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中国网民群体数量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公众选择在互联网上参与公共话题的讨论,促使网络舆论成为一种新的舆论形式。各类危机事件也借助于网络舆论媒介迅速传播,影响不断增强,对政府及时处理危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有效的应对网络舆论危机已经成为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重构政府与网络媒体、公众的关系也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郑曦 《报刊之友》2013,(3):31-32
摘要:网络舆论是指以网络为平台,网民借此发表对公共事务态度和意见的舆论形式。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各类社会危机事件都借助于网络舆论迅速传播,这对政府处理危机事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通过对“钱云会”事件截止2011年1月3日发展的两个阶段中,政府部门对网络舆论的危机处理进行梳理和分析,得出“钱云会”事件中政府部门对网络舆论危机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网络危机事件由于全媒体的互动性、瞬时性和广泛参与性而变得爆发迅速,影响深远。在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政府应当加强对网络危机事件的政务公开,及时、准确发布网络危机事件信息;建立有效的网络发言人机制;完善对网络危机事件的引导机制,以期对网络危机事件的舆论管理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4.
危机传播是指针对社会的危机现象采取大众传播及其他手段,对社会加以有效控制的信息传播活动。它的目的在于按照社会传播和新闻传播的规律对危机处理过程进行干预和影响,促使危机向好的方向转化。在化解社会风险和解决社会危机的过程中,危机传播有着重要的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等领域出现一些危机事件,随着网络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网民数量的剧增,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网络舆论成为危机传播中一种强大的舆论声势,深刻地影响着危机事件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郭婷 《今传媒》2011,(8):24-26
近年来我国各种突发公共危机事件频繁发生,在这些公共危机事件发生之后,都会产生许多社会舆论,而舆论又会反过来影响事件的发展趋势。如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已成为整个社会舆论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舆论的走向对于危机的进展起着深化危机或缓解危机的重要作用。鉴于网络舆论如此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分析网络舆论的特点,并研究网络舆论的引导方法。  相似文献   

6.
杨玉玺 《传媒》2012,(1):69-70
在网络事件层出不穷的今天,地方政府官员如何把握重大突发事件网上舆论引导力,迅速处置网上舆论危机尤显重要。本文通过对一些网络事件处置的剖析,总结出一套较成熟的化解网上舆论危机的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重大突发事件具有极高的新闻价值,是网络媒体扩大影响、争夺受众、参与竞争的重要领域。网络传播重大突发事件是一把双刃剑,对事件的解决产生双重影响,使政府和媒体的舆论导向能力受到空前挑战。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做好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导向工作,是政府和新闻媒体危机公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BBS是高校校园网络中最为开放、活跃的一个互动区域,并且已经成为高校网络舆论的主要集散地。而近年来,一些高校相关危机事件的爆发也都在网络上激起了剧烈的反应,网络舆论成为了推波助澜的工具,导致危机事件愈演愈烈,甚至危及高校的声誉和形象。如中国政法大学屠师事件、上海海事大学女生自杀事件等。针对这种情况,高校思政工作者们必须运用  相似文献   

9.
"微笑局长"事件既是一件网络反腐事件,同时又是一起典型的网络群体事件。网络群体事件是近年出现并频发的网络现象,其舆论传播机制主要表现为一个连续的前后延续过程,包括五个阶段。文章以"微笑局长"事件为例,分析了各个阶段不同的舆论表现特征和舆论引导的优劣,并就政府治理网络群体事件提出建立政府响应机制、信息公开原则及行政问责机制等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赵娟 《新闻世界》2010,(12):120-121
近年来,随着危机事件频发,网络在危机传播与危机解决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网络舆论的作用不可小觑,但网络舆论也存在着“失范”现象。本文主要对危机传播中网络舆论的优势与失范现象进行分析,以期实现危机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宫玉婷 《新闻世界》2011,(11):222-223
新媒体时代下的舆情对舆论引导和控制提出了挑战。特别是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政府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关系着社会的安定和谐。只有建立健全舆论引导机制、提高我国政府官员的媒介素养,才能够真正地提高政府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化危为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一系列基于网络而形成的舆论事件让人们看到了网络舆论的力量。从“孙志刚事件”、“哈尔滨宝马车撞人事件”到去年的“华南虎事件”,再到今年的“家乐福事件”,这些事件无一例外都是首先在网络上传播的,而网络舆论给了这些事件不断扩大影响的最初和持续动力。很多难以实现的变迁也在网络舆论的推动下最终得以实现,网络舆论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通过互联网,公众可以及时了解社会事件的细节,进而对事件的发展过程和解决方式进行监督。由于主动权的提升,公众的参政热情也极大提高,他们积极推动事件的发展,不但影响着政府的决策,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影响着法律的变革。  相似文献   

13.
徐勇 《网络传播》2009,(9):38-39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网民的剧增,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主流媒体。由于网络媒体快速性、延展性、即时性、互动性等特点,使得现实中的社会问题“投射”到网上,很容易在网上集中爆发,形成强大舆论声势,如果引导不及时或处置不当,很快就会造成舆论危机事件。正确运用危机管理原理和机制,及时预防和处理网路舆论危机,对于提高政府或其他组织网络舆论管理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如今已经进入一个风险社会,危机四伏,频繁发生的危机使得危机传播日益重要。当危机发生时,媒体在危机传播中发挥着引导舆论、服务公众的作用,掌握舆论导向成为转危为机的关键。本文试以"山东疫苗事件"为例,从危机爆发的不同阶段中媒体应对与当时的舆情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探索危机事件中舆论引导转危为机的范式,给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政府、媒体、公众应对提供参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的发展和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使风险成为当代人类社会的一个主要特征。从风险社会视角来看,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论引导面临着历时性风险共时态存在、风险责任主体模糊、公众风险传播理性和社会责任感缺失等一系列困境。从风险社会理论这一全球化的语境对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论引导进行研究,是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论研究的新视阈,也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进行有效公共治理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6.
网络舆论危机可在瞬间产生,摧毁力大,不容易提前猜测也难以对其加以管制,网络舆论危机可造成很可怕的结果,所以政府有必要立刻解决网络舆论危机。本文将认真阐述地方政府处理网络舆论危机时具有的不足之处,同时给出相应的建议,使地方政府更好地应对网络舆论危机。  相似文献   

17.
舆论引导能力评价是网络群体事件舆论引导规范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在新时期下考验党的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构建舆论引导能力评价机制有利于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加强舆论引导主体引导能力建设、健全和完善舆论引导责任追究制度、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是网络群体性事件舆论引导能力评价机制运行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8.
柳莺 《新闻世界》2014,(9):99-100
随着我国网民数量的增长,加上意见领袖的空前活跃,给我国的网络舆论生态带来了不确定性。如何有效的引导网络舆情,维持社会和谐稳定,是各级政府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意见领袖通过意见影响他人的判断,改变他人的想法,这种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本文通过对意见领袖在微博上的倾向化表达的研究,探索政府网络舆论引导策略如何为危机事件中政府网络舆论引导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出于优化执政空间、传播主流价值观、塑造政府形象、把握国际传播话语权等方面的考虑,政府应当对网络危机事件进行舆论管理,把握舆论主导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社会公共事件频发直接导致网络舆情压力持续攀升,应对网络舆情也成了处理公共事件的重要课题。但当政府在舆论场中形成了对固有回应范式的路径依赖时,是否存在可促进其范式重构的因素,以及如何建构,并以此实现综合高效治理,也成了网络舆情治理研究的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