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传统礼乐思想影响下,音乐因素是古代体育运动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其自身特性起到促进运动发展和"礼乐教化"作用。这不但增添了运动竞技的娱乐观赏性,也使文明素养在音乐中融入体育,促进了古代社会体育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2.
潘刻科 《兰台世界》2014,(6):102-103
"礼乐为教"是我国古代重要的音乐教育价值观念,其形成于先秦时期,特别强调音乐的教化功能,强调通过音乐实现"成己""、达人""、成物"的功用,重视通过音乐教育达到一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3.
"礼乐为教"是我国古代重要的音乐教育价值观念,其形成于先秦时期,特别强调音乐的教化功能,强调通过音乐实现"成己""、达人""、成物"的功用,重视通过音乐教育达到一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编辑活动丰富,理念明确。学者编书理念为传承斯文,教化礼乐;统治者编书理念是润色鸿业,广大文治;书院编书理念是弘扬儒教,师承学术;寺庙编书理念是弘扬佛法,普度众生。  相似文献   

5.
《乐记》是先秦儒家论乐的系统论著,其"和"的存在维度表现为"天地之和"、"内心之和"、"伦理之和",是对古代以音乐、舞蹈等实施礼乐教化传统的延伸。"和"自身有一个从声和、音和、乐和到心和、人和和政和的演变过程,具有多方面包容性。  相似文献   

6.
在继承先秦儒家礼乐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汉朝社会政治现实的需要,成书于汉成帝时期的《礼记·乐记》对音乐的作用、音乐的本质、音乐与政治之间的关系、音乐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进行了论述。《乐记》并非一成不变地记录先秦儒家音乐思想,而是注入了汉朝统治者的思想观念,从《乐记》中可以管窥汉朝音乐教化思想。从《乐记》中的相关论述来看,汉朝音乐教化思想集中体现在:音乐对审美愉悦、人格塑造、治国理政、伦理关怀等方面具有重要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声乐起源于原始部落的劳动过程,并以歌谣的形式传播。夏商后,声乐在宫廷音乐与俗乐中同时发展。在汉唐时出现了大型声乐作品相和大曲、燕乐大曲,宋朝后出现戏曲。主流思想是强调音乐的教化功能,推崇雅乐贬低俗乐。  相似文献   

8.
张新 《云南档案》2003,(3):41-43
通海,从远古的历史长河中走来,发端于汉开基于唐,宋元走向兴盛,明清步入繁华。虽地处偏僻的江南,但地杰人灵,文风素盛,中华古老的优秀文化传统在这里注下了深厚的积淀,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素有“礼乐名邦”之美誉,多彩文化凝固形成的古乐一洞经,以其包罗广博的内容,隆重庄严的活动形式,丰富多彩的优雅曲调以及用礼乐教化,让天下皆宁的谈演宗旨等特色,在历经多少年后传承保存至今并不断发扬光大。通海洞经是云南纯儒家文化的代表,其曲调旋律不同于其他任何一处的风格,是通海独具特色的古代民间音乐。一、源流通海洞经源远流长,其起源有…  相似文献   

9.
张裔 《编辑之友》1998,(6):35-36
在古典戏曲流行的时代.其传播散布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通过演出,一是通过阅读。而尤以前者为主要形式。因为在封建社会.广大人民群众中能够直接阅读文学剧本的毕竟是少数.他们接受戏曲的途径主要就是观看演出。无论是元杂剧,还是明清传奇、昆曲.都曾有过自己的辉煌时期.拥有极其广泛的观众。同时,在戏曲演出过程中.艺人们运用自己的杜会经验,掺入丰富的思想感情,调动不同的艺术手段,对剧本进行再创作,也极大地丰富了戏曲的感染力。所以,在古典文学艺术的诸般形式中,尤以戏曲的感染教化作用虽为直接显著而广泛深入。  相似文献   

10.
典型人物,是指一定社会规范和抽象道德准则的具体化、形象化和人格化。在当今社会的新闻报道中,总是要向社会呈现一定的道德范例,使入0撤仰和模仿,以其优良品质和模范行为去影响人们的品德,这就是典型人物报道对社会的教化作用。典型人物报道对社会的教化作用适合社会各类行为入群的心理发展特点,讨人们的品德转变和形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啊l立充分认识典型人物报道对社会教化作用的重要意义,分析现状,研究对策,更好地发挥典型报道对社会的教化作用。一、典型人物报道对社会教化的意义和作用人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冰平,是通过…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戏曲目录文献具有丰富的戏曲史价值、文献学价值和文化史价值.中国古代戏曲目录文献的发现、整理、使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古代戏曲研究在20世纪的长足进步.本文回溯了20世纪至本世纪初100多年时间里数部重要的古代戏曲专科目录文献的整理研究历程;回顾了与戏曲著录关系密切的中国古代私人藏书目录的整理研究状况;客观分析了这一时期中国古代戏曲目录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与缺陷,为今后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弘  李生贵 《兰台世界》2015,(6):105-106
明初,朱元璋以复兴三朝礼乐为己任,先后设立了太常寺、教坊司以及钟鼓司等机构。明中后期,以宦官为首的钟鼓司成为礼乐制度的核心。由此,以雅乐为代表的礼乐开始走向衰落,而以戏曲为代表的俗乐在明宫廷中盛行。  相似文献   

13.
戏曲典籍刊刻的重要时期主要集中在元明清时代,其数量大、品种多,尤其明清时期戏曲文献的出版空前繁荣。随之,私人收藏戏曲文献日益增多,私家编撰的戏曲目录也日益丰富。本文探讨古代戏曲文献刊刻和出版的情况,对私人收藏的戏曲文献进行比较,研究私人藏戏曲文献的彼此传承关系,从而了解古代戏曲出版传播和收藏等方面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射艺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礼乐制度及体育活动,发展到汉代已经有了众多的种类,特别是在军事斗争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清升平署档案是清代宫廷戏曲演出管理机构升平署的工作档册,保存了大量嘉庆至宣统朝的宫廷戏曲演出、礼乐制度史料。今天我们应该继续加强对升平署档案的整理,充分发挥这批文献在清代宫廷史、文化史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倪莉 《图书馆论坛》2007,27(2):133-135,164
戏曲目录研究无论对戏曲史的发展,或是对于目录学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对我国目前古代戏曲目录研究的现状进行全面总结,并分析其薄弱之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晚清时期多种日记与档案中戏曲史料的比对分析,认为《王文韶日记》中的戏曲史料具有三个方面的重要价值:一是其中的宫廷演剧记录可在观众人数、座次、礼仪等方面弥补清宫升平署档案之不足;二是其中的官府演剧不仅具有明显的官方色彩与礼乐性质,而且绝少见诸其他文献,于同类史料中殊显珍贵;三是从作者的戏曲活动与观剧感受看,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士大夫阶层的生活状态与戏曲态度。  相似文献   

18.
教化传播是中国古代人类文化传播的重要类型.<论语>是中国古代较早阐述教化传播思想的重要文献.在社会流动性加剧的时代背景下,<论语>表现出的对传播导向重要性的认知,提出了人文价值观作为教化传播的价值目标系统,并设置了"君子"文化传播符号,以此作为教化传播的核心信息载体.<论语>在中国传播思想史上首次提出了"士"对传播话语...  相似文献   

19.
倪莉 《图书与情报》2008,(1):123-127
文章从目录学的角度探讨中国古代戏曲及戏曲目录的发展史,重点梳理各阶段重要的戏曲目录,并探讨了戏曲目录对目录学史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皮影是我国民间最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也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具有巫术、教化、娱乐和审美等戏剧功能,也曾在我国的革命宣传与电影制作、动画制作等文化艺术发展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皮影戏已陷入濒危的处境,如何开展对其的研究和保护,也成为了新时期文化艺术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