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姚利方 《大观周刊》2011,(37):184-184
更新理念,跟上时代,经常反思,有效教学. 平凡的教师是叙述、称职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常常让三尺讲台上的"主持人"不知所措。我们需要做怎样的准备?这样的问题在周校长的讲座中可以找到答案。新课程呼唤新理念:1、教师要有课程意识,课堂本身就是一种课程,作为教师,不仅从教师身上学,从学生身上学,而且要以教材为载体,基于教材再生教材。  相似文献   

2.
卢明宇 《大观周刊》2010,(48):137-137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已被大多数人认可.所谓新课程,就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总和.是学生主动与教材、教师、同学、环境等相关课程要素进行互动、共生共创、整合构建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3.
冉阁东  张敏 《大观周刊》2012,(39):291-292
今年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第十年,在今年10月份的“新课堂、新教育”高峰论坛上,许多著名学者对我国自2001年实施课程改革至今这十年进行了回顾与展望。当然,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既有许多成功之处,也存在许多不足。本文主要从教育哲学的视角就我国新课程改革中的课程内容方面进行评析.笔者认为课程内容呈现出一种“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家长不满”的趋势.也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性。同时,教材的更新也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需要。基于此,笔者认为可以让家长、教师、专家、学生共同参与编订教材、鼓励开发校本课程、建立课程经费保障机制等以此来进一步促进新课程内容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李海燕 《大观周刊》2012,(33):188-188
新课程.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活动的总和:是学生主动与教材、与教师、与同学、与环境等相关课程要素进行互联互动、共生共创、、整合建构的“生态系统”。新课程的根本价值,在于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发展为本,把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放在教育首位。  相似文献   

5.
施挺波  丁柳青  黄文 《大观周刊》2012,(24):176-176
本文通过探究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阐述了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专业发展所遇到的问题,论证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方式,得出了没有教师专业的发展,就没有优秀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汪富花 《大观周刊》2012,(14):282-282
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利于化学课程向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方向发展,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使各种教育资源实现增值效应,有利于学校办出特色,有利于教师个性特长的发挥,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自主和个性的发展,弥补国家课程中综合性、实践性的不足。为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学校的特色,在化学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中很有必要建构起有效的评价理论与模型,促使校本课程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范国文 《大观周刊》2012,(35):291-29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展开,新课程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作为教师,必须想方设法,使学生学习负担真正的减轻下来,在现有条件下真正转变教学观念,以新课程的理念指导和改进我们的教学,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成绩很重要。  相似文献   

8.
周先政 《大观周刊》2011,(40):174-174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材是师生间互动、交流、沟通的纽带,是教学活动得以开展的重要载体。它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率。面对新课程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发生哪些变化,其中最关键的变化是什么?从个人的体会来看,新一轮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要求,最关键的是要求教师们的课堂教学,能够从传统的“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如果真的实现了这个转变,相信新课程对课堂教学要求的其他变化也随之实现了。要充分发挥小学数学教材的作用,就必须在正确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个性化地处理和创造性地加工,使教学教材本土化、生活化、活动化,进而让数学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9.
韩丙琴 《大观周刊》2011,(50):104-104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教育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气息,给教育改革打开了一个新局面。新课标与教学大纲相比无论是教学内容、知识层次结构、还是教材的呈现方式、教材的功能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对过去的教育理念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知识观,而且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课程改革的理念受到教师的好评也受到学生的欢迎,许多和笔者一样的一线教师都很积极的去尝试进行教学改革,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意识到正确深刻的解读新课程的“新”在哪里才能使这些新思想从意识形态变得具体化和可操作化。  相似文献   

10.
谢艳红 《大观周刊》2012,(11):247-247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教师少讲或不讲,引导学生不断地发现新的学习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其自主的、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为此,从教材、教师、学生三方面探究互动。构建"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既是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辅图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新课程标准下教辅图书的变化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要求: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1]因而,教材和教辅图书的编写也应有相应的变化,呈现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陈宏 《大观周刊》2012,(2):191-192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现阶段课堂教改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课堂是实施国家课程的主阵地,教师是实施课程的主力军,怎样使课堂教学回归常态,引导教师由对"理想模式"课的追求转向富有生活化、个性化与生命力的教学探索?怎样建立更为合理的公开课组织形式与评价方式,强化公开课的导向功能,促进广大教师卓有实效地开展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上好每一堂常态课"是关键和着力点。新课程改革下如何提高常态课的教学质量,成了每一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金石 《东南传播》2010,(3):86-88
目前,新闻学概论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名称多为"新闻学概论"或"新闻理论",实际上新闻学概论并不能等同于新闻理论。本文通过辨析本领域内的部分教材,试图对"新闻学概论"课程与"新闻理论"学科作出合理区别。在实践教学中,新闻学概论与新闻理论应当作为两门独立的课程存在,这样既保证了学生对新闻学学科的全景式了解,又是对新闻理论学科地位的尊重。  相似文献   

14.
邢生全 《大观周刊》2011,(30):254-254
课程改革中一个关键问题是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对新教材的研究,吃透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及教学目的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或手段。  相似文献   

15.
艾淑丽 《大观周刊》2011,(31):74-74
课程改革中一个关键问题是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对新教材的研究,吃透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及教学目的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或手段。  相似文献   

16.
王石 《大观周刊》2011,(2):208-208
在实施新的课程改革之后,中小学体育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应对自己扮演的角色重新认识、重新定位,以学生为本,教师要走进学生,需要体育礅师做智慧型老师,让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17.
张海红 《大观周刊》2010,(48):80-80
教材是教师备课、教学的主要依据,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好教材却是一门学问.传统的做法是"教教材",而现代课程论则主张"用教材教".两年新教材的使用,使我感觉到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要"活",必须立足于学生实际,必须体现实用,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思想品德课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萨仁图娅 《大观周刊》2012,(45):262-262
新课程对学校教学提出的最大挑战,就是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如何通过"校本教研"等活动,做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工作,已经成为学校教学发展中的重要课题。校本教研本身就是把新的教学理念真正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是通过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的研究。其研究的主体是教师,是通过教师自身的课堂实践来不断加以反思、改进,获得教学质量的提高。校本教研的基点是学校,研究要扎根于本校的实践,这种研究是从问题出发,从教师的需求出发,来解决教学研究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及生成问题。  相似文献   

19.
马生兰 《大观周刊》2012,(30):261-261
各国课程标准中都将"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置于重要位置。我国新课程的实施不仅仅是教材的更新、教学大纲的调整,也是课程及教学理念的转换。从应用题到解决问题,这绝不仅仅是名称上的变化。弄清楚这其中变化的实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继承应用题教学宝贵的、成功的经验,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解决问题的教学。  相似文献   

20.
陈向军 《大观周刊》2011,(50):153-153
数学的教学,最终要教师本人落实到课堂中去,要做到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要求我们教师"凡是你教的东西,就要教的透彻"。教师只有不断揣摩教材,才能对教材有独到的体悟,在课堂教学中也才能做到"精彩纷呈"。数学教师的教学,就应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它的火热,享受数学中生动的故事。把数学的形式化逻辑链条,恢复为当初数学家发明创新时的火热思考,做到返璞归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