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习惯是指经过有意识地训练和潜移默化地陶冶所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自动重复的学习行为、心理倾向。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关于“习惯”的经典论述有:“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学习环境和教育有关.是在后天教育培养下形成的一种自觉的活动倾向,它是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体会到,学习习惯不仅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还对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产生影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学习知...  相似文献   

3.
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倾向。良好的习惯是有意识训练的结果。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使之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也可以使教师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中.从被动教学的状态解放出来。同时结合合理的评价机制,使学生学习行为水平得到正确的评价和研究.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从而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4.
一、学习习惯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影响 1.什么是学习习惯。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养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模式”,习惯是后天养成的一种固定的、机械地完成某种行为或动作的特殊倾向。习惯是后天习得的,但并不是所有习惯都是有意识地反复练习而形成的,有些习惯是在一些活动中无意识地机械重复某些简单动作而养成的。不管是怎...  相似文献   

5.
吴春娟 《成才之路》2011,(18):96-I0025
数学学习习惯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的行为或倾向。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促进他们形成其他学科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初中数学应从课堂学习、课外作业和考试三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  相似文献   

6.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指一个人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养成的一种自觉地、主动地按照某种程序进行学习的特殊倾向。在美术教学中,学生认真准备学习用具,课堂上注意力集中,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积极动笔.按时、认真完成作业,将所学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转化为自己的作品等学习行为和方式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7.
习惯是人的一种非智力因素,是人们在后天所养成的一种自动进行某些活动的倾向,是一种自觉、主动、持久、稳定的行为方式。叶圣陶先生在《两种习惯》中说:“养成一种好的习惯可以受益终身。”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能否学好历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根据笔者多年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的经验,我认为学生应养成下列学习历史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8.
习惯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人们在后天所养成的一种自动进行某种活动的特殊倾向,是一种自觉、主动、持久、稳定的行为方式。学习习惯就是学生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著名教育家曼恩曾说:习惯就仿佛是  相似文献   

9.
学习习惯是一时不容易改变的学习行为方式和行为倾向.一个人养成什么样的学习习惯,便会对其学习成绩产生有利或有害的影响.因此,同学们要培养自己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教学大纲提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在教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地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纳入到日常教学任务中。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性循环.提高学习效率,优化课堂教学。然而.现在很多小学生好的学习习惯没养成,而不好的习惯却习以为常.教师要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在发展过程中是有一定差异性的。可以说.差异是无处不在的.无时不有的。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后进生.有人学习目的不明确:有人注意力容易涣散:有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人自卑孤僻.不思进取。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应该承认差异.分析差异.因材施教.树立“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的教育理念.把爱的天平倾向后进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与特长.从而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一、在感性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数学学习习惯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行为倾向。帮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低年级的数学学习中至关重要。教师可从感性活动入手引导学生获得体验,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并养成独立思考、敏于应用、善于学习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3.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自动地进行学习活动的特殊倾向。它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生理机制来看,习惯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动力定型:从心理机制上看,习惯是一种省时省力和高效率的自然动作。由此可见,学习习惯是学习方法经常化的行为表现,是经过反复训练而养成的学习方式。英国教育家j.locke说过:“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良好的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  相似文献   

14.
习惯是一种比较固定地、机械地去完成自动化动作的倾向。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  相似文献   

15.
王向阳 《学周刊C版》2011,(11):194-195
学生学习化学的效果如何.不仅与教与学的方法紧密相关.还取决于他们学习化学的内在驱动力——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动机.就是把学生潜在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实现激发学习动机可以通过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评价的科学性等措施实现。  相似文献   

16.
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每一所学校追求的目标,也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由于各种因素,在我们学校的各个班级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习困难生,他们有的由于学习基础较差,有的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或学习习惯较差等,表现出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信心.学困生的存在成为困扰每个教师的一大难题,也制约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是小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为学生以后的生活、学习奠定基础。学习习惯是指经过有意识的训练和潜移默化陶冶所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自动重复的学习行为、心理倾向。而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在开始学习数学之初是什么都没有的,所以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要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性格等方面采取不同的培养策略,要因材施教,善于引导、启发,通过反复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尽到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8.
王蕾 《陕西教育》2010,(5):57-57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更有利于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针对我们在教学中存在的重事实性知识的记忆.轻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使学生积极、愉快地学好信息技术.其中重要的一环是重视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在普通高级中学,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处于弱势的学生较多,他们构成了学校里学习成绩的弱势群体.生物教师应结合本学科教学,有意识地按照能力形成的规律,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给弱势学生更多的关爱,激活他们自主学习的兴奋点,长期地有计划地对弱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训练,培养他们乐于动手,勤于思考和大胆质疑的习惯,让他们逐步学会自主学习,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0.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孩子必备的素质.也是他们学好数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基本保证。然而.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实践中存在着种种不良的学习习惯.严重地影响着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析了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现状,并从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内容、要求,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措施等方面谈了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