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42年以后,中国博物馆事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到1900年,在中国建立的博物馆已有15个,其中多数是外国人创办的,中国人建的博物馆数量少、规模小。本文拟对1842-1900年间中国博物馆的发展状况进行阐述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与21世纪的中国博物馆管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受到知识经济时代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欧美国家博物馆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给博物馆造成的种种困境 ,80年代以后 ,普遍开始将企业模式引入博物馆管理工作 ,并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国自 90年代以来 ,随着国家产业经济政策的调整 ,博物馆从国家和地方财政得到的投入相比中国博物馆发展的实际需要而言相对减少 ,博物馆“被迫”进入市场。虽然中国博物馆经营管理水平与文化产业规模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但这不影响中国博物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增加收入和市场营销 ,意识到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在中国博物馆界 ,有越来越多的…  相似文献   

3.
正1 984年,《中国博物馆》杂志创刊,至今已30年了。为促进博物馆学科建设,加强博物馆人才队伍培养,进一步推动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2013年10月10至11日,中国博物馆协会召开中国博物馆协会五届八次常务理事会暨《中国博物馆》杂志创刊30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国博物馆协会、吉林省文化厅、吉林省文物局共同主办,吉林省博物院和《中国博物馆》杂志社承办。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中国博物  相似文献   

4.
《中国博物馆》2009,(1):8-8
《中国博物馆》创办于1984年,系由国家文物局主管、中国博物馆学会主办的学术性季刊。为了适应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中国博物馆》现有的和潜在的优势,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博物馆事业,根据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要求,2009年6月初,中国博物馆学会根据理事长办公会议的决议,向国家文物局提出《关于将〈中国博物馆〉编辑部改为〈中国博物馆〉杂志社的请示》(中博协请字[2009]15号)。  相似文献   

5.
张謇是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开拓者,他创立了中国近代博物馆学理论,创建了中国第一座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张誊博物馆思想是在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这个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因而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他的博物馆思想具有爱国性、教育性、综合性和长久性。时至今日,张謇的爱国主义思想仍然值得人们学习;宣传教育已成为博物馆的主要功能之一;综合性博物馆仍然在发展;博物馆的长久性已得到人们普遍赞同。研究张搴博物馆思想,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汪喆 《中国博物馆》2014,(1):121-123
正为纪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物馆建馆十周年,2013年9月19~22日中国科大博物馆联合中国博物馆协会高校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召开"庆祝中国科大博物馆建馆十周年暨理工科大学博物馆发展学术研讨会"。中国博物馆协会高校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长宋向光教授做了主题报告。他首先分析了我国理工科院校博物馆的功能、特性和发展的趋势,认为随着专科类院校出现后才有的相应的工程技术类博物馆,  相似文献   

7.
张謇先生是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倡导和首创,他不仅首创了中国第一所博物馆——南通博物苑,而且正确地提出了博物馆的职能和作用,张謇关于博物馆的理论和实践对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在北京地区第一家建成开放的博物馆是由外国传教士创办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自此之后,北京地区的博物馆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的过程,并呈现出移植型、借鉴型与自主型三种发展模式。北京地区的博物馆具有鲜明的特征,以国有博物馆为主导、突出教育功能,馆舍多为古建筑,藏品富有世界影响力等特点,是中国博物馆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9.
中国生态博物馆生存与发展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约一个世纪前 ,西方文明产物———博物馆被带进了中国 ,四十多年前我们又将苏联模式学了过来 ,可以说中国博物馆在百年风雨中一直磨合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留下了许多值得我们认真检讨和反思的问题。 10 0多年后中国博物馆学会与贵州省文化厅合作 ,又将七十年代初诞生于法国、前卫的生态博物馆引进了贵州这片充满民族风情的土地。毫无疑问 ,这是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幸事。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生态博物馆从她诞生之日起就饱受争议 ,其内涵与外延在不断变化。欢迎与接受是必需的 ,而理性的思考、深入地研究 ,提出我们自己的生态博物馆观…  相似文献   

10.
二十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博物馆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作为中国与国际博物馆界交流的桥梁——中国博物馆学会,与国际博物馆协会的交流也日益紧密,合作不断增强,为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本试对此进行一个简单的回顾。  相似文献   

11.
1905年,实业家张謇创建的南通博物苑,是我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由中国人自己建立的博物馆。她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博物馆事业真正开始了自己的发展历程。至20世纪80年代,中国博物馆事业进入了中国博物馆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其标志之一就是博物馆学术活动的活跃。而在这一时期的博物馆学术活动中,《博物馆研究》于1982年12月出版了创刊号,至2007年11月,《博物馆研究》出刊整整100期。回顾百期的学术发展道路,将更加有助于我们明确认识中国博物馆学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2.
百年沧桑,京奉正阳门东站从当时最大的火车站到中国铁道博物馆,不仅记载着中国铁路的发展史,也见证了北京近代史如城市发展史上的的风风雨雨。从车站遗址到剧院再到博物馆,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中国博物馆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末开始,中国博物馆界就已广泛关注和重视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并将其视为影响未来博物馆发展和实现博物馆现代化的重要决策。二十余年间,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论中,博物馆从业人员不断努力的实践和探索下,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呈现出高速  相似文献   

14.
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当代中国博物馆职业道德建设起步较晚,理论研究和实践都不足,再加上市场经济和国际博物馆学新思想、新理念的冲击,产生了诸多影响博物馆事业健康发展的职业道德问题,加强中国博物馆职业道德建设已迫在眉睫,应从理论研究、核心价值体系构建、职业道德教育、道德约束机制建设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5.
2008年8月,我有幸跟苏东海先生见面,此后又有很多机会访问他。苏先生是中国博物馆学会荣誉理事,《中国博物馆》杂志的前主编,以及中挪贵州省生态博物馆项目主持人。在这次访谈中,我们专注于在中国的生态博物馆运动,其历史和极具潜力的未来。苏先生使我们洞察到在中国的生态博物馆的概念,该项目的使命和理想,其本地化以及生态博物馆管理出现的困难等。这次讨论促使我们探究中国生态博物馆的发展中所面临重要的实践和理论问题,对问题的反思也有助于使正在实施和未来将实施的项目运作更具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博物馆》2012,(1):127-127
《中国博物馆》杂志的定位是:关注理论研究,指导文博工作,推动博物馆建设与发展,联系会员与文博单位,在我国博物馆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背景下,成为中国博物馆行业学术研究、理论探索和协会建设与宣传的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17.
台湾地区私立博物馆近年来发展迅速,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本文试论台湾私立博物馆的发展概况、明显特色,并把它与大陆私立博物馆作了一些比较,总结了台湾私立博物馆发展的因素,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博物馆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各个博物馆相继推出的多种展览如雨后春笋,焕发出博物馆界蓬勃向上的朝气。面对这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我们仍需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的工作还有许多不足,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为此,本仅就陈列展览工作中显现出的某些现象和问题,谈些自己的感受并向专家与同行们请教。  相似文献   

19.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博物馆的发展动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我国博物馆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大型博物馆纷纷上马,行业博物馆如雨后春笋,私立博物馆初露头角。据报道。我国现有各类博物馆2000余所,其中由物部门管理的博物馆1400所左右。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为我们提出了新课题,是什么力量在推动博物馆发展呢?如何认识和评估博物馆发展状况,如何使博物馆发展保持在正常有序的轨道上,如何发挥博物馆的创造力,如何防止发展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20.
自成立以来不到百年的时间里,国际博协推出了9版博物馆定义文本。对新版定义的出炉,既要认可其修订完善的必要性,同时更要对定义的“最大公约数”特性秉持审慎看待的姿态。在新版定义文本框架下,要回望中国博物馆发展历程,在提炼博物馆中国特质语境下,认真开展博物馆定义的中国化表达探讨,指导博物馆学研究在中国的开展,进而结合中国国情促进中国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