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5 毫秒
1.
这是一位农村教师的随堂课,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数学第一册“9加几”。这部分教学内容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是在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学生掌握好本节课知识,可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位教师在新授阶段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2.
<正>“9加几”是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单元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和10加几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从单元整体教学的视角看,“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整数加法教学的重要节点,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其既是10以内加法的延续和发展,又是进一步学习两、三位数加法的重要基础。而“9加几”又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单元的第一课时,其地位和作用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另一方面,教学只有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始终顺着学生的思维展开,才能有效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展开探索,并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  相似文献   

3.
倍,是儿童思维由加法结构上升到乘法结构的台阶,是儿童数学认知结构中的一个生长结点,它起着承上启下的、构筑儿童数学知识大厦的基础作用。"倍"概念的建立和理解,需要学生克服加法结构的影响,即需调整已有认知结构,是对原认知的顺应。再者,教材的改编引起学生的已有认知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教师应借助乘除比翼的合力来重新定位和整合倍的认识的教学:通过乘除抽取学生原有的思维;借助"找"、"圈"、"数"以达到学生对倍概念的掌握与内化。  相似文献   

4.
"5以内的加法"一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使学生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5以内的加法"一课包括加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加法两部分内容,加法的初步认识是选择学生熟悉的浇花情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到把两个数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通过看看、摆摆、算算等活动,学习5以内的其他加法算式,并初步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5.
“10的认识”、“得数是10的加法”是第一册第一单元的教学重点。学生能否熟练掌握10的组成,正确迅速地计算出得数是10的加法式题,对学生今后继续学习数学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讲清数的概念之后,应把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当堂的巩固练习上。精心设计练习题,尽量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仔细观察、思考发现“10”的  相似文献   

6.
胡力 《湖南教育》2001,(7):33-33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第二册第一单元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本册的重难点之一。它是与一位数加一位数得数超过10的加法相对应的减法内容,需要学生熟练掌握。从教材分析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做20以内的退位减法关键是熟练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即算法是“想加法算减法”。当20以内进位加法熟练了,退位减法也就迎刃而解。从教学实际来看,学生在最初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7.
有理数加法是有理数四则运算的重点。教材从生活实例过渡到具体算式,再抽象归纳出加法法则,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教学模式。过去的教学过程,总是教师陈述法则,然后举例,学生只是等待接受现成的结论,然后加以记忆和  相似文献   

8.
20以内进位加法是小学数学第一册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要让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就要运用迁移规律,设计好课堂练习,组织好课堂教学,这对搞好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教学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也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法则形成是运算教学的核心环节,运算教学要加强生活现实的联系应用,关注数学模型;设计运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凸显算理算法;重视运算过程的表达书写,培养运算习惯;贯彻运算学习的基本套路,培养规则意识.有理数加法是引进负数后学生面临的第一种运算,是一切运算的基础,以有理数加法为例,阐述如何让学生经历法则形成过程,凸显运算教学核心.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聋校教材第九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节是“几分之一”的认识,它是聋生学习整数后第一次接触分数。分数对他们来说还很陌生,很新奇,怎样引入分数的概念,笔者在一节公开课教学中较好地创设了情境,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并安排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感知,产生“顿悟”,  相似文献   

11.
小学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第八册在教学加法的意义这一章节上,笔者认为教材在编排上应加修正。教材借助(P47)例题:一列火车从北京经过天津开往济南,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37千米,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直接把加法的意义给学生指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发现学生对加法的认识、理解,始终是抽象的理解,模糊的认识。就这个问题我们作了以下教学实践探索:我们在教学加法时,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数和计算的原则以后进行教学的。人类认识数,是通过数数来认识的,数数的方…  相似文献   

12.
函数的单调性,是学生第一次进行严谨、完整的代数论证,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研究函数的性质,是学生第一次认识“任意”,所以无论在基本知识方面、研究方法方面还是认识论方面,高一数学教学都承载着重要的使命。课标教材人教A版数学配套的教学参考书中明确指出本课时的研究方法一“三步曲”。  相似文献   

13.
罗霞 《湖南教育》2000,(17):50-51
9加几是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第一堂课,也是进位加法的起始课。后续的8加几、7加几等内容教学的思路同9加几教学的思路是一致的,多位数的加法教学也可迁移运用9加几的思想与方法。因此,搞好本节课的教学,对学生学习进位加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注重凑十法的引入凑十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种算法,运用它的关键是将两个加数分拆,使之有两个数的和是整十。而这种分拆凑十的算法,在生活实际中应用很广,因此,进行本课教学时,有必要使学生了解一点生活中如何算一些很简单的数的知识,引起他们学习的欲望。比如,奶奶买了9…  相似文献   

14.
<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是第一学段“数与运算”主题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认识了100以内的数,会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教学的。该内容是学生发展运算能力、形成和发展推理意识的基础,是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时,教师如何凸显100以内进位加法运算的一致性,帮助学生形成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发展数学思维呢?笔者从计算方法、运算规律、数学思维出发,建构了如下学习路径。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虽有较强的认知能力,却不能深刻领悟知识所蕴藏的内涵,更不能在真实的情境中灵活运用知识,成了知识的奴隶。因此笔者认为,改变这种状况应从以下几点入手:一、创设情境,引向指路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创设与数学有关的教学情境,激发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究数学的强烈愿望。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先用幻灯出示我校的全景照片,并设计问题情境:你们了解我们的学校吗?我们的学校有多少个班级?有多少学生?男生、女生各有多少.……接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一定的时间内,走出教室,亲自去调查学校,然后在课堂上汇报交流。在活动中,学生对加法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下面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16.
<正>兴趣教学,指教师针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一个和谐温馨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掌握技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一、培养学生的说话兴趣1.激发兴趣,开阔思维。兴趣是学生探索知识、认识事物的内在动力,如在二年级的"100以内数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先表扬学生:你们在一年级就学会了20以内数的加法,同学们学得真棒!今天学习10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同  相似文献   

17.
严程燕 《云南教育》2000,(21):41-42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比较抽象 ,学生较难理解的内容。“认识一位小数”又是“小数初步认识”的基础知识。因此 ,使学生理解“一位小数”的正确含义 ,是教学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一内容 ,主动探求新知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中我注意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 ,采取了演示、操作、对比等多种手段使学生感知、认识、理解 ,愉快地获取新知。   一、直观演示 ,感知一位小数  从整数到小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 ,学生第一次接触虽有一定困难 ,但“九义”教材是以学生学过的十进分数来认识小…  相似文献   

18.
1+1=2,在人们眼中无疑是一个最简单的数学问题。当提问到1+1=?时,所有学生都能脱口而出得数是2。可是,学生真的知道1+1,为什么结果是2吗?又是否明白,为什么,要用加法?本文着眼于最简单的数学问题,着重研究数学中数与算式、算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对日常教学中的加法教学提出思考,分析小学加法算理研究对于加法教学的重要性。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加法算理,处理好算理和算法之间的关系,才能站在学生的高度去教学,真正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使用课标教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次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笔者按照教材的设计意图,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学生喜欢的拼图活动之中,通过实物图、相同数相加的算式与乘法算式对照、把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让学生完成对乘法的初步认识。并借鉴了他人有关教学设计中的做法:在列出了同数相加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简便的方式把同数相加表示出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实际教学情况与教师和教参所预想的大不一样。  相似文献   

20.
刘阳 《教育教学论坛》2012,(26):271-272
"加法"是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比大小、第几、几和几(组成分解)的学习后进行的,是计算教学的起始可课。让学生初步认识加法。知识虽然简单,却对以后的计算学习起着相当重要的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