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为有效遏制刑讯逼供现象的发生,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出台了《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对刑讯逼供取得的证据明确予以排除,并明确了排除的程序和规则。上述两个证据规定出台以来,庭审时被告人当庭翻供的情况和辩护律师对公诉机关出具的证据尤其是被告人供述的质疑也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2.
刘怀民 《大观周刊》2012,(23):81-82
刑事诉讼活动是司法机关运用收集到的证据材料,对过去发生的犯罪事实进行推测、还原,力图发现事实真相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的专门活动。根据已有事实判断认定待证事实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对带有隐秘性质的犯罪活动来说更是困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发现事实真相的科学性与准确性确实提高很多,比如DNA技术的运用对于找寻犯罪嫌疑人就非常快捷准确。但是要找寻所有案件事实,真实完全的还原犯罪过程基本是不现实的。所以对于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要达到什么程度即采用什么证明标准,不仅仅对司法机关打击犯罪分子的效果有巨大影响,更是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益保护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魏永征 《新闻界》2013,(18):22-27
<正>四个未成年人加一个成人,以涉嫌强奸罪且轮奸而被提起公诉。主要的一家被告方则辩称不是强奸而是酒吧"设局",组织卖淫加敲诈勒索,也屡次向警方报案。被告方、被告人监护人和被害方、酒吧,甚至被告方的律师之间,大打口水战。8月底,初审法院两天庭审结束,正式向媒体通报:公诉人就起诉书的强奸罪指控分别对被告人进行了单独讯问。两名被告人不承认起诉指控的事实和犯罪,三名被告人对起诉书的指控不持异议。在法庭辩论中,四名被告人的辩护人作有罪辩护,三名被告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当庭道歉。合议庭将对案件进行评议,择期宣判。  相似文献   

4.
王丽 《大观周刊》2012,(13):48-48
证据开示,其基本涵义是指庭审前控辩双方互相提供或透露与案件有关的证据和信息的作法和程序,它是实现庭审前信息交流的重要装置之一,被认为“是当事人主义或类当事人主义诉讼程序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和制度”,证据开示制度的设置可以为被告人的辩护权提供有效的保护,同时为控辩双方在庭审前能够充分地了解案件事实真相,集中争诉焦点,彻底地进行庭前准备,保证庭审的顺利和判决的公正,构成了建立正式证据开示制度的司法资源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王奇 《大观周刊》2011,(2):209-209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5条规定的故意毁坏财物罪与第292条规定的寻衅滋事罪中法定情形存在一定的雷同,那么在具体案件适用时是以故意毁坏财物罪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还是以寻衅滋事罪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就成为在定罪量刑时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报道中,尤其是批评性的报道中,稍有一些出入,就会引起新闻侵权指控,作者或新闻机构即成为被告。从这几年新闻侵权诉讼的司法实践中,一些法院更是强化了被告(作者和新闻单位)的举证责任,提出了“谁报道,谁举证”的“新闻审判制度”,还格外注意了举证责任的转移。①这个“谁报道,谁举证”的“原则”,曾多次出现在某市高级法院的文件中,也为一些法院所引用。②同时这一“原则”,也被许多新闻界人士所认可和接受,有位学者认为,“被告人的举证责任是第一位的”。他提出,“法院在审理新闻侵犯名誉权案件中应坚持如下提供证据的原则:(1)被告人,即新闻稿的作者和发表者,应当提供证明新闻指责原告的事实或断语真实性的证据……;(2)原告人在可能的情况下,提供证明新闻指责自己的事实或断语不真实的证据……;(3)鉴于虚伪的事实或断语中,是被告人无中生有的,原告人提供证踢其不真实性的证据客观上有困难,法院不但不能因为原告人提供不出足以证明自己主张的证据而驳回其诉讼,而且应当积极主动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③笔者认为,这些观点是对民诉法规定的认识上的偏颇,不利于保障新闻工作者的舆论监督权,不利于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只规定了证据的种类,未对证据概念下定义。《刑事诉讼法》第42条明确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有学者认为证据我定义为:证据是裁判者用以证明案件事实存在与否并认定犯罪事实的根据。在诉讼活动中,证据的作用极为关键,往往对于案件的最终结果起着决定性作用。档案作为一种历史凭证、史料信息资源和综合性信息性载体,作为记载历史事件的文书,在证据上多数情况下应归类为书证的一种,其具有法定真实性的价值。就其这一特点而言,档案在诉讼活动中将是极其宝贵的和有价值的。本文所称…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生档案的存在形式和记录方式在满足了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时就具有可采性,在诉讼的具体案件当中其证明力根据其与案件事实的关系可能为直接证据也可能为间接证据。  相似文献   

9.
张伟 《山西档案》2003,(5):19-21
大量电子文件的形成 ,在为管理带来新的问题的同时 ,也引发了人们对于电子文件证据性的关注 ,即有关电子文件有无证据性和证据性如何确立的问题。目前有关电子文件的涉案纠纷越来越多 ,电子证据已被应用于刑事、民事和行政诉讼领域。本文拟就从分析一个案例着手 ,来探讨有关电子文件证据性确立的问题。一、一起以电子文件为证据的案件2 0 0 2年 1 0月 2 4日《解放日报》以《Email:第八种证据形式》为题 ,报道了一起网上买卖纠纷案的审判始末。在审判中上海市第一中级法院对电子文件的证据性予以确认。而电子文件也不负众望 ,对案件的最终审…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场令人扼腕叹息的庭审。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庭上.面对两名涉嫌虚开增值税发票的犯罪嫌疑人,法官的口吻也不像以往那样凌厉.法官甚至两次提醒公诉人向法庭提交对被告人有利的证据.而公诉人也多次列举有利证据提请法庭在量刑时予以考虑。在庭审过程中.旁听席上不时传出唏嘘的叹息声。被告人钱楠樱和范炜是一对苦命情侣。那么,在这起特大虚开增值税发票案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这对苦命鸳鸯犯下如此的重罪?  相似文献   

11.
档案由于其存在形式和保存方式的权威性使得其在满足了客观性、关联性和法律性以后就具有可采性。在诉讼的具体案件当中档案的证明力根据其与案件事实的关系可能为直接证据也可能为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2.
刑事冤假错案,古今中外,无不有之。楚辞《九章·怀沙》中即出现"冤"字:"扶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1])何谓"冤"?《说文解字》认为:"冤,屈也。从兔,从冖。即兔在冖下,不得走,益屈折也";~([2])可以看出,"冤"首先指的是一种内心压抑的怨气,然后则是无罪而受罚的冤屈,到了刑事领域,"冤"和犯罪、诉讼、牢狱相结合,演变成"冤案",文化大革命以后,随着大批因政治运动而被戴上"反革命"帽子的无辜者陆续得到平反,"冤假错案"就成为广大民众约定俗成且经常使用的词汇,但是事实上,"冤案"、"假案"和"错案"并不是同一内涵。一般而言,冤案是指有犯罪事实存在,但并非该被告人所为,而对该被告人进行定罪科刑的案件。假案是指人为地捏造客观上根本不存在的案件事实,并对被告人进行刑事追究的案件。错案是指作为案件处理的事件存在,但在认定事实、情节或适用法律定性处理上出现错误的案件。~([3])本文所指的刑事冤假错案是冤案、假案和错案的统称。  相似文献   

13.
1996年12月9日,广西柳州市柳南区人民法院对一起制售非法出版物的案件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李永东犯投机倒把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被告人谢桂宣犯投机倒把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至此,这两个自认为神通广大、被有关部门多次查处后仍变本  相似文献   

14.
徐璐璐 《大观周刊》2011,(23):19-19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的应用得以普及。不可否认科技的进步在为我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挑战。例如,利用高科技电子设备进行违法犯罪等新的犯罪类型的出现,就为案件的侦破、公诉、审判提出了新的课题,特别是对案件事实予以证明的电子证据的大量出现使传统的证据概念、规则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由于对该“新事物”的出现缺乏有效的法律规制,相关的立法的缺失和滞后,目前司法实践中往往只能将电子证据推定为书证或者视听资料。电子证据本身的特殊性使理论界对电子证据的认定更是百家争鸣,没有统一的论断。由于我国正在积极的推进刑事诉讼法修改,对电子证据的定位就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傅利  李秀娟  高彦臣 《兰台内外》2006,(5):12-12,22
贯彻落实《档案法》,档案系统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要求我们查处档案违法案件要更加规范。近年来,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大力查处档案违法案件,同各种档案违法现象和行为作斗争,维护了《档案法》的威严,保证了档案的安全。但是,从法律的角度严格审查这些案件,我们发现有些案件查处的还不够规范,特别是对证据的认识、证据的收集、证据的使用,还存在不足。本文结合查处档案违法案件的实际,就证据问题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浙江高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透露,当年浙江高院在复核该案件时就存在争议,审委会在讨论该案时,认为证据存在诸多疑点,比如,一审法院移送的材料中,缺少最重要的指纹证据几天来,各地媒体记者不断涌向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浙江高院"),以期采访正在复查的一起案件。  相似文献   

17.
龚珉铭 《大观周刊》2011,(33):62-62
一、口供制度的一般考察(一)口供的概念在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第42条划分的证据种类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即是指口供。因此,口供是指在刑事立案以后的刑事诉讼过程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其自己涉嫌的或被指控的犯罪案件事实以及自己的其他犯罪事实向公安司法机关所做的陈述。  相似文献   

18.
从宋代民事审判的相关案例来看,档案证据在诉讼时效的确定、证据辨验、案件初审及案件复审等环节发挥着证据力。档案证据力发挥需具备真实性、合法性及关联性三个要素。由于档案证据的不同,官方档案证据力优先获得认可,私人档案经过签押或认证具有一定的证据力。  相似文献   

19.
我是负责采访政法新闻的记者,除了有采访任务外,平时有空就到法院、公安局等处跑一跑,找些在第一线办案的同志聊一聊,几乎已成为我的一种职业习惯。今年4月1日上午,我到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法院去,遇见法院张院长,并谈论起有关婚姻案件。此时,少年庭的一位审判员就一个少年犯案件的庭审事宜前来请示院长。我得知,4月2日,法院少年庭要开庭审理一起有14名被告人的少年抢劫犯罪团伙案。张院长告诉我,现在少年团伙性犯罪问题相当突出,这次开庭审理的少年犯案件实际上有16名成员,因有  相似文献   

20.
在法律实务中,电子文件的证据效力一直饱受争议,所以,在行政程序和司法审查中对电子文件的证据资格、证据能力、效力位阶往往是行政相对人和案件论辩双方争议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