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重和肥胖学生在学校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超重和肥胖成了他们健康成长中的障碍,如何提高这部分人群的身心健康是增强我国学生健康水平的重要前提。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运动均衡营养辅以行为矫正来对超重和肥胖女生进行干预,预防超重向肥胖转化和对既成肥胖的女生进行运动与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2.
学生的营养水平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以及社会进步水平。这一点已经成为很多国家的共识。美国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现国民身体素质差是战争失利的关键,强健国民身体素质要从孩子们的饮食营养结构抓起。一、营养知识学习的意义近些年来,在我国城市地区中小学生营养大幅度改善的同时,超重、肥胖开始大幅度出现。在北京、上海等沿海都市,肥胖、超重儿童的数量不断增长,肥胖正逐步取代营  相似文献   

3.
2005年和2010年教育部等六部委共同组织的第五次、第六次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健康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体质监测数据表明,尽管青少年的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但青少年学生的部分体能素质指标近二十年来持续下降;超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城市中超重与肥胖的男生已接近了四分之一;中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二,大学生的视力不良率高达83%.  相似文献   

4.
当今 ,肥胖已成为我国城市儿童的一个影响健康的重要问题。肥胖大学生也在逐年增加。调查发现 ,肥胖大学生及体型较胖的大学生占入校后体育达标不及格学生的大多数。本文对高校肥胖大学生的运动减肥及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 ,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1985年以来,全国共进行了4次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调查数据表明:近20年,虽然青少年的营养和发育水平不断提高,但部分体能素质指标却持续下降;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城市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生体能素质下降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能是指人体器官系统的机能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它包括耐力、力量、速度、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体能素质的提高需要一定量的体育运动来实现。最近一次的体质监测数据表明,尽管中小学生的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但中小学生的部分体能素质指标近20年来却持续下降:超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城市超重与肥胖的男生已接近了1/4;  相似文献   

7.
全球儿童肥胖现象日益严重,我国肥胖儿童群体整体呈现“基数大、增幅快”的趋势。肥胖不仅会影响儿童青少年的正常生长发育,还会对身体多系统、心理智力、社会适应等产生严重危害。儿童肥胖也是引起成年肥胖和成年代谢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呈现出“慢性病低龄化”的现象,已成为我国国民健康体系中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儿童肥胖大多与传统育儿观念、代际伦理教育方式、现代育儿环境等家庭不健康的生活理念和行为有关。家庭作为儿童长期生活的直接接触环境,是防治儿童青少年肥胖的“主阵地”,在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治中具有重要指引及监管作用。此外,社会各环节的脱节管理也大大减弱了儿童青少年肥胖协同防治效能。因此,解决儿童肥胖问题,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从早期防范干预肥胖,基于数字化智能智算平台,实现以家庭为主、以路径驱动的“家校社医政”五维联动模式构建,促进全社会多环节的精准实施和紧密联动,这也是探索新时期积极实践慢性病防控与管理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体质监测数据表明,青少年学生的部分体能素质指标近二十年来持续下降;超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城市中超重与肥胖的男生已接近了四分之一;  相似文献   

9.
黄雅琼 《考试周刊》2014,(80):186-186
<正>1.中小学生的营养现状调查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青少年营养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在身高和体重的表现上较为突出。在1995年到2012年的多年间,我国青少年体重和身高同比前一阶段增加了8%。但是现阶段新问题又出现了,一方面部分地区仍然存在营养问题,另一方面肥胖不断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了一个很大的危害[1]。我国在2006年做过题为《青少年儿童1985~2005体质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较差的主要特点是:蛋白质,维生素A、B2、C,钙,铁不足者居多,同时还存在既有营养不良,也有过度营养的现象。城市中肥胖儿童的发生率1985年至1992年间已增加了两倍这一事实,进一步说明  相似文献   

11.
《教育》2007,(28)
据我国最近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在我国青少年中,营养不良与超重肥胖同时存在,其中18岁以下儿童、少年超重及肥胖率分别为17.6%和5.6%。专家介绍,儿童肥胖的一大原因是由于不良饮食习惯造成的。于是,为了进一步了解肥胖儿童的饮食习惯,《教育》旬刊记者通过问卷和数据收集的形式,对肥胖儿童的饮食习惯、身体状况以及家长对其不良习惯的态度展开调查了解,并以图表的形式——呈现。  相似文献   

12.
邓及勇 《教师》2012,(25):124-124
2010年我国进行了第六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调研结果显示,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滑趋势开始得到遏制,但是在很多方面还是在下滑。本人参与了这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并且很荣幸地成为了江夏区12~15岁年龄组的负责人,所以更清楚地看到了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差别。为什么在实施素质教育后,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还是成下滑的趋势呢?本文仅从个人观点谈谈对此现象的一些看法。一、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1.家长对孩子的溺爱现在绝大多数的中小学生是独生子女.父母和祖辈们总是担心孩子营养不够.不断给孩子加量。却使孩子的营养在不断地过剩,致使身体超重及肥胖。2.生活条件的改变给学生带来的影响随着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电视、手机、网络等现代文明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方便。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很多学生回家就是看电视、上网,有些学生课余时间全部用来玩手机,这些大大减少了学生的运动时间。  相似文献   

13.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超重或肥胖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超重或肥胖的学生喜欢吃油炸类和甜食的占79.85%,而以甜品饮料为零食的占61.54%,在日常习惯中吃一些高热量、低营养的快餐食品,使热量和糖的摄入大大提高,是造成超重或肥胖的主要因素;大约有一半的超重和肥胖初中生不愿意参与体育活动。运动因素、饮食习惯、对形体美的正确认知和社区环境改善是干预超重或肥胖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1980年以前,我国城市儿童肥胖发生率很低,约占0.5‰。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肥胖发生率出现增高的趋势,大城市尤为明显。据近年北京、沈阳、南京、哈尔滨等地调查,小学生单纯性肥胖发生率为1%~2%。单纯性肥胖的原因比较复杂,有遗传的影响,有环境因素的作用,还与个人体质特点有关。这些因素相互交错,难以划分各自的明显界线。值得注意的是,儿童肥胖有两个多发期:一是婴儿期(即1岁以内的孩子)。在婴儿期,孩子活动范围小,吃的食物又营养丰富,加上有的家长给孩子进食不予控制,孩子一哭就给他吃东西。这么一来,便出现肥胖。…  相似文献   

15.
青春期肥胖是指青少年身体里脂肪过多蓄积造成体重超标准的现象。一般体重超标10%为超重,超20%为轻度肥胖,超30%为中度肥胖,超50%为重度肥胖。个别青少年因骨骼坚硬、肌肉发达而超重不算肥胖。肥胖青少年常常一活动就感到心慌气短,甚至由于氧耗量和心输出量增加,出现头晕、头痛和血压增高等现象。造成青春期肥胖的主要原因为:一是遗传及内分泌紊乱;二是体力活动不足;第三是摄入的热量超过了自身消耗热量。青少年防治青春期肥胖要注意以下五点:第一,要对肥胖青少年学生进行健康知识教育,使之懂得肥胖产生的原因及其对肌体的危害,掌握肥胖防治…  相似文献   

16.
营养条件不断改善,孩子的体质却每况愈下。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7—12岁学生的体质问题集中在近视、肥胖、体虚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肥胖率正在不断增长,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笔者作为独立学院的教师,在对独立学院学生体查中发现,如今独立学院肥胖学生已经占据了在校学生的15%。青少年肥胖比例的快速增长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心理卫生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肥胖少年的肥胖原因进行解析,对控制青少年肥胖和减重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以期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8.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超重或肥胖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超重或肥胖的学生喜欢吃油炸类和甜食的占79.85%,而以甜品饮料为零食的占61.54%,在日常习惯中吃一些高热量、低营养的快餐食品,使热量和糖的摄入大大提高,是造成超重或肥胖的主要因素;大约有一半的超重和肥胖初中生不愿意参与体育活动。运动因素、饮食习惯、对形体美的正确认知和社区环境改善是干预超重或肥胖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王若懿 《教育》2007,(10S):30-31
据我国最近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在我国青少年中,营养不良与超重肥胖同时存在,其中18岁以下儿童、少年超重及肥胖率分别为17.6%和5.6%。专家介绍,儿童肥胖的一大原因是由于不良饮食习惯造成的。于是,为了进一步了解肥胖儿童的饮食习惯,《教育》旬刊记者通过问卷和数据收集的形式,对肥胖儿童的饮食习惯、身体状况以及家长对其不良习惯的态度展开调查了解,并以图表的形式一一呈现。[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潘燕  侯春光 《考试周刊》2014,(30):110-111
文章运用联合干预实验等方法,研究单纯性肥胖青少年学生减肥前、后在形态、机能、生理、生化指标、运动功能等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干预实验后的青少年学生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与干预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证明联合干预可有效防治青少年学生单纯性肥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