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随着"走转改"活动的不断开展,电视媒体对于各项新闻工作也有了新的采访措施与方式,电视记者作为电视新闻采访的主体,对于真实反映基层百姓生活状况、提升新闻报道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电视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应时刻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采访出真正的"走转改"新闻,如果一个记者只是为了完成"走转改"的相关任务而刻意进入基层进行采访活动,最终其采访的相关新闻也可能不会被人认可为"走转改"新闻。笔者通过研究和分析发现,如果在采访过程中缺乏准确的角色定位,就会影响到采访效果,导致整个新闻质量不高,因此电视记者应在新闻采访中清楚自身的角色,避免出现采访活动成了旅游形式或记者过于高傲等情况。  相似文献   

2.
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新闻工作就好比是场旷日持久的战役,这场战役的最终胜利是——不断创作出更多精品。时下,不论报道模式、采访工具、传播途径等怎么改,这些都是形式的变化,其本质还是对新闻作品的传播。作品来源于新闻工作者,只有广大新闻工作者坚持"走转改"这一利器,才能抓到活鱼,创作出更多读者和观众喜闻乐见的精品。正视问题不松懈随着"走转改"活动广泛深入的开展,一些体验式采访、接地气的新闻陆续出现在各级媒体上,但随之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走转改"是广播电视战线的一项长期任务。作为大众媒体"走转改"的先驱,央视采用原生态反映、纪实化风格、平民化视角等方式,深入现场对事件和当事人进行深入采访,受到观众肯定。新闻"走转改"时代,要求记者在体验式采访中,描摹出人物内心情感,挖崛人物背后的故事。而在这个过程中,媒体的报道风格,正悄然发生着改变。  相似文献   

4.
王普 《新闻实践》2005,(2):19-19
过去,国际上发生重大灾难事件,都是欧美记者抢尽风头。然而,在此次印度洋海啸报道中,中国内地媒体首次派出记者前往采访,他们的敬业奉献精神和优秀的职业素质,为境外同行所瞩目。 记者见到, 《羊城晚报》、 《京华时报》、 《南方日报》、 《解放日报》、上海东方卫视、广东电视台、广州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派出近20名记者前往灾区。这些地方记者没有参加记者招待会的机会,没有拿通稿、文件的渠道,惟一的办法就用"腿"来跑新闻。  相似文献   

5.
新闻最具标志性的特性是什么?换言之,我们一看就知它是新闻而不是别的东西,那种新闻的标志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现场.我自己阅读中外新闻史,觉得对于新闻动力系统的描述有很多种,但一直隐含着一条线索未被足够认真地总结,它就是:新闻现场.CNN靠什么起家?第一次海湾战争的直播!传统媒体时代,战地记者是最能够产生媒体英雄的,这在于他们最大量地提供了战争现场.我做了20多年记者,还希望能够一直在一线做,我认为记者的起点,就是被丢到一个陌生的现场,比如矿难,比如火灾……不需要多,只要两三次这样的新闻采访,就像记者了.  相似文献   

6.
记者部落     
《青年记者》2012,(7):26
"作为一名记者,你做得够不够格?评判标准归根到底是要看群众欢迎不欢迎、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本期"传媒骄子"介绍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的优秀典型、丹东广播电视台记者刘彤的新闻历程。媒体对司法权的监督处于什么现状?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媒体与司法如何良性互动?请看  相似文献   

7.
新闻战线"走转改"进入了建立长效机制的阶段,建立长效机制,不仅要让编辑记者人到基层,更要让他们心到基层,记者的心在哪里安放,记者的脚步就会在哪里踏响。本文结合《南京晨报》建立"编辑记者社区联系点"的做法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从2014年12月中旬开始,全国新闻战线广泛开展了"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行进中国·精彩故事",进一步深化拓展了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作为河南报业市场的重要一员,大河报通盘谋划,制订详细方案,把"走转改"主题采访活动作为媒体融合发展成效的一次检验、作为进一步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一次练兵,努力构筑立体化、互动式的传播体系。在活动中,大河报新老媒体强化互融、互补、互动,实现素材一次性采集、内容多平台生产、信息多渠道发布、效果全方位呈现,创新讲好故事的采编方式、传播渠道、产品形态,实现讲好故事与融合报道的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9.
代宗锋  仲继军  朱金平 《军事记者》2012,(12):F0002-F0002,I0001
由解放军报社主办、人民海军报社协办的第六届军事新闻论坛,11月20日至23日在三亚海军某基地成功举办。围绕"军队媒体如何更好地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这一主题,与会代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结合新闻界开展的"走转改"活动.代表们深入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某驱逐舰支队和西沙水警区学习采访。代宗锋、仲继军、本刊记者朱金平摄影报道  相似文献   

10.
"走转改"活动是落实"三贴近"原则、创新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举措,是媒体的社会责任和记者的社会担当得到重塑、新闻本质得到回归的有效途径,是新型传播格局下提升媒体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引导力的重要举措。如何深化"走转改",把握着力点,放大效应,扩大影响,使之常态化、长效化,是摆在新闻战线面前的重要课题。一、见闻式报道与深度报道相结合,增强"走转改"的思想内涵目前的"走转改"报道多是见闻式的故事报道,广度有余,但深度显得不足。贴近基层,见闻式的新闻报道能直观地传递信息,能为受众带来感动,但在发挥新闻的  相似文献   

11.
最基层的媒体要不要走基层在"走转改"活动的初始阶段,报社许多新闻工作者认为,县市区域报本身就生存在最基层,天天和老百姓打交道,没有必要再搞"走基层"活动.县市区域报真的不需要"走转改"吗?随着活动的开展与深入,对"走转改"的认识误区逐步得到纠正.现在浙江省的许多县市区域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走转改"活动,并形成了比较统一的思想认识.一是身在基层并不意味着深入了解基层.二是真正鲜活的好新闻是用脚走出来的,只有深入才能做好新闻.三是再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如果长期脱离基层脱离群众,也会变成两眼瞎,发现不了新闻,更发现不了好新闻、鲜活的新闻.四是走基层只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转变工作作风、采访作风,改进文风,写出百姓关心喜欢的新闻作品,进而改进办报理念、思路,为报社自身转型升级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2.
认真梳理各级各类媒体开展的“走转改”活动,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本文着重对当前媒体“走转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当前媒体“走转改”存在的主要问题问题一:有的媒体为了应付检查,把新闻专栏改头挟面,往往是换汤不挟药“走转改”,哪里是基层,如何“走”?“转”什么、“改”什么?这是摆在新闻媒体面前的重大问题.一些媒体缺乏研究,仓促上阵,导致报道缺乏新意.一些媒体片面追求“走转改”报道的量,把原有的栏目改头换面,打上“走基层”的栏花,内容是换汤不换药,报道乏善可陈,这有悖于开展“走转改”括动的初衷.  相似文献   

13.
2008年7月中旬,一位新闻发言人的离职引起网上热议.在中国的新闻发言人中,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是最独特的一个,每次公开表态,均引发公众关注.任职5年来,王旭明经历了100多场新闻发布会和上千次记者采访,持续与一些媒体及评论人唇枪舌剑,"教育买衣论"、"媒体无知论"、"中国教育成功论"、"名校生养猪论",是媒体对其表态之浓缩.  相似文献   

14.
在新闻行业中"走转改"被不断提及,如何实现走转改,说到底就是要摆正记者的心态,让编采人员不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发自内心地为大众进行报道。特别是专题新闻,专题新闻多为媒体策划的深度报道,如果连专题新闻也不能走心,失去诚意,那么读者又怎么能成为媒体的忠实受众呢。如果说消息类新闻的雷同是大量使用新闻通稿的懒惰造成的。那么专题类新闻写作的不深入采访、互相抄袭,就只能是记者不真诚的结果。因此,笔者呼吁专题报道,要有感而发、非诚勿写。  相似文献   

15.
刘雪红 《新闻窗》2014,(5):94-94
2011年以来,各新闻媒体都在贯彻中央"走转改"精神,大批记者深入基层采访,发表了大量来自基层的报道。三年多来,黔南日报记者纷纷走向田间地头,到学校、进企业,了解基层干部群众的所思所盼,反映他们的所求所愿,用一篇篇生动清新的文字稿件,一幅幅别开生面的新闻图片,记录社会的变迁,讴歌群众的创造,反映时代的风貌,回应社会的关切。我作为其中一分子,在"走转改"活动中也是收获多多,感悟颇深。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各媒体"走转改"活动的开展,"记者手记"这一新闻写作样式"火"了起来.在"走转改"活动中,各类媒体都开办了"记者手记"这一专栏.从中央电视台到各省市电视台,从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到省、地市报. 那么,如何认识"记者手记"和写作"记者手记"呢? 一、"手记"与"记者手记" 手记这一文体最初应该来源于笔记文体和日记文体.相关解释为,亲笔写的书信、日记、笔记等.  相似文献   

17.
在人人拥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记者作为媒体公信力的践行者和捍卫者,如何坚守职业精神,是一场考验。一、走进新闻现场,经受住"客观真实"的考验走进新闻现场,是记者的职业行为。自媒体时代,记者的采访方式更加丰富、便捷,电话、手机短信、电子邮件、QQ、MSN、微信等网络即时聊天工具,让记者的采访大大打破了时空的局限,以致于有些记者忘掉了"脚板底下出新闻"。甚至有的记者过度依赖电  相似文献   

18.
两会是新闻人物、新闻话题和新闻观点最密集的场所,特别是即将举行的2008年奥运会,更使北京处在全球媒体的聚光灯下,因此今年北京两会不仅本地媒体关注,境外记者也纷纷报名采访,媒体间不竞争也难。  相似文献   

19.
一是新在组成方式:采访团首次打破媒体界限,横向组团。二是新在策划方式:分团长牵头策划,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三是新在活动方式:八分团同时活动,多点开花。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不久,北京市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首都媒体采访团",启动大型主题采访活动。采访团针对不同区域、不同领域分设8个分团,参团记者兴奋地称之为"八路军"。这支"秉承"了光荣称号的采访队伍紧扣"十八大",深入"走转改",通过机制创新、形式创新,最大程度地激发编辑记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引导和推动市属媒体特别是都市类媒体把更多力量投入主体宣传,把更多版面留给宣  相似文献   

20.
交通工具太重要了!摄影记者是玩命的职业,因为他必须到达新闻事件现场,置身于新闻事件之中,他才能采访拍摄到精彩感人的新闻照片。洪灾前线,我们听的最多的话是: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解放军。这里,我也要补充一句话: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新闻摄影记者。事实上,在整个洪灾前线,所有的新闻记者,包括文字、摄影、广播、电视等媒体的记者,都是十分辛苦的,都有过危险的经历。但是相比较起来,摄影和电视记者辛苦程度要比文字记者大一些。因为他们要携带照相器材,采访拍摄必须及时到达新闻事件的现场,不到现场,或者晚到,是拍不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