文学理念、文学作品和文学收藏中有着体现。本文通过四部分的阐述对茅坤的“唐宋情结”进行了探究,分别为“唐宋情结”产生的背景,“唐宋情结”产生的原因,“唐宋情结”的形成过程以及“唐宋情结”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相术由广泛流行走向成熟定型的时代,相书的编纂传写相当普遍。文章依据史志目录、敦煌文献,结合对其他传世文献的考察,对唐宋之际相书的著录、种类等情况进行全面梳理,以期为全面认识唐宋社会文化,尤其是民间信仰与民众心理,提供一份独特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一提起清代诗歌,我马上想起“余霞散成绮”的句子。大约是内忧外患的刺激使然,或许是“否极泰来”的规律使然,唐宋以后的古代诗歌,在经历了元、明的衰落之后,到清代又得以复振。其作者之众,数量之大,流派之多,在唐宋之后的历朝中首屈一指,并且其中有许多是独具个性的名家,创作出许多佳作。 然而,清诗的研究却不甚景气,同唐宋诗歌研究的热闹景象相比,清诗的研究显然处在“灯火阑珊处”。即使是成就卓然的一代大家,所受到的关注也还比不上唐宋的二流诗人,吴梅村就是一例。 吴梅村是一位极富才华和创新精神的诗人,他用所擅长的…  相似文献   

4.
唐宋变革是一个关于唐宋年间中国社会性质发生转型变化的观点,而跪坐是中国古代汉人席地而居的传统习俗。本文先阐述什么是唐宋变革,再介绍中国古代汉人的跪坐的传统,最后考辨出正是唐宋变革的大环境下,使得古人摒弃了跪坐传统。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古典文学稍微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唐宋八大家,也知道明代诗文有个唐宋派。但是唐宋八大家的崇高地位同李白、杜甫在诗史上的崇高地位一样,并非一面世便有公论,而是因为后世文人不懈的宣赞和颂扬而致。唐宋八大家虽在明初己  相似文献   

6.
王敏 《兰台世界》2014,(5):55-56
唐宋词的兴盛成熟得益于隋唐燕乐艺术,而最后的脱离音乐则是词体衰落的根本原因。本文介绍了隋唐燕乐和唐宋词起源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唐宋词的兴盛发达和燕乐之间的关系、唐宋词的衰落和燕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唐宋词的兴盛成熟得益于隋唐燕乐艺术,而最后的脱离音乐则是词体衰落的根本原因。本文介绍了隋唐燕乐和唐宋词起源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唐宋词的兴盛发达和燕乐之间的关系、唐宋词的衰落和燕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付琼 《兰台世界》2010,(3):64-65
在清人所编唐宋八大家散文选本中,储欣《唐宋八大家类选》最为流行。兹就近年所见《唐宋八大家类选》的七种版本加以叙录,以为拾遗补阙之助。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取了唐宋诗歌这个研究视角,通过对唐宋诗歌中有关踏春诗歌的鉴赏和分析,来更深一步认识古代的踏春运动,进而促进我们对古人踏春运动的了解,对当代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范军 《出版史料》2004,(2):81-86
谈到中国封建社会的几个朝代唐、宋、元时,人们或唐宋对举,或宋元并列。唐宋对举,往往是唐宋并重;宋元并列,就常常以宋代元,至少是宋重元轻,宋详元略。其实,元代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在文化、科技方面,都是有所发展和创造的。就图书出版来说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1.
在清人所编唐宋八大家散文选本中,储欣<唐宋八大家类选>最为流行.兹就近年所见<唐宋八大家类选>的七种版本加以叙录,以为拾遗补阙之助.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取了唐宋诗歌这个研究视角,通过对唐宋诗歌中有关踏春诗歌的鉴赏和分析,来更深一步认识古代的踏春运动,进而促进我们对古人踏春运动的了解,对当代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秋节起源于月崇拜。从先秦至唐宋以降,围绕月崇拜形成了多维的叙事,包括:肇始于先秦帝王祭祀的仪式叙事,两汉月亮神话的图像叙事。唐宋文人伤别离、盼团圆的诗词叙事,这些叙事均于唐宋至明代逐渐汇集于民众习俗生活之中,形成了以团圆为主题并包含祈子、求偶、祈年、祈寿、女子祈求美丽、士人祈求折桂等内容的中秋节。  相似文献   

14.
传播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生存必须交流思想、传递信息,从而产生了人类的传播活动。唐宋时期,社会信息沟通存在一定困难,加之唐宋的科举取士,所以当时社会便形成了一支流动的“游学”队伍。一种新的传媒形式——题壁便应运而生。“题壁”,顾名思义是指把创作的诗词题写在墙壁上.当然这墙壁是处于风景名胜、寺院道观、邮亭驿站、酒楼茶肆等人员流动频繁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杨涛 《兰台世界》2016,(10):159-160
唐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繁盛时期,艺术高度成熟,《虢国夫人游春图》和《清明上河图》分别代表了唐宋绘画艺术的最高成就。艺术是对生活的反映和再加工,这两幅绘画作品,清晰地描述了唐宋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6.
《瀛奎律髓》是一部很有特色的唐宋律诗选本,对后代影响甚巨。在清代,因"唐宋诗之争"而成"显学",出现了多种评点本。本文对该书版本源流进行考察,以期管窥其经由一般学人之手进而走入诗人视野的流传情况。  相似文献   

17.
唐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中期,是一个重要历史发展阶段。唐宋统治都把加强中央集权作为巩固皇权的基本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唐宋诗词是我国文学史卜光辉灿烂的明珠,千百年来它一直为人们传诵不衰。过去人0」总是从老了、庄子、墨干等一些思想家的著述中去寻找占代的力学思想,但却忘了唐宋诗词中也有一些佳句是古人对力学现象的精湛描述。我读到的《力学诗趣》,是一本科学与艺术交融的高层次科普读物。它是南开大学出版社“学识走笔·大学生义库”中的一种,全书分_L下两编。卜编“力学诗话”,从唐宋诗词中对力学现象观察和描述的佳句人手,将诗情画意与近代力学的研究成果融合在一起阐述,使读者在欣赏优美诗词的同时,体会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19.
《中国博物馆》2009,(3):92-92
2007年9月30日至11月18日,苏州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联合主办“石渠宝笈·唐风宋韵——辽博清官散佚唐宋国宝书画苏州特展”。该展主要展出了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26件清官散佚唐宋书画,其中24件为一级文物,2件为二级文物,是苏州博物馆开馆历年以来举办的展览中文物整体级别最高的一次特展。  相似文献   

20.
唐宋“以禅入诗”、“以禅喻诗”之风蔚为大观,且几乎波及绘画、音乐、雕塑等所有艺术门类,在中国诗歌史、文学史、艺术史产生了深远而深刻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禅宗对中国诗学、文学、艺术的影响不亚于其宗教价值,探究禅与唐宋诗学之间的因缘也因而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学术意义。近些年来,论及这方面的专著和文章为数不少,然而,张晶先生的新作《禅与唐宋诗学》,却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