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培养后代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家庭教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建国至今,我国家庭教育特别是农村家庭教育仍然很落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和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部分农民工子女跟随父母一起流动而成为流动儿童.由于大多数流动农民工家庭居无定所、收入低等原因,其家庭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社会各界应该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农民流动工子女的家庭教育的发展,以促进农民工子女的成长成才和全社会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流动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子女随父母流入城市.这一群体的生存状况和体质健康理应受到更多重视.农民工家庭、农民工子弟学校和社会环境是影响农民工子女健康的主要社会因素.本文认为,全社会应形成合力,引导农民工家庭重视子女体质健康,加强农民工子弟学校的体育建设,加强针对农民工子女的安全教育等.  相似文献   

3.
随着各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我国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流动形式逐渐从个人流动转变为举家随迁流动。农民工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重中之重。以珠江三角洲Z市两所小学农民工随迁子女家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农民工家长参与子女义务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学校、农民工家长和随迁子女三个层面的访谈资料,提炼出家庭辅导、亲子沟通和家校合作这三大研究维度;再分析这三大维度对随迁子女学业成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该问题的对策建议,分别是:第一,提升家长参与教育层次;第二,购买非政府组织服务;第三,丰富服务型救助;第四,辅导随迁子女。  相似文献   

4.
学校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途径。文章从代际上将农民工教育区分为农民工本人及其子女的教育,分别探讨了农民工及其子女(包括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与问题。为了改善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教育状况,既要发展农村教育,健全农村教育体系,又要强化流入地和流出地政府的责任,解决好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而农民工市民化则是解决农民工及其子女教育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农民工子女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农民工“流动子女”与“留守子女”在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等方面既存在不同问题,也有着共同特点。要解决好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心、重视和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6.
吕妍 《华章》2007,(12):53-54
近年来,农民工子女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农民工子女主要包括: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无论是"留守儿童"还是"流动儿童",在这两种家庭模式下成长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相对稳定和充满亲情的环境,心理健康水平容易受到影响.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其自身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和社会原因.因此,应为农民工子女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改进其心理健康状况,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在城市生活中遭受着不公平的对待,他们的孩子也承受着来自城市的排斥和歧视。只有改善对农民工及其子女起限制和排斥作用的政策和制度,改善他们的个体素质,才能改变市民对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歧视、排斥态度和意识,也才能够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最终达到改善和提高进城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的目的。改善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应当从三个主要的方面来进行:其一,改革对农民工和进城农民工子女显失公平的政策和制度;其二,提高和改善农民工和进城农民工子女的个体素质;其三,提高社会认同,消除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学生的隔阂。  相似文献   

8.
丁开艳 《教育》2009,(10):40-42
前不久,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联合宋庆龄基金会在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成立的我国第一所流动超常儿童实验班开学。此次成立的流动超常儿童实验班招收对象有两个特点:一是面向农民工子女,二是面向超常儿童。作为中国第一所流动超常儿童实验班,整个招收过程的测试费用以及培养学生的师资设备都免费向农民工子女开放。对流动超常儿童实验班的成立,人们在承认并赞赏这是第一次把城市优质教育资源投向农民工子女这个群体的同时,也对单独培养超常儿童的教育模式有不同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9.
符号互动论是西方社会学界研究微观层面的一种理论。随迁农民工子女作为流动劳动力的派生部分,在城市接受教育的人数也在逐年攀升,运用符号互动理论解读随迁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合教育,以全新的视角探析目前影响随迁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合的原因,对于加强随迁子女的社会融合,促进城乡儿童共同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子女教育:难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现阶段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之一.当前,这一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进城农民工子女在进入城市公办学校就读,特别是在分享流入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上,尚存在一定障碍;二是农民工子女的频繁流动给所在学校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籍管理带来困难,从而影响其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实现;三是农民工子女学业不...  相似文献   

11.
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是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的学科立场,这一立场是以学科理论来解释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现象和问题,以期构建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学科知识体系。它把农民工子女看作是问题儿童,是一种解释性的研究框架,是对农民工子女整体人格的分割,它为农民工子女教育提供的是背景知识,是解释而不是解决问题,本身存在着缺陷。因此需要转变立场,就是从学科立场转向实践立场,即在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中树立关注、关心和关爱的立场,建立农民工子女身心发展的关心关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2.
国家针对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问题,提高了他们的个人素质和文化水平。现有的教育政策和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民工子女后义务教育的"断裂",现有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自身条件的先天性不足。因此,注重农民工子女后义务教育公平和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北京、上海、广州等12城市调研发现,各地在解决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方面都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管理、在校学习以及心理发展等方面。为进一步改善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现状,建议中央设立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专项基金,实施教育券制度,建立全国性的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各地制订合理的入学标准,挖掘公办学校潜力,推广农民工子女学校"国有民办"办学模式,加强对农民工子女学校的支持和监管等。  相似文献   

14.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城市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近年来湖州市吴兴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存在着外来务工家长自身素质和家庭环境影响其子女成长及民办学校师资队伍良莠不齐、教师收入待遇较低等诸多问题,应科学安排经费,统筹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积极整合资源以促进各类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更好地融入当地的城市教育,使他们真正成为所在城市的一员。  相似文献   

15.
劳动力转移中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入状况日益受到关注.对天津市两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多的学校进行调查,从居住状况、学习成绩、同辈群体、家庭关系、对城市的适应度等方面,来考察他们对城市的生活、结构、心理等方面的融入情况.在此基础上,从不同角度提出流动儿童城市社会融入政策的发展方向及具体政策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广大农村联系城市的纽带。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受教育权还存在缺陷。我国以户籍地为中心的教育管理模式和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差异,是农民工子女尤其是流动儿童受教育权的两大障碍。解决好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问题,成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适应性的比较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适应是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研究的重要议题,学校适应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随迁子女的教育结果和身心发展,进而影响他们今后的职业选择和整体发展。利用2007年世界银行—教育部"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促进项目"数据,以就读学校的类型为变量进行比较分析,从学习适应、人际适应、心理适应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考察在两类学校就读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学校适应性方面的异同及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为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获得良好的学校适应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民工进城务工已成为一种社会普遍现象。近年来,农民工子弟的健康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北京地区流动人口子士专题健康教育”课题组,针对北京市农民工子弟学校健康教育问题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健康教育存在着许多不足。农民工子弟的健康及健康教育问题,是关系到下一代身心健康成长的大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全社会应关心农民工子弟的健康及健康教育问题,使他们能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得到健康幸福的成长。  相似文献   

19.
劳动力转移中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入状况日益受到关注。对天津市两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多的学校进行调查,从居住状况、学习成绩、同辈群体、家庭关系、对城市的适应度等方面,来考察他们对城市的生活、结构、心理等方面的融入情况。在此基础上,从不同角度提出流动儿童城市社会融入政策的发展方向及具体政策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20.
本课题选取浙江省在校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选取农民工子女和非农民工子女进行对比研究,就媒介素养不同维度的测评数据及影响因子开展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证实,两大群体在除理解能力外的其他几个维度和总分上都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非农民工子女媒介素养水平总体上高于农民工子女。同时研究还在掌握青少年媒介素养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媒介接触情况差异分析,发现经济条件、老师亲友的态度和帮助、媒介接触行为、培训经历等都有可能是导致两大群体媒介素养水平差异的重要因素。该结论不但为农民工子女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供了实证依据,也为下一步开展相关群体的教育实践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