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告语言模因作为广告文化的复制因子同样遵循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规律,其在复制传播过程中会出现变异,这些特征和顺应论的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特征相符,故此,本文结合模因论和顺应论分析广告语言的传播,认为成功的广告语是以语言模因的形式存在的一个不断选择与顺应的模因变异的产物,即广告语言模因是为达到交际效果而顺应交际宿主的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智世界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模因(meme)源于一种解释文化的理论——模因论(Memetics).作为一种在中国新兴的理论,模因是文化传播单位、文化模拟单位,或是一个自我复制的思想.那么,模因的这种特殊的“传染性”,使它自己与广告具有一种天然的联系,这也使对广告模因中互文性产生机制的分析成为可能.因此,运用模因理论尝试对中国广告模因的创造性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语篇的强势模因顺应性可以分为顺应认知、顺应情感和顺应文化.而且广告模因中,情感及文化的顺应影响着互文形式的选择与应用,并决定其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模因论是研究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任何一种通过模仿传递给他人的信息都可以称作模因,流行语作为语言信息,被人们不断复制、传播,因此流行语本身也是一种模因。本文以语用顺应论为基础,从三个"世界"即心理世界、社交世界以及物理世界对流行语模因进行探究,提出了流行语模因能够广为流传,正是顺应了这三个世界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模因作为文化复制因子,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变异以适应新的文化环境。汉语古诗中的文化模因在英译时,也是通过不断复制和变异,在译语文化中得以生存和发展。本文从模因论的角度出发,分析汉语古诗英译中意象模因、文化模因、修辞模因、韵式模因和句法模因变异的方式,以及影响模因变异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语言变异是社会语言学的一个热门话题。从模因论的角度对语言在词汇、句法和篇章等层次上的变异现象进行分析,可归结为模因保留、选择、传播、变异及模因创新复合的结果。应该说,模因作用下的语言变异有利于语言的发展,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相似文献   

6.
异化翻译保留原文语言及文化的特色,把一种文化中的模因复制到另一种文化当中,满足目的语读者对译文陌生感的需求。归化翻译保留了为目的语读者所熟悉的核心模因,有助于读者理解和接受。文化体本身常常也有吸收异族模因的要求,对本族文化的模因来说,这些引进的异族模因构成了文化生命体进化所需的突变,使本族文化获得新的生命力,丰富了本国的文化模因。  相似文献   

7.
从模因论的视角分析央视春晚小品、相声,发现语言模因的基因型变异和表现型变异是语言幽默产生的模因论基础.模因变异的言语幽默生成机制主要体现在语音、语义、语法三个层面.语言模因理论从一个新的视角阐释语言幽默的生成机制,成为研究言语幽默的一个新途径,同时能够促进模因论在语言文化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其中的模因实际上指文化基因,它靠模仿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也靠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很+名词"这一语言变异现象,从开始遭到批判,到人们使用的增多,再到人们普遍地接受、复制和传播,成为强势模因,说明语言的变异是不可避免的。语言正是语言模因经过不断变异而丰富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9.
歇后语是具有鲜明汉语民族文化特色的惯用语。长久以来,对汉语歇后语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其语言本体修辞特征和认知理论解读等层面。通过整合模因论和顺应论,得出新的模因-顺应论框架,以此对汉语歇后语进行新的解读,分析其中广泛存在的文化模因和顺应现象。  相似文献   

10.
李晓红 《海外英语》2011,(5):276-277
模因论是以崭新的视角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理论。其核心概念模因作为文化信息单位,通过语言得以复制传播,同时也促进语言的发展。该文采用语言模因论对谚语模因的形成和传播加以分析,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解释了谚语变异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1.
模因现象是文化进化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类似于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基因现象。基因有其完整的生命历程,优者生存;模因有完整的生命周期,同样面临巨大的选择压力。基因在遗传过程中会发生变异,模因在传播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变体。基因遗传,使得生物得以繁衍生息;模因传播,让文化不断优化。所不同的是,基因靠遗传传承,而模因靠模仿复制传播。英语教学的目标正是发展语言,传承文化。在这一点上,两者是相通的。因此,解读模因这种奇异的文化进化现象,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初中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12.
模因论作为人类文化的进化论,为文化的传播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从模因论的视角来看,体育的跨文化传播就是将一种体育文化模因传递到异文化环境,使之超越文化鸿沟,准确复制和成功生存。用模因论来研究西方体育文化在我国的传播将着重研究其在我国文化环境中的选择、适应和变异的过程。西方体育文化模因是一种模因复合体。道金斯认为,模因作为一种复制因子必须具备遗传、变异和选择三个特征。体育文化的模因具有遗传性:两千年来不断地在中外读者身上遗传;具有变异性:模因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变异;具有适应性:只有那些适应中国文化环境的体育文化模因才得以成功地复制和传播。所以体育文化的传播历程是一个符合进化规律的演变过程。本文主要探究这一选择、适应和变异的动态进化历程,并阐述其原因。  相似文献   

13.
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也靠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模因论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理论。模因论揭示了语言的规律,为研究交际和文化的互动演进提供了新的视角。翻译模因分为模因基因型和模因表现型。该文主要从模因论视角探讨模因基因型和表现型话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14.
柯东玲 《海外英语》2011,(2):253-254
电影作为一个文化载体,一直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而其中为数不少的经典台词更是作为模因被广泛复制和传播,对我们的语言、思维甚至交际产生深远的影响。该文将以顺应论为基础对电影中强势模因的形成进行探析,了解模因有助于我们有意识地运用和创造强势模因,促进语言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习语变异是一种语言现象,在广告语篇中广泛存在。本文将在模因论的框架下,探究中英文广告中的习语变异现象,旨在解读习语变异的产生和结合文化影响力解释其现象在广告中盛行的原因。研究表明,模因论对广告中习语变异的产生有强大的解释力,习语变异因习语模因复制传播而产生;模因论为研究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文化影响习语变异在广告中的产生及运用:习语变异继承了习语模因中的传统文化,同时习语为了达到特定的广告目的而产生变异。  相似文献   

16.
模因论为揭示语言传承性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当前对于语言模因变异动因的研究众说纷纭,但是学界普遍认为模因宿主的选择行为对语言模因变异的影响最大.经济学对选择的研究是深入全面的,通过对语言模因变异经济学分析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为把经济学分析方法引入对语言模因变异的分析中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语言模因论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话语流传和语言传播规律的一种新理论,模因在广告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复制、变异和传播极大地丰富了广告语言。广告成语变异也是通过模仿而传播的语言模因,为解释广告中的语言变异提供了一种理论依据。广告中的成语变异实际上是一种强势模因,其变异能够起到加强广告语言诉求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甄嬛传》的带有明显文化特征的模因在维吾尔语中的翻译情况的分析,探讨了在翻译过程中"模因"的传播机制,认为模因作为文化基因,可通过克隆、复制、变异、寄生等方式进行传播,并由此确定模因理论对翻译学是具有解释力的,为今后各类影视剧的翻译实践工作提供不同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模因论是一种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为广告口号翻译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模因具有选择性,广告口号要成为强势模因,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广告口号翻译中,强势模因的打造主要使用三种策略:重复、类推和新造。译者应充分考虑接受者的认知环境、情感需求等因素,灵活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和表达方式,创作出最能实现广告主交际意图的强势模因。  相似文献   

20.
信息时代,网络语言正日益显示出它强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在网络语言的生存过程中,模因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结合顺应论,提出了模因顺应的认知框架,并以此对网络语言的顺应过程进行具体的论证研究。研究显示,网络语言的筛选过程也正是网民在模因作用下顺应心理、物理以及社交世界的一个结果。其对于研究网络语言进化和传播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