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死亡是海明威创作的基本主题,对死亡的探索和思考贯穿海明威创作始终。海明威喜欢冒险的个性与复杂的人生经历使得他对死亡有了很深的感悟。在小说中,海明威关于死亡的理解表现为死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以及与死亡抗争等内涵。  相似文献   

2.
伍尔夫和海明威两位文学大师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反复显示了对生与死的诠释。本文通过对伍尔夫的《飞蛾之死》与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的分析,看出死亡意识中展现的生命美。  相似文献   

3.
一代文学巨匠海明威,一生中著作了很多旷世著作,例如《老人与海》、《永别了,武器》、《太阳依然升起》及其他一些文学作品。海明威的成功除了归咎于他个人的写作才华外,还要归咎于他所处在的那个迷茫一代的时期,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海明威成功地展示了对死亡的独到见解,海明威所描写出来的死亡不仅表达出作者的心声,也深刻地反映了社会,揭示出那一代人的心声。海明威的死亡情结给他作品带来很大的影响。本文将首先从海明威自己的生活经历开始,从他的社会背景、家庭背景、失落的一代人的主要特点及其产生的历史原因来讲述海明威的死亡情结。本文的第二部份介绍海明威的主要作品及主题,并将其作品进行分类。本文的第三部分详细介绍关于死亡情结的作品及作品的大致内容,以便读者能明白海明威的死亡情结及其与全著的关系。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是总结,得出结论是:死亡是实现生命价值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4.
海明威的自杀,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个体死亡,而是有其浓郁的历史化色彩。死亡的呼唤引诱他死;英雄主义注定他死;西方的精神发展史决定了他死。  相似文献   

5.
海明威的死亡哲学是基于他自身的种种亲近死亡的经历而形成的,是他对生命意义和社会现实的独到看法。从他的人生经历及作品中的死亡叙述等表象着手,可解读他独有的圣地亚哥式的死亡哲学,以激励人们与命运抗争,永不言败。  相似文献   

6.
海明威是个关注并善于描写死亡的作家,他的创作,表现出浓郁的死亡情结。这种死亡情结,是海明威具有传奇色彩的生活经历所决定的。它本质上是西方人文主义意识在20世纪的一种曲折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舍伍德.安德森是美国自然主义的先驱,被称为美国当代文学之父。他的作品风格对美国的作家群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诸如后世的文学大家海明威、福克纳等。文章旨在从他的名篇《森林之死》中解析安德森的自然主义死亡观。  相似文献   

8.
精神的圣火永不熄灭——论海明威的死亡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亡"主题几乎贯穿了海明威的所有作品。深入研究海明威传奇的生平和他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可以发现作家对"死亡"有着特殊的敏感和偏爱,这种敏感和偏爱形成了浓重的海明威式的"死亡情结"。作为拳击家、渔夫、猎手和作家的海明威将创作与享受、爱好与事业融为一体,亲身体验死亡,感悟死亡,参透了死亡的真义。从作家的"初识死亡"、"直面死亡"和"超越死亡"三个方面能够解析海明威"死亡情结"的成因,重新理解海明威其人其文。  相似文献   

9.
生和死是对立而统一的,是密不可分的。海明威通过他的死亡意识来告诉我们,人类生存于世,需要的就是自强不息的硬汉子精神,需要我们不断地奋斗拼搏来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死亡和海明威的生活与创作有一种不解之缘。正是死亡激发了他对人的悲剧处境的认识和反抗,促使他对人的生存环境及生存和死亡的关系进行思考,促使他去探索人类的前途命运。本文从丑、崇高和悲剧三个方面将海明威对死亡之美的追求加以阐述,从审美的角度审视其死亡主题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1.
1961年7月2日晨,美国爱达荷州凯彻姆,欧内斯特·海明威像往常一样早早地起了床。7点半左右,62岁的他取下那支陪伴自己多年的12毫米口径双管猎枪,装上子弹,倒转枪身,扣动了扳机……精神抑郁无疑是导致海明威自杀的因素。问题在于,他又是怎样患上抑郁症的?真是海明威家族的"自杀基因"吗?近日,英国《卫报》重新整理并汇总了与其交往14年的好友艾伦·霍奇纳披露的与海明威之死有关的种种细节。  相似文献   

12.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最重要代表作。生命意识和死亡情结,是海明威人生观的核心和作品的诗意所在,构成其全部小说的基本主题和精神底蕴。在海明威的死亡观中,他认为死亡是人类永远也无法逃避的事实以及死亡是人类逃避各种不幸的手段。海明威的作品和作品中的人物不断地表述了他的这两个观点。本文着重探讨的是海明威的“死亡”情结在其作品《老人与海》中的映射。  相似文献   

13.
死亡和生存一样,都是人生的重大问题。海明威创作中不断出现的死亡主题,乃是他独特的人生经历的产物。海明威笔下的死亡体现了一种独特的美,展示了作者渴望超越生命的理想。同时,作者对死亡作了细致的心理学式的描写。  相似文献   

14.
海明威是美国20世纪20年代最重要的代表作家之一.他在创作实践中潜心追求的"冰山原则"及其永不言败的"硬汉神话",充分体现了海明威式行动方式和生存方式的极大魅力,独特的艺术风格开美国文坛一代文风;"生命与死亡"是他作品的永恒主题,寓意深远;海明威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使他成为现代美国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神话.  相似文献   

15.
死亡和生存一样,都是人生的重大问题。海明威创作中不断出现的死亡主题,乃是他独特的人生经历的产物。海明威笔下的死亡体现了一种独特的美,展示了作者渴望超越生命的理想。同时,作者对死亡作了细致的心理学式的描写。  相似文献   

16.
存芥川龙之介的生命历程中,尽管他以自戕作为对人生的终结,但对死亡的承担意识始终贯穿他的创作,并深入地影响着他的行为逻辑和生命甘苦。死亡承担本于近代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向死而在的生命哲学,指的是把死亡这一最本己的可能性担当起来。芥川对死亡的承担主要表现在他对自强不息精神的追求,对健康生命力的向往,以及对英雄主义的彰显,这正是芥川所认同的向死而生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17.
战争给海明威带来极大的创作热情,同时也带给他极度的精神创伤。本文仅就海明威的实战经历与其作品人物的厌战心态进行具体分析,力图通过揭示海明威作品人物的活动同作者本身的经历的融合,最低限度地缩短作者、对象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8.
爱伦坡创作中的“美女之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以对死亡的刻画闻名,尤其是对“美女之死”这一主题的刻画。他关于这一题材的创作可以看作是他的生活经历与创作理论的结合,“美”与“死”在这些作品中得到了完美而和谐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苏焕莉 《考试周刊》2011,(34):29-30
硬汉海明威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常常充满对死亡的探索,《印第安营地》是其短篇小说中的杰出之作。本文拟从生与死的原型角度解读这部短篇小说,从而更深刻地了解作者对生命与死亡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海明威塑造了一系列的硬汉形象,桑地亚哥作为《老人与海》的主人公,是其中之一。在小说中,他被刻画成孤独、坚定、高贵,充满信仰和理想的形象,在经历一次次死亡的洗礼之后,灵魂最终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