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脉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本质"问题,不仅是马克思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更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当前探讨以人为本的问题,更需要从文本研究的角度弄清楚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信奉黑格尔、用黑格尔的范畴表达自己人的本质思想到信奉费尔巴哈、用费尔巴哈的范畴表达自己人的本质思想,再到形成自己唯物史观思想、用唯物史观范畴——"现实的人"表达自己人的本质思想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信奉黑格尔,用黑格尔思辨思维方式表达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到信奉费尔巴哈,用费尔巴哈人本思维方式表达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再到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的确立,用实践思维方式表达对人的本质的理解的历程。本文从马克思思维方式的转变角度探析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3.
对人的分析和解读贯穿于马克思早期的理论创作和思想转变之中。但是,早期的马克思在人学问题上深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影响。马克思在经过艰辛的探索之后,在科学的实践观的基础上,既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精华,又实现了对他们的超越,最终实现了在人学问题上的革命性变革,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张文 《华章》2013,(31)
马克思在扬弃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过程中,从《在1844年经济学手稿》到《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再到《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不断完善,最终形成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内容深刻,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批判地汲取了黑格尔、费尔巴哈异化思想,马克思在对现实经济领域大量的经济事实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异化劳动理论。与费尔巴哈的异化思想有所不同,马克思所阐释的异化劳动的主体由绝对精神或自然的人转向现实的、具体的人,并且在对人的类本质的认识和社会历史观等方面超越了费尔巴哈。  相似文献   

6.
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是费尔巴哈人本学的核心。费尔巴哈人的本质思想可以通过其著名的人是人的最高本质命题予以概括和阐释。人是人的最高本质命题有着丰富的理论蕴涵,相较于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和黑格尔哲学对人的本质问题的认识,有着巨大的进步。费尔巴哈人是人的最高本质所确立的自然唯物主义立场和哲学的人本学转向使其哲学理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费尔巴哈毕竟没有彻底走出旧哲学的窠臼,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揭示最终是由马克思(及其战友恩格斯)完成的。  相似文献   

7.
在人的本质问题上,马克思既吸收了费尔巴哈的人是人的本质思想,又以实践的、现实的、社会关系的人的科学理论超越了费尔巴哈的入学理论.马克思关于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理论中所蕴含的社会性表现为社会关系的历史发展性与社会关系的具体现实性.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启示,即坚持以人为本与加强思想政...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马克思著作分析,我们认识到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不断否定和辩证扬弃的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马克思实现了从自然神论到唯心主义无神论、从唯心主义无神论到唯物主义无神论的理论思想转变,其中,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理论思想对马克思完成上述思想转变起了决定性的影响作用,正是通过对黑格尔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的不断革新与超越,马克思才能够完成其哲学思想的理论变革,完成了其唯物史观的科学构建,进而实现了对黑格尔与费尔巴哈哲学思想的双重超越([1])。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虽然源自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异化理论,但实现了对后者的扬弃。马克思用唯物论改造了黑格尔的异化理论,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就是用辩证法研究社会政治和经济现象的结果。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颠覆了西方近代理性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对西方近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费尔巴哈的"人是人的最高本质"命题有着丰富的理论蕴涵,相较于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和黑格尔哲学对人的本质问题的认识,有着巨大的进步。但是,费尔巴哈毕竟没有彻底走出旧哲学的窠臼,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揭示最终是由马克思完成的。  相似文献   

11.
马克尽的异化思想,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异化论中吸取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它与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异化论又有根本的区别。黑格尔的异化论是精神异化论,是用来描述绝对精神的矛盾发展的。费尔巴哈的异化论是人性异化论,主要说明神是人的本质异化的结果。马克思异化思想的特点,是用异化劳动来说明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的相互关系的。因此,本文关于马克思异化思想的形成,拟从异化劳动思想的形成谈起。  相似文献   

12.
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是费尔巴哈人本学的核心。费尔巴哈人的本质思想可以通过其著名的“人是人的最高本质”命题予以概括和阐释。“人是人的最高本质”命题有着丰富的理论蕴涵,相较于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和黑格尔哲学对人的本质问题的认识,有着巨大的进步。费尔巴哈“人是人的最高本质”所确立的自然唯物主义立场和哲学的人本学转向使其哲学理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费尔巴哈毕竞没有彻底走出旧哲学的窠臼,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揭示最终是由马克思(及其战友恩格斯)完成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费尔巴哈思想成果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探索最终得出了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结论。文章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分析入手,阐述了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继承与超越之处,并指出了人本主义思想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人本质思想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在不同的哲学思想阶段对其有着不同的哲学认识。在马克思的人本质思想发展的过程中,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则形成了马克思的人本质思想从理想态发展到科学态的发展路径。因此,探讨这种发展路径的演变内涵及其根源,并揭示马克思的人本质思想是如何由理想态走向科学态的演变轨迹,就具有十分重要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早期人学思想受到了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抽象劳动的能动性和费尔巴哈人本学的影响,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人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出发,论证了人的类存在和对象性存在。强调了人的自然本性和社会本质的统一。由于对异化劳动的考察规定和结果,马克思最终将社会实践与人的类本质联系起来。认为人的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生产、劳动或实践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它构成了马克思早期人学思想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相似文献   

16.
费尔巴哈哲学是马克思发动哲学革命的重要理论来源,这在哲学界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定论,这一历史时期的费尔巴哈进入马克思的理论视野并得到嘉许,见诸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对费尔巴哈伟大功绩的三重肯定,正是费尔巴哈基于“感性对象性原则”揭示了人是社会的存在物,开启并引领了对黑格尔哲学的深度批判,才形成了“感性活动”的理论源流,而马克思在此基础上,将黑格尔的“对象性活动”融入“感性对象性原则”,接续完成了对黑格尔形而上学本质的解构和超越,就此开辟了“感性活动”这一崭新的哲学视域。  相似文献   

17.
黑格尔把异化理解为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之一,即"外化",其异化理论在唯心主义形式下包含了丰富的现实内容和深刻的辩证精神实质.费尔巴哈把异化狭隘地理解为"反人性",并由此陷入了抽象人性论和人道人义史观的囹圄.费尔巴哈的异化思想直接促成青年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形成.青年马克思在扬弃黑格尔异化理论的过程中,同时抛弃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和他自己的劳动异化理论,最终创立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人的“类本质”问题做出了充分的理论分析.他的类本质思想受到了费尔巴哈宗教批判、国民经济学和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三个思想资源的启发,同时又是对这三个思想资源的超越.他从人的感性的生命活动出发,对人的类本质做出三个方面的规定:人是感性的自然存在物、人是自由的存在物和人是社会的存在物.其中,人是自由的存在物是马克思类本质思想所确立的普遍性命题.以类本质思想为依据,马克思提出了批判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异化劳动理论.在以后的著述中,马克思依然坚持类本质思想所确立的普遍性命题,从而把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实证性研究同价值批判结合在一起.因此,马克思的类本质思想是社会批判理论的不可消解的价值依据.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人的"类本质"是自由自觉的人类劳动的重要思想,常被西方学者批评为"抽象"、"先验"和"非科学"的"费尔巴哈主义人本主义"。事实上,马克思思想的发展过程并不存在"费尔巴哈阶段",把"自由自觉的人类劳动"作为人的"类本质",正是马克思完全超越主观唯心主义和直观唯物主义的地方,是马克思对人类现实劳动历史地位的科学抽象。同时,"劳动类本质"与"社会关系总和"的思想并不冲突,"劳动类本质"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逻辑起点,"社会关系总和"论则是在此基础上发展成熟的人本质理论,二者从不同角度规定了人的本质,在理论上各有偏重。  相似文献   

20.
在人的本质问题上,马克思主义扬弃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和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思想,并提出自己的人本质学说,是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①“人是人的最高本质”、②异化劳动及“人的自由自足活动”,③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诚然,人的本质问题是人道主义者讨论的一个核心问题。但不能由此取代马克思对人道主义的总体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