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新闻摄影的形象价值及表现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二林 《新闻窗》2009,(2):72-73
众所周知,一张好的新闻摄影作品应同时具有新闻价值和形象价值这两个要素。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新闻成为旧事,其新闻价值也将不断消退,然而,许多新闻摄影作品的价值却依然存在,甚至有不断升值的趋势,其原因就是新闻摄影的形象价值在起作用。“读图时代”的到来进一步提升了新闻摄影形象价值的作用,用画面形象说话,已成为新闻传播的一种趋势,正所谓“一图胜干言”。也就是说,新闻摄影的形象价值将越来越被重视、越来越显示出它作为衡量一幅新闻摄影作品优劣标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学是通过语言形象的艺术,它可以使读感同身受,其实,新闻作品也需要形象地描绘现实,新闻写作不仅要用事实“说话”,更主要的是用活生生的形象“说话”,尤其是速写,特写和现场短新闻等体裁更应如此,介是,有不少编辑记只重视抽象枯燥的途述,不重视绘声绘色地描写,有的记在新闻中偶到有一段形象描绘,编辑常以“新闻要简炼”为名而将其删除了,看部分获奖新闻作品,甚至获大奖的新闻作,我是因为题材新颖和分量较重,其字表达则是不敢恭维的,作品虽然语句通畅,事实叙述清楚,但字干巴,可读性较差,新闻作品的社会效益就大打折扣了。  相似文献   

3.
新闻之所以具有报道事实、传递信息的功能。跟其中包含的“五要素”分不开。这五个要素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均为“W”,新闻五要素又有“五个W”之称。一则消息能够交代清楚这五个要素,一般就能使读者明了新闻报道的基本内容。对一幅新闻照片来说,表达新闻的基本要素亦应是起码的要求。只不过图片表达新闻要素的方式是直观可观的形象,而不是由横、点、撇、捺构成的文字符号。大家知道,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无论多么高明的文字描绘的形象总是难以完全取代真形实象的。即使有人用洋洋万言的篇幅来详尽描绘某一人物的形象,而没有此人的照片作“插图”的话,此  相似文献   

4.
萌生写这篇文章的念头,乃是由妻子对当地电视台一位新闻播音员的多次称赞所引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回了,当看到这位女播音员播报新闻或主持什么晚会节目时,妻子便会说起她在大街上目睹这位播音员弯腰拣起自己不慎掉在地上的一小片纸屑的事情。说起来,这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且又是这么一点“纸屑小事”,可妻子却没有忘记,且每每提起,这不能不令人有所思索,问个“为什么”?这恐怕就是人们常说的一个人形象问题,说得更具体些,也便是一个新闻人的形象问题。  相似文献   

5.
话语不仅反映社会现实和结构,而且还建构社会现实和结构。随着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新闻话语日益成为构建社会现实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受众了解社会现实的一种重要渠道。本文以诺曼·费尔克拉夫的话语研究理论为分析框架,从环境新闻话语的文本、话语实践、社会实践三个向度,分析《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有关河北省的环境新闻对河北省生态环境形象的建构。结论表明,环境新闻话语建构了环境污染严重的河北省形象,同时建构了全面、深入、全力进行生态环境治理建设的积极正面的形象。  相似文献   

6.
国际新闻传播中的国家形象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新闻传播在塑造国家形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平衡的国际新闻流动会导致错误的或消极的国家形象和国际间的误解。而错误的国家形象和由于不平衡的和不公平的国际新闻流动所造成的国际间的误解,会影响各国政府、组织和人民的关系、理解和交流,甚至引起国际间的冲突。本文以国际新闻传播文献中有关国家形象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为框架,以中美两国新闻媒介中的对方国家形象问题对比研究为例,探讨造成国际新闻传播中的国家形象问题的原因和影响以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靳军 《记者摇篮》2005,(8):51-51
新闻图片作为新闻传媒手段之一.以其所具有的可视形象传播信息而受到受众的青睐。新闻图片有着“新闻”和“形象”的双重属性。要让一幅(组)新闻图片使读者从中获取一种信息.同时又得到某种程度的审美享受,需要研究以下几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8.
3、形神兼备视觉形象也好,听觉形象也好,对形象的描绘,既要形似,还要神似,贵在形神兼备。对于人的形象描绘来说,形神兼备,就是要写出他们的精神、情志。有一篇反映资产阶级新闻理论奠基人约瑟夫·普利策晚年情况的特写,对双目失明的普利策的形象描绘相当传神: 我(指作者、普利策的秘书艾勒因·爱尔兰)还没有来得及细看周围的一切,普利策先生就靠着管家的左臂走进了房间。我立即看到,这个人又高又  相似文献   

9.
新闻漫画对树立报纸完美形象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当今“读图时代”,现代版式的观念变革,“内容为王”的再次强调,都使人们在处理报纸和读者关系的时候,注意、使用并发挥着新闻漫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国家形象被认为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我国在构建国家形象、提升国家整体的美誉度方面更注重讲好“中国故事”,而对“中国观点”的表达重视不够.本文结合实际,分析了当前我国媒体新闻评论在国家形象传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从强化主体意识、善于把握契机、坚持原则立场、讲究方式方法等方面努力改进.  相似文献   

11.
文化规范与新闻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端于美国的新闻框架理论,源自社会建构论。该理论认为,大众传媒为人们建构了一套标准和价值体系,作为社会的个体——人,都受到环境认知、掌握环境的需要而接触新闻。因此,研究新闻框架的形成就不能离开文化规范的大背景。本文从文化规范出发,探讨了新闻框架的理论基础和作为组织生存的“子”文化体系,并进而考察了在这种文化规范的体系中,新闻框架如何引导着受众对新闻的解读,指出文化规范是新闻框架形成的最基本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2.
如何落笔破题,写好文章的开头,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元人乔梦符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他从不同角度道出了文章开头的重要作用,这同样适应于新闻评论的开头。新闻评论“凤头”的形象引入艺术,是新闻评论常见的一种开篇方法。就是在评论开篇,或讲故事,或描绘环境,或抒发情感,或引用诗文,由此引入对中心论点的论述。评论作者运用亲身经历或阅听知识,叙家常般娓娓道来,把受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要提出这一问题 增强新闻摄影形象表现力,是图像新闻成为当今主体新闻之一的时代要求使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激烈新闻竞争使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二十年,我国新闻摄影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革。 由于“图文并重、两翼齐飞”指导思想的形成和确立,新闻摄影已经不再是附属品,而是与文字新闻辉映互补、斗艳争奇的新闻重要组成部分。新闻摄影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广播依靠声音传递信息。这样,广播就具备了声音感染力功能的优势。写作广播新闻,要注意发挥这一优势,取得报纸新闻达不到的效果。在广播中,听众无法看到用文字描述的东西,而是依靠记者把新闻事件绘成一幅声音的图象提供给人们。这就要求广播新闻尽量写得生动形象,悦耳动听。我们向广大听众作报道,进行宣传,目的就是要帮助大家了解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达到理性的认识。但是,理性认识必须依赖于感性认识。如果广播宣传从概念到概念,就理论谈理论,没有充分的材料,空泛说教,就违背了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也就不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老舍说得好:“我们应当把大道理先在心中消化了,而后用具体的事、现成的话写出来。”我们写广播稿应尽可能把一般的道理,讲得具体生动,用看得见,摸得着,想象得出的具体事实,来代替抽象的概念。比如,“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这样一个深刻的哲理,毛泽东同志用“鸡蛋因得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鸡子,但温  相似文献   

15.
借助文字强化形象优势新闻摄影的优势是形象,但任何形象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新闻摄影的“局限”也是新闻形象自身的弱点所必然。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摄影运用形象“说话”、独立报道新闻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形象性再强的图片新闻,也离不开文字说明交代它的诸要素。不认识这一点,过份强调形象的独立性是不现实的。事实上设有一个摄影记者是完全依赖形象而不借助文字就能报道新闻的;只是因为他们是摄影记者,是以画面形象为主报道新闻的,文字在他们手中处于从属的地位。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形象自身就“立”不起来,也不可能有新闻形象的相对独立性。因而文字说明对于新闻摄影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16.
新闻摄影是视觉形象的纪实,是用“第三只眼睛”来观察新闻现象,用瞬间形象这一特殊语言来“描述”新闻事实的;是以高度概括而富感染力的固定画面形式来展现新闻事件的细节、情态和片断,并告诉读者新闻事件的丰富内涵,以及作者的情感的。  相似文献   

17.
张潇予 《今传媒》2023,(9):16-19
新媒时代,随着数字技术的断层式发展,新闻传播范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闻传播效用价值理论研究的框架和着眼点也随之改变;新闻媒介从信息传播及价值输出载体转化为个体认知与社交平台,兼具社会服务终端功能。本文基于新媒体传播研究视角,以算法新闻推送为切入点,展开了新闻价值体系构建下新闻效用价值问题的研究,观察了媒介新闻价值判断标准从“价值量”向“互动效果”的变迁,探讨了现状下新闻效用价值及相关媒介伦理延伸问题的嬗变,发现“技术理性回归新闻伦理”与“重构新闻效用价值”之间尚存的关联,提出“新闻行动者”要运用战略的驱动、理论的重构、目标的谋篇以及技术的触达,寻找新媒体新闻价值选择与用户兴趣选择之间的契合路径与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18.
新闻主播既是一种媒介形象,又是一种被符号化的社会角色。镜头前的新闻主播和其他职业从业者一样,都是在特定岗位上通过受社会规范所制约的表演行为塑造特定的角色形象,不同的是,新闻主播更肩负着社会主流价值观引领作用,其代表的不仅是单独个体,更是党和国家的主流媒体形象。基于社会表演学三大核心矛盾,完整的新闻主播形象的塑造需要平衡好“自我”与“角色”形象、保持“前台”与“后台”表演的一致性、完成设定“脚本”与“即兴”发挥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9.
贺翔宇  许鑫 《传媒》2023,(10):94-96
作为哈萨克斯坦的主流媒体之一,《哈萨克斯坦真理报》对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新冠疫情等方面进行相关报道。本文选取《哈萨克斯坦真理报》2020—2021年两年间有关“中国”的相关报道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新闻框架理论对报道的主题、数量、来源、体裁、主要事件、背景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内容分析和话语分析研究发现在后疫情时代该报将中国形象呈现为担当责任的大国形象、合作互助的伙伴形象、自然灾害面前沉着应对的可敬的邻国形象。  相似文献   

20.
新闻的美感,直接诉诸于新闻作品中的形象。形象,是美的“载体”。没有形象的新闻作品,也就无所谓美。形象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它的具体可感性。新闻作品中的形象,如;人物、景物、事物、故事等,它们犹如生活中存在的那个样子呈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面对新闻形象,就像面对生活本身一样,具有强烈的感染效果。 1.化虚为实屠格涅夫说:“写作过程中——从来不是观念,而永远是从形象出发。”所谓“从形象出发”,不是不要思想性,不要指导性,而是要把思想性、指导性融化在形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