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开1990年24期《半月谈》,卷首便是《马年评说》,开篇句为“马年岁暮回首看”;去年12月26日的《农民日报周末版》,也赫然登着《羊年说羊》;此外,某些报刊、电台、电视台,也出现“马”、“羊”频率增强之势。此种作法,实在有些“风马羊不相及”! 把1990年称为马年,很有点“马马虎虎”。稍有点常识的人都会知道,我国古代的阴历,是采用干支纪年法,即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而成的“六十甲子”来记载年序。为便于人们的记忆,又出现了用十二种动物对应十二地支,如子为鼠、丑为  相似文献   

2.
文史知识     
什么是干支纪年法 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字,叫做“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叫做“地支”。把天干中的一个字摆在前面,后面配上“地支”中的一个字,这样就构成了一对干支。如果“天  相似文献   

3.
当人们有了“年”的概念之后,就产生了种种纪年的方法和作为起算点的“纪元”。在古罗马,常用罗马建国或罗马统治者狄奥克列颠(即戴克里先)称帝的时间作为纪年的开始。在我国古代也曾有岁星纪年的方法(据岁星即木星的运行规律而制定);还有王位纪年法(以某国王上台那一年为纪元)和干支纪元法(以十天为干,十二地支为序相配组成),如清乾隆八年,即干支纪年的癸亥年,也就是公元1743年。那么,  相似文献   

4.
一、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干支即天干和地支,是用以纪年纪月纪日的十干、十二去的合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干,也称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支,也称地支。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枝(见《辞海》)。战国初期所用的  相似文献   

5.
干支即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故又叫十天干。地支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故又叫十二地支。干支纪年的历史是很悠久的,在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就有了干支。在古代,干支先是用来纪日,以后才用来纪年,并进而用以纪月、纪时。过去算命先生给人们算命时,首先就问出生年、月、日、时,并推算出出生年月日时的干支,这正好是八个字,所以算命也叫做算“八字”。古时候的占卜、星相者,给干支又赋以方位、五行之说,例如十天干的甲乙代  相似文献   

6.
《四川志》三十七卷,明熊相纂,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刻、有嘉靖间增补叶。半叶九行,行二十三字,注文小字双行,四周单边,版心上镌书名“四川志”,中镌各门名,如“布政司”、“经略”……,版心下镌叶码,上下书口间无鱼尾,仅间以墨线。全书顺序共计一千二百三十二叶,以地支为序,分装成十二册,各再首之卷端下镌阴文册序字。卷首正德戊寅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历史就像一串糖葫芦,那么,纪年就是那根竹扦。纪年和纪事,时间和空间,构成了历史的一个个坐标段位。纪年有种种。如在西方,以传说的耶稣诞生年为根据做元年推算,在中国称“公元”纪年;如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以皇帝的年号为纪年根据,到了中华民国,皇帝没了,纪年就称“中华民国×年”或简称“民国×年”。还有就是“干支”纪年,即将“天干”和“地支”相配,六十年一轮回循环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中国纪年从此开始顺用“公元”。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那一年,不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年”,而是称为“公元1949年”。  相似文献   

8.
干支组合即天干与地支的组合,是我国仍在沿用的一种纪年方法。由于对干支纪年用途的不重视,致使在一些出版物中时有出版天干与地支组合的错误。为此,掌握干支组合新方法(新是对已发表过的纪年指算法而言)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作为出版编校人员更显重要。  相似文献   

9.
高原 《东南传播》2010,(2):I0001-I0001
壹玖玖捌戊寅年,福建电视台公共频道正式开播。贰零壹零庚寅年,十二地支转瞬轮回,公共频道红妆艳裹迎来了自己的“本命年”。  相似文献   

10.
"凡史之所记,以表年以系事。"时间是记述历史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因素。那么,古人是如何记年、记月、记日、记时的呢? 中国古代记年的方法有帝王记年法、年号记年法、干支记年法、十二生肖记年法和星岁记年法等。帝王记年法即以帝王在位的年数记年,如公元前七六九年记为周平王二年,公元前七六八年记为周平王三年等。年号记年法即以帝王在位时的年号记年,如公元前一三九年记为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一三八年记为汉武  相似文献   

11.
《康熙字典》是一部以形体结构为系的大型古汉语字典,原名《字典》,作于清代康年间(始于49年,成于55年),因此更名为《康熙字典》。此书系清王朝召集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六人,在《字汇》、《正字通》的基础上增补修订而成。收字四万七千零二十一个;分十二集,从子集到亥集,依地支顺序排列;每集分上、中、下三卷,其中分别排列二百一十四个部首;书首附有总目、检字、辨似、等韵各一卷,书末附有补遗、备考,收录遗漏字和无从考证的字;部首和每部的单字,均以笔数为序排列。  相似文献   

12.
十天干在唐尧时即用于纪日,十二地支在夏代用于纪月。为了制订更长的循环历,自地支用于纪月之后,人们便将天干与地支组合起来,形成以六十为单位的循环系统,并将其广泛用于纪日、纪时、纪月、纪年。  相似文献   

13.
李松 《出版史料》2006,(3):108-108
矗立在燕山塔陵生日广场上的二十四座生肖石雕是雕塑家郑于鹤的推陈出新之作。以干支纪岁时由来很古,将十二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相配作为属相,自东汉以来已相沿成俗。以雕塑形式表现的则有生肖俑。燕山塔陵请雕塑家郑于鹤将十二生肖雌雄相配,放大为广场雕刻群,赋予民俗内容以现代的意义和情感。它们是鸟兽,在人们心目中又是仙灵。作者不强调表现其生猛野性,而着重表现它们习性中与人性相通的善的、可爱的一面:鼠的机警、牛的持重、虎的猛厉、兔的活泼、龙的夭矫、蛇的灵动、马的英骏、羊的温良、猴的聪颖、鸡的守时、狗的忠诚、猪的朴厚,附会于…  相似文献   

14.
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典籍,由于文字多是用梵文写成的,在我国古代有“梵本”、“梵夹”之称。从语言学角度看,一事物有两个名称是历史上常有的现象,但从图书史角度来说则颇不寻常。古代佛教文化活动曾在中国版本学、图书学上有着突出贡献,这其中就能昭示一二。 一、梵本 六朝时期汉文佛教著述里,“梵本”一词已经大量出现。在僧祐(445—518)《出三藏记集》中,“梵本”出现多达八十余处。如卷十三《安玄传》:“沙门维祗难者……赍《昙钵经》梵本来至武昌。”《祐录》(学人对《三藏记集》简称)卷六至卷十二共辑录了一百二十篇翻译佛经的序、记,这些序记一般是译经人在译事完毕所作的,其中一些写作年代在两晋,里面也往往有“梵本”之名,可见,“梵本”早在两晋就已是一个常见的名词,它直接  相似文献   

15.
《康熙字典》是我国清代以“字典”命名的较有系统、规模、影响的字书。在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集中大量人力,由张玉书、陈廷敬等奉敕编纂。共42卷,收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字。分十二集,从“子”至“亥”,按地支顺序排列,每集分上、中、下卷。字头按部首排列.共二百一十四部。主要依据明代《字汇》《正字通》二书加以增补修订,前后经过六年,至康熙五十五年(1716)而成书。  相似文献   

16.
前言、后记,古称序、跋,是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高明者写的序、跋,半页、一页足矣,两页的都少见。《牡丹亭·题词》仅234字,突出“情之至”。《搜神记序》仅287字,突出“发明神道之不诬”。《聊斋志异·自序》,370字,吐出“孤愤”。《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小序,81字,表明“劝戒”。《拍案惊奇》序,1页零3行,希望“闻之者戒”。中国名著如此,外国著作也如此。《大卫·科波菲  相似文献   

17.
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又名端阳节。《太平御览》引《风土记》:“仲夏端午,端,初也。”按地支推算,午是五的顺号,古代午与五既音同又通用,故端午也就是端五。《月令广义》:“五月初五端阳节。”  相似文献   

18.
鲁迅在一九二八年到一九二九年间,和郁达夫合编《奔流》月刊,写过十二篇“编校后记”,都收在《集外集》的附录里。这一篇篇简短的“编校后记”,记录着鲁迅为编辑出版工作沥尽的心血,使我们看到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对他的读者是如何的认真负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历史年代简表》是从西周共和行政元年开始的。领头是前841庚申。即公元前841年,干支是庚申。为什么说干支而不说太岁呢?因为太岁是与岁星相应的,有超辰现象。用它纪年每隔144年要跳过一年即要运行145年。而表中纪年的干支是连续不超辰的因而也是人为的(即与天体运行无关的)。共和元年,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博物馆》2009,(3):112-112
大型民族文化陈列“五彩八桂”是广西民族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于2008年12月11日开展,展示面积近4000平方米,分为序厅、“家园”、“霓裳羽衣”、“匠心神韵”和“和谐乐章”五个展区。整个陈列以广西各地丰富多样的自然环境为背景,展示十二个世居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服饰特色、手工技艺和节庆礼俗等内容,采取实物陈列与场景复原、静态陈列与动态陈列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