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设计了以激光功率、扫描速度、扫描间距、铺粉厚度为因素的正交实验,研究了SLM 成型18Ni-300 模具钢粉末过程中各个工艺参数对成型件致密度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工艺参数优化。实验表明,在选定范围内,成型件致密度随激光功率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扫描速度的增加持续减小?随扫描间距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随铺粉厚度的增加持续减小。最优工艺参数组为激光功率260 W、扫描速度500 mm/ s、扫描间距0.11 mm、铺粉厚度0.02 mm 时,成型件致密度99.99%,为所有实验中的最优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优化无芯模旋压轨迹提高成形件形状精度,同时保持壁厚以防止过度减薄。创新点:针对轨迹形状设计,提出利于形状误差抑制的"几何相似性原则"和利于壁厚保持的"小曲率原则"。针对道次间距设计,提出利于形状误差抑制的终道次"大变形量原则"和利于壁厚保持的"变形量均匀分配原则"。方法:首先,根据不同的前道次轨迹形状与目标件复杂轮廓形状的结合衍生出四种成形方式(表1)。通过试验比较不同成形方式对成形件形状精度和壁厚的影响。而后比较等道次倾角差(EPA)、等外径差(EDD)和等平均环向应变(EHS)成形量分配方法对成形质量的影响(图13~16)。最后,根据终道次对成形质量的关键性影响,提出基于终道次优先的等平均径向应变道次轨迹规划方法。结论:基于终道次优先的等平均径向应变道次轨迹(RF+(FPEHS))规划方法,能够在有效抑制形状偏差和提高形状精度的同时较好地保持壁厚以防止过度减薄,是一种较优的道次轨迹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3.
影响SLS烧结密度的成型工艺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聚苯乙烯为试验材料,在AFS-320MZ/Q自动成型机上,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别研究了激光功率、激光束扫描速度、扫描间距等3个烧结成型工艺参数对烧结密度的影响关系,得出要保证烧结质量与加工效率,需合理匹配成型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验证无芯模旋压工艺可行性,同时深入探究此新型工艺机理,研究并获取旋轮轨迹曲线参数化控制及其对于零件成形精度的影响趋势。创新要点:基于贝塞尔曲线实现对于无芯模旋压旋轮轨迹曲线的参数化控制;通过构建包括成形与回弹工艺过程的无芯模旋压仿真模型,研究参数化轨迹曲线对成形件壁厚及形状精度的影响趋势及关系,同时对成形过程变形区应力应变进行了深入探究分析。研究方法:1.基于三次贝塞尔曲线实现对于旋轮轨迹曲线的拟合以及参数化控制(图3);2.利用LS-DYNA软件实现对无芯模旋压成形及回弹工艺综合仿真及其过程、结果数据的提取;3.研究不同参数化轨迹曲线下成形件壁厚及形状精度变化趋势(图12和13),获取量化轨迹曲线对于零件成形精度影响关系(表3),并通过增加实验组验证所获关系模型;4.提取成形过程中及成形后板料变形区应力及应变数据(图14–19),深入探究上述变形机理。重要结论:凹轨迹曲线下,坯料中部出现最大减薄及变形程度,且降低曲线曲率,形状精度提高;凸轨迹曲线下,最大减薄及变形区域出现在坯料后部,且降低曲线曲率,壁厚及形状精度均提高。  相似文献   

5.
无芯模旋压旋轮轨迹曲线对其成形精度影响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验证无芯模旋压工艺可行性,同时深入探究此新型工艺机理,研究并获取旋轮轨迹曲线参数化控制及其对于零件成形精度的影响趋势。创新要点:基于贝塞尔曲线实现对于无芯模旋压旋轮轨迹曲线的参数化控制;通过构建包括成形与回弹工艺过程的无芯模旋压仿真模型,研究参数化轨迹曲线对成形件壁厚及形状精度的影响趋势及关系,同时对成形过程变形区应力应变进行了深入探究分析。研究方法:1.基于三次贝塞尔曲线实现对于旋轮轨迹曲线的拟合以及参数化控制(图3);2.利用LSDYNA软件实现对无芯模旋压成形及回弹工艺综合仿真及其过程、结果数据的提取;3.研究不同参数化轨迹曲线下成形件壁厚及形状精度变化趋钟(图12和13),获取量化轨迹曲线对于零件成形精度影响关系(表3),并通过增加实验组验证所获关系模型;4.提取成形过程中及成形后板料变形区应力及应变数据(图14-19),深入探究上述变形机理。重要结论:凹轨迹曲线下,坯料中部出现最大减薄及变形程度,且降低曲线曲率,形状精度提高;凸轨迹曲线下,最大减薄及变形区域出现在坯料后部,且降低曲线曲率,壁厚及形状精度均提高。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理论计算的基础上,借助abaqus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主要讨论在不同板料厚度下成形带凸缘圆筒件的应力分布和变化情况,以及壁厚的变化情况,找出其应力和壁厚随板料厚度变化的规律。验证理论计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也反应数值模拟的参数比理论计算更精细化,为该类零件的成形工艺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拉深成形中凸、凹模圆角半径一直都是成形的关键,严重影响成形的质量。以板料成形理论和abaqus软件为基础,探讨带凸缘圆筒件拉深成形过程中凸、凹模圆角半径的影响。结果表明:拉深成形过程中,板料最大应力主要集中在凸、凹模圆角半径处;在一定范围内拉深时采用较大的圆角半径,整形以后侧壁的厚度也较大;但凸、凹模圆角半径处的壁厚变化则刚好相反,随着首次拉深圆角半径的增大,壁厚逐渐变薄,甚至出现破裂和折叠;运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能很好地预测其成形缺陷,并可对计算参数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8.
针对特种管路设计的GH4169异径三通,模拟研究了液压胀形过程的金属流动规律,研究了加载路径、摩擦系数、管坯的尺寸等工艺因素对成形质量的影响,采用优化的工艺参数,解决了成形过程中管件开裂和失稳起皱等问题.结果表明:异径三通管成形过程中壁厚最小的区域分别是:支管顶端、底部圆弧顶端处、主管侧壁中心处;壁厚最大的区域分别在主管左右两端、支管拐角处、圆弧过渡处.成形过程摩擦系数越小,对异径三通管成形越有利;内压相对较大时,对异径三通管成形有利;变压加载时,对管件成形最有利.  相似文献   

9.
在离焦量、送粉量、送粉气流量一定的情况下,研究了激光功率、扫描速度、激光束与送粉束相对位置等对激光熔覆成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送粉束在前,激光束在后,激光功率为6 kW时,扫描速度为1.5 m/min时的熔覆层成形较好;激光功率为7 kW,扫描速度为1.2~1.4 m/min时的激光熔覆层成形较好。送粉束在后,激光束在前,激光功率为7 kW,扫描速度为0.5~0.6m/min时的激光熔覆成形较好。熔覆层的组织形态主要有平面层、胞状晶和树枝晶。  相似文献   

10.
在粉末激光烧结快速成型技术工艺中,激光功率及扫描速度对成型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不同激光功率及扫描速度下烧结出的金属制件,测量其体积变化,从而得出最佳的工艺参数值.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钢管高性能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进行了包括钢管壁厚、截面形式、钢材类型和钢管内表面状态4 个参数的推出试验研究,分析了试件的试验现象、荷载-滑移曲线和界面黏结强度。 结果表明,仅当试件壁厚较薄时,钢管中下部会出现45°剪切滑移线;不同钢管壁厚试件的荷载-滑移曲线共有3 种增长模式,均包括胶结滑移段、滑移段和摩阻段3 个阶段;增大钢管壁厚、使钢管内表面锈蚀可以提高界面黏结强度;采用方形钢管代替圆形钢管、不锈钢管代替普通钢管对界面黏结强度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通过实验方法定量研究在相变材料较为剧烈的熔化传热过程中散热器倾斜角度的改变对其瞬时性能所产生的影响。创新要点:定量研究在倾斜角度从水平到垂直时,储能式散热器在脉冲式热负荷作用下瞬时性能的变化规律,并在所研究的工况范围内给出了最优的倾斜角度参考值。研究方法:采用电加热方法模拟电子器件所产生的热源,通过调节电压改变脉冲式热负荷的强度和作用时间,并根据热电偶测量所得的加热表面温度变化来表征储能式散热器的瞬时性能。重要结论:在一定的倾斜角度下工作,可以有效提升基于相变材料的储能式散热器的瞬时性能。在加热功率为40 W、以75℃为目标时,其有效保护时间的相对增长可达约67%。  相似文献   

13.
激光靶测速是速度测量的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其测试效率高、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测速范围大、受环境因素影响小,很有工程应用前景。针对激光靶速度的实际工程应用背景,深入、系统地研究了在匀加速阶段和匀速阶段测速时影响测速相对误差的因素,得出了在这两个典型阶段测速时,激光靶的安装位置及其精度与测速相对误差的重要关系。同时,分析得到了在给定测速相对误差前提下,激光靶的最佳安装间距。上述结果对激光靶测速的相关工程应用和相关实验的设计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分别定义了松散指数和分层指数描述物料松散和分层的优劣情况,并与筛机参数进行建模分析,得到振动参数对物料的松散和分层具有较大的影响权重,分析了振动参数对松散指数和分层指数的影响规律。利用布谷鸟寻优算法对松散指数和分层指数进行双目标优化,寻求能同时满足较优松散效果和分层效果的参数组合。寻优所得的筛机参数组合为:振动频率20 Hz,振动幅度2.5 mm,振动方向角18°,筛网倾角18°,筛网长度160 mm,筛孔尺寸1.0 mm,筛丝直径0.8 mm。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不同倾角结构面对裂隙岩体强度及变形性质的影响,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0°、15°、30°、45°、60°、75°、90°7种典型倾角结构面岩体在三轴压缩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响应,并从微观角度分析了结构面的变形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围压条件下,随着结构面倾角的增大,不同倾角结构面岩石试件抗压强度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含有90°倾角结构面的岩石试件的抗压强度与含有0°倾角结构面岩石试件的相等;随着结构面倾角的增大,结构面上的剪应力的变化趋势是由中部向结构面倾向方向的两侧扩展,并且逐渐趋于集中.  相似文献   

16.
软硬结构面的存在阻断了岩体性质的连续性,结构面倾角的位置和角度会造成多种破坏模式。文章对上软下硬地层隧道的破坏过程和破坏模式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分界结构面倾角在30°~75°时隧道稳定性较差;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在对称模式下,围岩位移、破坏区和塑性区呈对称分布;在非对称模式下,结构面倾角和围岩的力学参数决定了破坏区的位置和范围,破坏区的位置主要受结构面倾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某常减压装置含缺陷管道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相控阵检测方法对管道焊接接头进行无损检测,确定管道缺陷类型和尺寸,根据GB/T 19624—2019推荐的安全评定方法对管道缺陷进行安全评定,通过改变缺陷的大小和间距,探究缺陷类型、尺寸和相互位置对管道安全评定的影响,结果表明:裂纹缺陷单独存在时,缺陷高度对安全评定影响最大;未焊透缺陷单独存在时,缺陷长度对安全评定影响最大;两条缺陷共存时,随着缺陷间距S的增大,缺陷处应力先缓慢增大后快速减小并逐步趋于稳定,但是由于管道中缺陷数量增加,导致两条单独存在时均安全的缺陷在共存时可能造成管道不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