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学自然第三册《摩擦起电》一课教学设计苏玉彩[教材分析]:本课由以下三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通过实验,观察物体摩擦后能吸引轻小东西的现象。第二部分:通过实验,证明物体摩擦后能吸引轻小东西的原因是因为物体带了电。第三部分:通过游戏,验证课文第一、二部...  相似文献   

2.
我教义务教育教材《自然》第三册第十三课《摩擦起电》时,本想通过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亲身体验出“物体摩擦后能带电,带电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的东西(纸屑、泡沫、碎片等)”的原理。但是教材上的第二个实验:“用氖泡去接近摩擦过的塑料尺,看有什么现象发生”时,学生怎么做也看不出效果,不管怎么摩擦,氖泡总是不  相似文献   

3.
《摩擦起电》一课有两个实验,第一个实验:经过摩擦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第二是氖泡发光实验,证实摩擦后的物体确实带电。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我是这样做这两个实验的: 第一个实验:用毛皮摩擦过的塑料尺接近轻小的纸屑,发现吸引。然后,用毛皮摩擦过的塑料尺接近一个  相似文献   

4.
此课属于观察实验课,通过教学指导学生认识物体摩擦后能带电,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的物体;使学生掌握摩擦起电的操作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学生探索自然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物体磨擦后能带电,带电物体具有引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相似文献   

5.
我教《摩擦起电》尚志市黑龙宫镇小学弥尚魁《摩擦起电》是小学自然第六册的一堂实验课。本课重点是使学生懂得什么叫摩擦起电,知道两种电荷。难点是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概括。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认识:带电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2.知道:用摩擦的方法使...  相似文献   

6.
我在教过渡教材第六册《摩擦起电》时,也有和宜昌市西陵区得胜街小学李西珍老师同样的感受。物体经过摩擦能吸引起轻小的纸片,这个实验并不难做。用氖泡去接近摩擦过的玻璃棒,使氖泡发亮,这个实验我每次都是以失败告终,大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六年级学生求知欲较强。我想,以往的实验都是用视觉来说明物体摩擦起电,能不能用听觉来说明物体摩擦起电呢?这个实验我终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做出来了。  相似文献   

7.
一、实验目的要求本课学习的重点是指导学生认识摩擦能使物体带电;带电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并通过了解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认识电有两种,同种电互相排斥,异种电互相吸引。  相似文献   

8.
1 摩擦起电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二册P44图4-1,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实验,是学习电学观察的第一个演示实验。用丝绸跟玻璃棒摩擦,毛皮跟橡胶棒摩擦带电,实验很难成功,原因是天气潮湿,丝绸和毛皮不干燥。用烘干设备,对实验器材进行干燥处理的方法,虽然效果显著些,但费事费力。用以下方法演示摩擦起电,效果显著。a.用长约0.8m,宽0.2m的农用薄膜,对拆后与桌面摩擦,薄膜能吸引大量的轻小物体,效果非常显著。b.手掌与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摩擦,起电的效果很好,泡沫塑料带负电荷,手掌带正电荷,人要站在绝缘的泡沫塑料…  相似文献   

9.
读了《小学自然教学》1994年第5期湖北荆门市麻城乡邓冲小学刘远政老师写的关于“摩擦起电可以听见”一文后,我在其它杂志上又看到类似问题,就是被摩擦后的物体不能使氖灯发亮。本人在教这一课时,通过多次的实验和探索,成功地做出了三种不同的实验:摩擦起电能吸弓[轻小的物体,手摇静电感应器能使学生看见和听见电球上的电火花和噼啪的响声,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后接触氖灯能使氖灯发亮,所以摩擦起电也可以“看见”。摩擦起电不能使氖泡发亮,造成“看不见”的原因,关键是实验操作时方法不对。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知道物体摩擦后能带电,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的东西。 2.会做摩擦起电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二、课前准备: 演示材料:吹塑纸(有色)剪的小猫一个;丝绸一块;贴有白纸的小黑板一块。  相似文献   

11.
《摩擦起电》教案芜湖市育红小学邵宝玲一、目的要求1.指导学生认识物体摩擦后能带电,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的东酉。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索自然事物的兴趣。二、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吹塑纸一块;纸屑、鸡毛、泡沫塑料碎块、硬纸块每组各一包;每组氖泡、气球各一个...  相似文献   

12.
在教《摩擦起电》一课时,我先充分地让学生动手做塑料尺、笔杆等与头发(或别的物体)摩擦后的吸引小纸屑的实验,从而理解“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的物体”这一性质,接着教师讲解“正电”、“负电”和“同种电互相排斥,异种电互相吸引”的概念,并做相应的实验,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有两点做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发现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轻小物体,他们称这种现象为电.在中国,古人王充所著书籍《论衡》(约公元1世纪,即东汉时期)中有关于静电的记载顿牟掇芥,顿牟就是琥珀,当琥珀经摩擦后,即能吸引草芥一类的轻小物体.  相似文献   

14.
初三电学的第一堂课“简单电现象”中的第一节“摩擦起电,两种电荷”,要讲授人们认识电的历史,要做物体摩擦后吸引轻小物体、同种电荷及异种电荷的相互作用、验电器等实验,讲述生活和生产中的静电现象等,从授课老师的板书看,几乎都抓住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相似文献   

15.
一些基本实验 1.带电体同中性体的相互作用静电学的第一个基本实验就是两种物体互相摩擦之后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电的概念就是由此引入的。这个实验会联想起两个问题:一是带电体能不能吸引重的物体?二是这种吸引力——电力是不是服从牛顿第三定律?可用下述四个实验来回答。实验19.带电体也能吸引重的物体:带电体对重的物体也有吸引作用,只  相似文献   

16.
我教《摩擦起电》一课时,小朋友们在理解了“摩擦后的物体带静电,带静电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的物体”后,我就让他们做摩擦起电实验。小朋友们有的把纸剪成纸屑,有的把泡沫塑料弄成一颗颗的小圆柱……;有的用塑料小尺,有的用塑料笔杆……;有的在头发上摩擦,有的在衣服上摩擦……。他们兴致极高,做得非常入神……还有几分钟就要下课了,我刚要进行总结,忽然听到一个哭声:“老师,我衣服脏了。”同学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都被  相似文献   

17.
小学自然教材第十册第4页的实验要让学生认识到带同种电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的物体相互吸引。按教材介绍的方法,实验时是把一根摩擦后带电的玻棒(或胶棒)用细线拴在其中部并悬挂在支架上,再用另一根摩擦后的玻棒(或胶棒)去接近它。让学生观察两个带电物体是相互吸引还是相互排斥,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带同种电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的物体相互吸引。这样做存在几点缺陷:一是用细线把带电的玻棒(或胶棒)悬挂起来后它本身就已是摇摆不定,这时再作吸引或排斥的实验必定让学生难以信服;二是如果让悬挂起来的带电玻棒(或胶棒)…  相似文献   

18.
一、练习内容“电”和“磁”单元包括第六册第3——9课。内容多,难度大,要求较高,其练习的主要内容是: 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电有两种:一种是正电(用“+”表示),一种是负电(用“-”表示)。用毛皮摩擦后的橡胶棒带负电,用丝绸摩擦后的玻璃棒带正电。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同种电相互排斥,异种电相互吸引。 2.放电现象:当带有较多异种电荷的两个物体相互接近时,它们之间会产生电火花和爆裂声,这种  相似文献   

19.
调皮的静电     
从实验中观察静电的作用,再试着用它移动一些小东西吧!1静电小妖怪第一步,用薄绵纸剪几只小妖怪,剪好后,放在桌面上或地上。第二步,准备一把塑料尺,在运动服上快速摩擦几分钟。第三步,把塑料尺举到小妖怪的上方,然后慢慢向下移动,发生了什么变化?什么是电电是由物体之间粒子的运动产生的。电流动的时候可以点亮电灯,带动机器。电不流动的时候,就会变成静电,附在物体上。静电可以吸起物品,也能击飞物品。  相似文献   

20.
让学生动手做“摩擦起电”实验麻城市第二实验小学肖素芳(431500)小学自然教材第六册里的"摩擦起电"的第二个实验,按书中设计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接近氖管,氖管能发亮,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常难成功。我们同行改用毛皮或丝绸会摩擦塑料文具盒、塑料尺或唱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