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民党在“三合一”选举大胜后,马英九向“总统”大位又迈进一大步。但对于敏感的参选“总统”话题,马一贯低调,他表示.现在要加速推动党内改革,创造有利的条件在2008赢得政权。同时他也认为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今年5月连胡会已有丰硕成果,他将在此基础上推展两岸关系。  相似文献   

2.
3月18日,台湾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以微弱多数胜出,他将成为台湾地区新的领导人。百年老店国民党在选举中惨败。台海两岸关系下一步将如何发展,人们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3.
话中有画     
“他(阿扁)十足是‘导演、编剧兼演员’。” 陈水扁把台北市长选举打成2004年“总统”大选前哨战,不断“激情演出”,候选人被边缘化,自己却成为主角。  相似文献   

4.
名刊要览     
族群分裂的台湾 台湾“总统选举”,泛绿的陈水扁以微弱优势连任成功,而落败的泛蓝阵营却立即对“大选”的公正性提出质疑,认为陈水扁“选举”前一天突然遭到枪击,当局随后紧急启动的“国安机制”,以及“选举”中的种种“舞弊”,都是绿营搞的黑手。不管台湾的“选举危机”将如何收场,台湾蓝绿两阵营以及他们各自代表族群的分裂局面,正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5.
台湾“立委”选举中,国民党赢的诚惶诚恐,民进党输的愁云惨淡。胜负悬殊的结果对台湾政治格局的改变几乎是颠覆性的。但是,尘埃远未落定,对于两个月后的“总统”选举,国民党并无必胜的把握。  相似文献   

6.
台湾当局对北京摊开的底牌反应莫衷一是。国民党候选人连战最近警告说:台湾如选错“总统”,两岸将走向战争。他明显将矛头对准了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有人经常挂在嘴上的是‘台独’万万岁,这种做法只能将台湾带入灾难。”然而,被认为是最强硬“台独”分子的陈水扁,却仍旧于公开场合出示这张危险的牌,他公开重申:“台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两个主权互不隶属的独立国家。”  相似文献   

7.
速读     
《中国新闻周刊》2005,(47):10-14
吕秀莲与陈水扁矛盾激化刚刚将新办公桌搬进民进党主席办公室的吕秀莲12 月12日宣布请辞。她12月7日被推举至民进党代主席职位, 接替因在台湾县市长选举中失败而辞职的原主席苏贞昌。吕秀莲接下民进党代理党主席后,与陈水扁的矛盾一再激化。她12月10日公开表示,自己是在替“总统”看守党中央,此言激怒了陈水扁,他取消了原定于12月12 日举行的两人之间例行会晤, 并抱怨吕秀莲得寸进尺。这算是陈水扁自2000年两度选择吕秀莲担任副手以来,所出的最重一拳。  相似文献   

8.
本次美国中期选举,是对布什的一个公决。美国有句老话:“一切政治都是地方的。”特别是议会选举,选民选的是具体的候选人,要看这个候选人是否能表达本地方的利益。但是,这次选举,大家根据全国政治站队,选民谈论的是选民主党还是共和党,而不在乎某个候选人。乃至几位在地方上很具人气的共和党议员,因为和布什在伊战上立场太近被选了下来。美国的选民终于明白,选布什当.总统是个错误。但总统任期四年,大家无能为力,只好选布什的对手占领国会,使之无法为所欲为。  相似文献   

9.
苏贞昌的出局,表面上是他在民进党初选失败后“退位让贤”的举动,但在这背后,却是民进党为提前应对2008选举所设下的新布局,这一点,对亟需“安全保证”的陈水扁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选前“神秘”一枪 谁也没有料到,这次台湾地区的选举是伴随着迷雾重重的枪击事件开始的。3月19日中午1点45分,在台湾南部扫街拜票的陈水扁和吕秀莲突遭枪击,子弹在敞篷车前风挡玻璃上留了一个弹孔,但子弹却在陈水扁的小腹部从右自左滑过,吕秀莲伤及膝部。几个小时后,陈水扁腹部受伤的照片就通过电视展现在台湾观众面前,而弹头却在其衣服的后面发现。  相似文献   

11.
经过漫长的四个多月的等待,台湾检调部门终于完成了“国务机要费案”的侦讯工作。陈水扁夫人和三名亲信终成被告,而陈水扁本人因受“总统豁免权”保护而被免予起诉。虽然陈水扁没有被列在起诉名单中,但在民众心里他早已成为被告。陈水扁的形象早已崩塌,他的去留已经不再重要。人们所关心的,是律师出身而今又坐拥行政资源的陈水扁将如何去打这场官司?而台湾“司法”是否还能继续维持“独立”?无论如何,这场注定旷日持久的官司,将进一步考验台湾。  相似文献   

12.
环球人物     
《中国新闻周刊》2014,(41):12-12
奥巴马:票房毒药? 美国中期选举11月4日举行,总统奥巴马可谓压力山大。只要他翻看手边的报端评论,诸如“奥巴马或成64年最糟糕总统、奥巴马失去国会无悬念、奥巴马在中期选举坐上冷板凳……”等等“不看好”铺天盖地。  相似文献   

13.
1948年,蒋家王朝面临军事、政治、经济总崩溃的前夕,千方百计拼凑了一副班子,在南京召开了所谓行宪国民大会。会前,兴师动众,大肆宣扬搞了什么“普选”,“选”出了一批“国民大会代表”;会上,由“国大代表”选举了“总统”、“副总统”,这就是当年国民党宣传机关大吹大擂的东西。他们说什么蒋介石“还政于民”了,中华民国要“结束训政、实  相似文献   

14.
还原陈水扁     
5月20日,陈水扁宣誓就任台湾“总统”。伴随着他的“上台”,为两岸关系的前景、台海之间乃至亚太地区的稳定和安全,增加了很多新的变数。要了解这个变数,就要了解陈水扁其人其事  相似文献   

15.
陈水扁第一次来北京是1991年7月23日,住在当时最豪华的王府饭店。对他的来访当时是有争议的。因为陈水扁在1989年11月的“立委”选举时,公开刊登竞选广告:“台湾独立万万岁”。后来经研究,认为他既然愿意来大陆沟通,毕竟是好事,还是接受了。由此也可见祖国大陆的度量。陈水扁提出了一些要求,因为事涉敏感,无法满足,还是时任国台办副主任的唐树备见了他。只陈水扁一个,没带任何人。陈水扁着重了解“动武”问题。他问什么情况下不会打?说是在大陆的台商很担心。他表明两岸要“政府的谈判”,反对国共谈判。交谈基本上是一问一答,陈水扁反应很快…  相似文献   

16.
1948年3月,国民政府在南京召开闹剧百出的第一届国民大会,根据忡华民国宪法》选举总统、副总统。众所周知,蒋介石当选为国民政府第一任总统,似乎顺理顺章,无可争议。其实是有“选”而无“竞”,形式重于实质。而副总统的竞选,群雄角逐,竞选十分激烈,成为国内外人士关注的焦点,在民国政坛上演绎了又一出闹剧,尤其是孙科的加入,更使竞选增添了一份戏剧色彩。 不当“吃闲饭”的副总统 当时公开参加竞选者,有国民党的李宗仁、于右任、程潜,党外人士有莫德惠、徐傅霖,各位候选人为竞选紧锣密鼓,积极筹备。国民政府副主席、立法院院长孙科最初无意竞选,但后来成了半路杀出的程咬金。孙科态度的大转变,反映了国民党内部的倾轧和斗争的剧烈。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闻周刊》2007,(37):12-12
自从台湾民进党临时中执委10月5日通过请陈水扁回任党主席的提案后,陈水扃的态度依然扑朔迷离。 10月8日,陈水扁首次表态,表示自己还没有决定接任,但他同时强调:“大家如果愿意一起来扛,我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绝对不会推诿、卸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在非洲政坛,多年执政的领导人不在少数,但称得上“常青树”的恐怕要数中非小国加蓬的总统邦戈了。他自一九六七年起任总统,迄今已经有三十八个年头。在不久前举行的总统选举中,他又连选连任,将再任职七年。目前,他已经是非洲政坛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统,再一个七年,他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常青树”。  相似文献   

19.
速读     
政事········陈水扁之婿被求刑8年陈水扁之婿赵建铭涉及的“台开内线交易案”7月10日侦查终结,台北“地方检察署”起诉赵建铭等七名被告,其中赵建铭被要求判刑8年,其父赵玉柱被求刑10年。宽带房讯总经理游世一被求刑10年、前台开公司董事长苏德建被求刑8年。当晚,赵建铭被获准以新台币1000万保释。度过了47天被羁押的生活后,赵建铭走出台北“地方法院”,向社会大众、民进党、陈水扁夫妇及妻子陈幸妤三鞠躬道歉,但仍坚称自己无罪,认为司法会还他清白。对于赵建铭的被起诉,国民党部分人士表示了他们的质疑。国民党团书记长潘维刚就表…  相似文献   

20.
连宋相继登陆引发的两岸亲情互动,使得陈水扁在台湾大演变脸戏法——在台湾“任务型国代”选举的压力下,陈水扁由于压制不住民进党内的不满,其两岸政策往“中间”靠拢后,又向“台独”的原点退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