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是一门艺术。正确爱我们的孩子,即是正确地对待我们的未来。爱孩子不是问题,如何爱孩子却是一个问题。更大的问题是,我们不曾察觉自己的爱是有问题的。一份对孩子教育的爱,在这个时代需要历经多么遥远的距离,需要克服多少莫名其妙的局限和外力,才会准确地抵达。家长对教育问题的关注,有着一种穿越所有泡沫和迷雾的本能。  相似文献   

2.
小邪 《新闻世界》2006,(7):53-55
这里的电影都离不开爱情,这里的爱情都在电影中回放,在电影里,我们透视着爱情;在爱情里,我们阅尽了人生。十部经典影片,一场荡气回肠的情爱历程。从“寻找”到“心动”,漫长的“等待”,短暂的“缘份”,是该“珍惜”还是唏嘘?爱是“时间”?是“空间”?是“寂寞”是“责任”?还是“离别”之后的“重逢”?也许“爱”就是“人生”……[编按]  相似文献   

3.
王霞  任强 《大观周刊》2012,(48):236-236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会很优秀,只是需要我们耐心的了解和正确的引导。每一个学生,都像天空中的星星,有的灿烂耀眼,有的光彩暗淡。那些光彩暗淡的,可能是由于我们离它太远,如果我们离它近些,多关心他们些,那么他们就会更好。作为一个教师,一定要善于发掘孩子的亮点,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帮助他们树立自信。笔者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当不好的教师”,所以转化后进生要以尊重和信任为前提,以爱为转化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4.
最伟大的爱是无条件的。我们爱,被爱,而不管自己是否有缺点和毛病。当然,我们应当努力成长和发展。但是成长和发展的愿望和力量可以从爱和被爱中得来。 我们都认识一些人,他们有很多需要,极度苛求。他们常常不按理出牌,态度蛮横,不讲道理。他们似乎太以自我为中心了。也许他们就是这样。然而,假如我们能够爱他们,他们可能会感受到我们的爱,因而激发出他们的最佳状态。我们的爱能够改造人,使他们更可爱。正如诗人西奥多·罗特克  相似文献   

5.
“爱”是教育青年的感情基础。毛泽东主席说过“官兵关系搞不好,不是方法问题,而是根本态度问题。”我认为,这个根本态度中所包含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感情问题。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爱、爱心、爱护是教育青年职工的感情基础。一个人从小首先得到的是父母的爱。孩子在父母的关怀教育下成长,因此,父母的教育指导和自身行为是他们的第一影响源。进入学校以后,孩子们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当他们参加工作以后,各级领导尤其是他们的直接领导,就成为他们的重要影响者。这时的青年职工虽然已开始进入成年,走上社会,但他们毕竟还…  相似文献   

6.
真爱无悔     
芦会芹 《大观周刊》2012,(6):177-177
接手一个新班,经过短时间的接触,我了解到孩子们的心底是纯真的、善良的。他们是一棵棵未经修剪的小树,等待着我用全身心的爱去浇灌、去护理。  相似文献   

7.
一位出院的SARS病人这样讲述她的心理历程:对SARS的恐惧把她和她的亲人分开;而对亲人的爱又把他们联在一起。真正折磨他们的,是那份因爱而生的内疚  相似文献   

8.
孩子爱撒谎怎么办?孩子胆小怎么办?孩子行动拖拉、丢三落四、爱生气、爱哭鼻子……又该怎么办?本书理论结合实际,辅以大量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实例,帮助妈妈轻松找到每个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法,是妈妈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非常合适的指导工具和教育助手。  相似文献   

9.
你不必完美     
我们当然应该努力做到最好,但无人能始终不出错。好几次,当我必须告诉我的孩子我在某件事上做错了的时候,我多害怕他们不再爱戴我。但我惊奇地发现,他们因为我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而更爱我。比较起来,他们更需要我诚实、正直。  相似文献   

10.
“爱”是教育青年的感情基础。毛泽东主席说过:“官兵关系搞不好,不是方法问题.而是根本态度问题。”我认为,这个根本态度中所包含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感情问题。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爱、爱心、爱护是教育青年职工的感情基础。一个人从小首先得到的是父母的爱。孩子在父母的关怀教育下成长,因此,父母的教育指导和自身行为是他们的第一影响源。进入学校以后,孩子们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当他们参加工作以后,各级领导尤其是他们的直接领导,就成为他们的重要影响。这时的青年职工虽然已开始进入成年,走上社会,但他们毕竟还年轻、幼稚,所以他们不能不想到“靠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周末,在托儿所的孩子们,总是急切地等待着妈妈领自己回家。希希的妈妈却常常来托儿所向孩子告别。小希希尽管以哭声来挽留妈妈,可是,这位年轻的妈妈,却为她心中的另一种爱所牵动,只是亲亲孩子带泪水的脸蛋,就直奔轮船码头去了。这位年轻的妈妈叫戴洪英,是《上海农垦报》编辑部副主任,上海市1983年度优秀新闻工作者,她爱自己的孩子,更爱她的报纸、她的事业。为了核实一件急于见报的读者来信,她只得又“弃”儿远去了。为了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钟情于她所热爱的新闻事业,戴洪英把刚满两岁的孩子送进托儿所全托。戴洪英有她的心愿:自己根底浅,要献身于新闻事业,就要拼搏,就要抓紧分分秒秒充实自己。  相似文献   

12.
俞云峰  林杉 《今传媒》2009,(6):9-10
背景与缘起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要给予他们关心和爱护,而残障儿童更需要得到格外的照顾和呵护.爱德慈佑院是由社会上有爱心的人士、爱德基金会部分职员以及残疾人士的家长参照海内外相关组织发起成立的南京首家为智障人士服务的专业化非营利机构,一个为残疾、特别是为智力障碍青少年和他们的家庭服务的人道主义组织.2002年初.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两住女老师都是孩子的母亲.她们一定很爱自己的孩子,可是,为了让处于危险中的孩子能够继续享受母爱、让这些孩子的母亲能够继续爱自己的孩子,两住女老师义无返顾地选择成全孩子们的爱,放弃对自己孩子的爱,这是一种何等的大爱啊,她们又何尝不是爱之大神!  相似文献   

14.
青春铁路人     
骆文 《报林求索》2012,(4):40-41
<正>他们是我们的青春同路人,一样爱音乐、爱打扮、爱生活,对未来有甜蜜的期待,对生活有丰满的想象。然而,一袭笔挺的铁路制服又让他们与我们略显不同,责任、担当、踏实、坚强,铁路赋予他们的,是这些金属般的品质。如同在大地上向各个方向延伸的铁轨,沉稳的构建起钢铁般的脊梁。他们也许是我们的朋友、邻居,也许是我们的姐妹、兄弟,也许只是来去匆匆的旅途中萍水相逢的路人,而他们与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就像是一个围城,里面的想出去,外面的想进来。两位移民父母下了很大决心,将孩子带回中国接受基础教育,但国内的基础教育让他们又爱又恨。无论如何,小学一毕业,他们又都要把孩子再带出去  相似文献   

16.
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呵护,是每个孩子童年时的幸福时光。但并非每个孩子都那么幸运。一些失去父母保护的孩子,就像折断了翅膀的天使在街头流浪,饥饿、冷眼让他们备尝艰辛。如今在北京通州区地铁八通线的最东端,一个名叫“光爱之家”的地方,105个孩子在这里又重新获得了家庭的温暖,39岁的石清华和来自社会各界的志愿者们用双手为他们撑起了一片蓝天。  相似文献   

17.
邱方 《出版广角》2005,(12):42-43
这是一部融合了心血和爱、呈现方法和毅力的作品,一个记录孩子成长历程的纪念,一本所有父母与子女可以共同续写的书。心情是什么?情感怎么表达?想像力从哪里来?从哪儿能够找到比喻? 相信每个孩子初学作文时,都会有上面这些困惑。常说:文无定法,但对于初学写作的孩子来说,作文是有一定规律,是有方法可循的。著名作家肖复兴就深信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三十年前,董宏猷在江西少儿出版社出版了《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三十年后,他的新作《一百个孩子的中国梦》在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曾经的江西少儿出版社,就是今天的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曾经的《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今天的《一百个孩子的中国梦》,都是一个爱孩子的长者为爱幻想的孩子编织的梦幻童话.我们常感叹韶华易逝、沧海桑田,但是董宏猷三十年造一梦,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三十年坚持让梦飞翔.他和他们的执著让人相信,有一种情怀坚如磐石,时光盗不走,岁月摧不毁.  相似文献   

19.
张雪艳 《大观周刊》2012,(17):183-184
课堂需要教师具备一种悠闲的心态,同时要有乐观的态度,适当的等待能激起学生的主动思维,这远比教师面面俱到的指导具有更好的效果。在等待中,学生学得主动了,学得灵活了,这不正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吗?课堂因等待而精彩。让爱放慢脚步,我们要时时有“等待”之念,常常有等待之举。课堂上慢慢走,会欣赏到别样的风景;积极地等待,会创造出更多的教育精彩。让我们学会等待,要知道,一切的关爱和理解全都是从等待开始的。反思自己以往的课堂教学,由于过于追求知识的容量,留给学生自由思考和自由发展的空间过于狭窄,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课堂教学需要等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和体验,让学生共同参与学习过程,共同体验学习过程,从中得出结论。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立足于启发,不要急于给学生答案或结论。只有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才能使其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思考,诱发创新的灵感。对于任何一个知识,学生都会有他自己的想法,他们需要一个空间来发表自己的想法,耐心等待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让思维在交流中发生碰撞,在碰撞中产生见解多样化,在多样化的见解中进行最优化。  相似文献   

20.
孩子"爱"学习吗?虽然这是个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会有不同答案的问题,但总体上说,答案的不同往往仅在于"爱"的程度上,真正"爱"学习的孩子只占少数,有相当多的孩子并不"爱"学习,甚至讨厌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