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水和火是西方文学中的传统意象。诗人艾略特在《荒原》中通过火与水的意象,编织出一战后西方精神文明的荒原。本文将从原型批评的角度在《圣经》中找到水火意象的原型,从而看出《荒原》中水、火世界是如何统一在其主题下的。  相似文献   

2.
“水”是西方文学中的传统意象,也是一个含义多样化的意象:灾难与死亡象征、生命与希望象征、净罪与再生象征。在《荒原》中,艾略特把“水”意象植入了传统的这三方面含义;由于这三方面含义,有助于解释荒原“有水却缺水”的矛盾;同时这三个含义也紧密联结《荒原》的基本主题:“死亡-复活”意识,通过神恩和自救从死亡到复活。  相似文献   

3.
鲁迅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中的荒原意象是鲁迅先生苦痛和孤独在小说中的投影。从根本上说,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荒原意象正是鲁迅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内心的真实体验。作者类似于灵魂拷问式的焦灼感,通过《呐喊》、《彷徨》的荒原意象得以展示。  相似文献   

4.
奥康纳在作品中大量借用深入人们潜意识的基督教原型和神话意象来表现主题,并使用"置换变形"手法对这些原型和意象进行扭曲和破坏,制造出形形色色的"倒置基督"形象,从而使得基督的博大胸怀和拯救人类的自我牺牲精神与现代人的自私冷漠形成鲜明对照,以令人震惊和怪诞的方式凸显出现代社会病态、荒原般的状态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5.
鲁迅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中的荒原意象是鲁迅先生苦痛和孤独在小说中的投影.从根本上说,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荒原意象正是鲁迅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内心的真实体验.作者类似于灵魂拷问式的焦灼感,通过<呐喊>、<彷徨>的荒原意象得以展示.  相似文献   

6.
英国诗人T.S.艾略特的长诗《荒原》是西方文学史上的杰出作品,被誉为"现代派诗歌的里程碑",开拓了英语诗歌发展的新方向。自《荒原》被介绍到中国以来,中国学者对它的研究热情一直未减。许多评论家都认为艾略特意欲透过诗中支离破碎的、毫不相关的意象表达战后西方人感情上和精神上的枯竭和西方文明的荒废。笔者试图综合评述国内关于《荒原》的研究现状,为学者进一步研究该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符号概念作为工具引入诗歌的意象分析中,利用相关的符号学思维方式、分析方法去对诗中的意象进行探究,以深刻把握其与主题之间的关系,使《荒原》中的意象从科学的角度得到诠释。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符号概念作为工具引入诗歌的意象分析中,利用相关的符号学思维方式、分析方法去对诗中的意象进行探究,以深刻把握其与主题之间的关系,使<荒原>中的意象从科学的角度得到诠释.  相似文献   

9.
《诗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其中不少诗篇中出现各种纷繁复杂的花草果木("香草")意象,也出现了不少"美人"形象。《诗经》中或以这些花草直接比喻美人,或通过花草环境描写间接烘托美人形象,或通过花草传达男女之间的爱情,塑造了许多美人形象,也为我们留下许多甜美的爱情故事。这种"香草"与"美人"两种意象的和谐运用产生了不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艾略特的《荒原》是诗歌嗲上最难解读的诗作之一。该诗难以解读的根本原因在于思想容量大和反传统反理性的艺术表现手法。根据欧美现代派诗歌注重“意象性结构”的特点,从意象系统入手去解读《荒原》,该诗中交织着“枯萎”、“死亡”、“情欲”、“再生”四个意象系统,它们使诗看似零乱无序的“章句”与作要表达的基本思想拈连起来了。由此入手的解读,可以避免传统的感悟式或诠释式解读可能引起的困惑。  相似文献   

11.
哈代的长篇小说《还乡》中的故事发生在英格兰西南部威塞克斯的埃格敦荒原,作品中隐含的哲学思想,与佛教哲学思想有很多相通之处。文章从荒原的意象、小说中人物的行为以及行为所导致的人物的不同命运进行分析,试图解读出体现在小说中的佛教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在古典文学作品中 ,“水”意象更多地与女性相关 ,中国古代的神话、诗词、戏曲、小说中有许多以“水”喻女性的描写。“水”成为表现与女性相关的情爱生活、塑造女性形象不可缺少的重要意象。  相似文献   

13.
艾德嘉&#183;爱伦&#183;坡(1809-1849)是一个有着“前瞻性”的作家,他预见了20世纪现代人们的困惑:荒原上的生活。本文以《厄舍古屋的倒塌》为例,来分析家的荒原意象在该作品中的体现。本文通过孤独的家“具”(物理性环境:家周围的环境与家里的装饰)、崩溃的家“人”(生物性的环境:厄舍兄妹)及游离的家“魂”(精神性的环境:渴求新生)这三个不同的角度来体现坡在这部作品中折射出的家的荒原意象。  相似文献   

14.
《远离尘嚣》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成名作.该作品以多塞特郡大荒原的自然环境为创作背景,隐含表达了哈代内心独特的荒原意识.本文以认知诗学为指导,拟从隐喻角度出发,研究意象和事件的关系、人物描写及其关系,分析探讨《远离尘嚣》这部作品中的人物喻意、环境喻意、荒原意识及其荒原主题背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荒原》的作者艾略特是一位虔诚的英国天主教徒,体现在诗作中则表现为对《圣经》文学传统的继承与超越。《荒原》继承了古代先知精神,采取“异象体”的启示方式,警策世人,传播文化清洁之意,弥漫全诗的意象蕴含着西方传统宗教文化中的救赎和重生主题。  相似文献   

16.
许敏歧的创作涉及散文诗、散文、诗歌和诗评等,其中成就最高,最具特色的是散文诗。许敏歧的散文诗中,有一个以"荒原"为核心的意象群,也有一个沉思者的身影。"荒原"这一意象蕴涵了他复杂的感情,有绝望也有希望,有疼痛也有深爱。而沉思者的身影则渗透了他创作中的思考,有对已逝岁月的思考,有对生活、生命、人性和命运的思考,也有对国家、民族、社会、历史和文化的思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许敏歧的散文诗是"荒原的苦恋",也是"荒原上的沉思"。而这种苦恋与沉思是通过凝炼而富有诗意的语言完成的,许敏歧散文诗的语言虽然没有刻意追求外在的韵脚,却有一种内在的韵律和节奏感。  相似文献   

17.
诗歌是“歌唱生活的最高语言艺术”,谈到诗歌,人们往往提到形象、意象和意境。意象的内涵是什么?它与形象、意境间的关系如何?许多理论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但说法不尽一致。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一、意象的内涵及其演变“意象”是我国古代诗论中一个重要美学概念,它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和演化过程,并且由于人们理解的差异和使用的不统一,形成了其内涵的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意象是融注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形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富有深意而又形象生动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在古代诗歌中,许多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  相似文献   

19.
艾略特的《荒原》弥漫着作者对代表整个人类文明发展成就的城市文明的厌恶、甚至绝望,充满着强烈的批判色彩。文章意在通过对《荒原》文本中城市意象的解读,来透析艾略特眼中的城市文明,并对文章的主题进行体认。  相似文献   

20.
孙昌松 《现代语文》2006,(10):55-56
英国诗人艾略特在1922年创作了长诗《荒原》,通过人类失去自然生殖力来表现西方社会的腐朽、荒凉与死气沉沉,反映了西方整整一代人的幻灭与绝望。荒原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人类心灵的枯竭,表现人们对世界的深刻绝望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意识。鲁迅虽然没有生活在“一战”后的西方社会,但作为一位化巨人和思想家,他通过对人类悲剧命运的观照,特别是对危机四伏、凄凉惨败的荒原般的中国社会的透视,鲁迅用自己的精神痛苦铸造出中国的荒原意象——铁屋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