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也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可见,强调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必须聚焦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文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语文教学可以因教师风格的差异而异彩纷呈,但是教学目标和内容都必须围绕这个核心,教学的种种措施和行为也都应该紧扣这一核心目标,而阅读教学更能体现这一点,更能发挥语言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杨孙涛 《新疆教育》2012,(23):104-105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从这个表述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出,新课标内容和目标都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突出“实践性”、“综合性”特点。语文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语文教学可以因教师风格的差异而异彩纷呈,但是教学目标和内容都必须围绕一个核心,教学的种种举措和行为也都应该指向这个核心:“语言文字运用”。  相似文献   

3.
正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就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作出了明晰的定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明确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语文学习的核心任务。强调了语文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必须聚焦这一核心,语文教学的举措和行  相似文献   

4.
200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因此,先前我们提得比较多的是:理解、感受、感悟。这样可能会导致一种倾向:重视内容感悟,忽视语言运用。现在,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开篇即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显然,强调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应该指向语言运用。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这一定位,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根据文本的特点,凸显这一核心任务呢?本人结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文本解读及教学,谈谈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可以看出,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应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语用价值,是文本的核心价值。学语言,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怎样挖掘文本的语用价值,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呢?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3,(A1):42-43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性质"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告诉我们,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教师要通过开展各种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但在教学中,由于训练意识不够,目标  相似文献   

8.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聚焦“语言文字运用”。如温儒敏教授所谈到的,语文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语文教学可以因教师风格的差异而异彩纷呈,但是教学目标和内容都必须围绕一个核心,教学的种种举措和行为也都应该指向语言文字运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有效途径是语占文字训练。  相似文献   

9.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这一表述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为"语言文字的运用"。语用价值,是文本的核心价值。学语言,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那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怎样挖掘文本的语用价值,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呢?  相似文献   

10.
<正>《语言文字应用》是按照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编写的选修教材,是第一本专门讲授语言文字知识和应用的语文课本。《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该课程"应引导学生增强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广泛的实践中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生动的实例展开教学,力求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创造性的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可见,《语言文字应用》在教与学各方面与文章阅读模块都有很大不同,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创新性,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强调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须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突出“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也就是说,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围绕“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如何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一门实践性课程”这一核心来开展教学。语文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开展多种教学实践的基础学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提法将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聚焦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文章拟通过新课标中的年段目标和《雨后》一课的教学反思来阐述落实语文文字运用的策略和技巧,以期和同行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13.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在一篇课文存在许多教学价值点的情况下,我们就应该抓住"语文核心价值",取舍与甄选出能确保教学针对性与有效性的教学内容,让课堂教学变得简洁高效。笔者认为可围绕以下四点精选教学内容。一、挖掘语文学科的增值点,打开"语言运用"  相似文献   

14.
高彦 《教育艺术》2020,(4):24-25,26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解释,其关键词是"运用",语文课程是一门语言运用课程。这里强调了在教学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学语言,积累语言,更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言,要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意识,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15.
《河西学院学报》2019,(4):81-89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确定语文课程的性质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旗帜鲜明地将语言文字确立为语文课程的核心要素。语文教师应提高认识,不断提升自身的语言文字素养,科学有效地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将拼音与汉字教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分析梳理,对语文教师及其教学会有所裨益。同时也建议"国培计划"应把不断提升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文字素养作为一个重要的培训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这一表述,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建国以来历次"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基本上都一致表述为"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但是,正如读者是个性化地理解作品的,广大教师对于"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可以看出,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应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语用价值,是文本的核心价值.学语言,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怎样挖掘文本的语用价值,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呢?  相似文献   

18.
词语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点,但许多教师把词语教学的目标只定位在“理解”层面,对于“运用”,在课堂上却并不见着力。《语文课程标准》(20l1年版)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核心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内容涵盖“理解”和“运用”两个方面,而学习语言文字的方法就是在实践中历练。笔者在欣赏名师课例时,发现名师们一直以来正是能从“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角度来思考教学,  相似文献   

19.
阅渎课应该关注什么?这似乎不应该再成为一个需要研讨的问题了,因为《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说得明明白白:"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可是前不久,我听了几节相同的阅读课,却发现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仍旧不小。这几节课都是教学《大江保卫战》(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尽管几位教师的教学风格迥异,教学手段也各不相同,但这些课的基本思路无非两条:一条是特别偏重于挖掘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在思想教育上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更应该关注的是文本的语言形式,我们的问题设计也应该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而不单单是针对文章的内容理解,更不应该为了理解文章的内容而设计繁琐的问题,让学生在文章的内容上兜兜转转,最后没有留下丝毫"语文"的痕迹。课标中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要求学生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在解读《难忘的一天》(人教版二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